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Thin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肠道菌对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小鼠运动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以20只野生型(WT)C57BL/6J小鼠(WT组)和20只SOD1-G93A转基因ALS小鼠(ALS组)为实验对象。(1)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其中每组取5只饲养于SPF环境下,剩余5只饲养于无菌环境下,分别定义为WT+SPF组、WT+无菌组及ALS+SPF组、ALS+无菌组。(2)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别取WT组和ALS组小鼠各10只,饲养于无菌环境下,其中每组取5只进行ALS小鼠粪菌移植,剩余5只不予干预,分别定义为WT+移植组、WT+未移植组及ALS+移植组、ALS+未移植组。采用握力计量器检测小鼠的握力,采用滚筒跑步机、转棒实验检测小鼠的运动协调能力,采用Nissl染色检测小鼠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数量,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小胶质细胞激活标志物离子钙接头蛋白(IBA-1)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的蛋白表达,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小鼠脊髓组织中β-甲氨基-L-丙氨酸(BMAA)的表达。

结果

(1)ALS+无菌组小鼠的握力、掉落潜伏期、掉落时间均明显高于ALS+SPF组小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ALS+SPF组小鼠,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ALS+SPF组小鼠,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及BMAA浓度均明显低于ALS+SPF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ALS+移植组小鼠的握力、掉落潜伏期、掉落时间均明显低于ALS+未移植组小鼠,Nissl染色阳性细胞数量明显低于ALS+未移植组小鼠,IBA-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ALS+未移植组小鼠,TNF-α、IL-6蛋白表达水平及BMAA浓度均明显高于ALS+未移植组小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肠道菌稳态失调可以促进ALS小鼠的运动能力降低,其机制与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中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复杂性颅内动脉瘤的疗效以及桥血管在该治疗方式中的选择心得。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自2010年8月至2017年10月行中高流量颅内-外血管搭桥术治疗的79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桥血管分别为桡动脉(21例)、小腿段大隐静脉(29例)或大腿段大隐静脉(29例)。以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随访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
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多系统生理病理变化,是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近年研究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激活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笔者现围绕RAS的产生及RAS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目的系统评价认知干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整体认知功能、记忆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JBI Library、Cochrane Library、CINAHL、APA PsyCNET、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收集其中收录的自2000年1月至2017年12月公开发表的关于血管性痴呆患者进行认知干预与常规干预比较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依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
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作为一个新的预测因子,可以为脑卒中防控、风险分层、高危人群筛查提供更加精准的监测指标,故深入探索其理想水平与调控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现围绕不稳定性斑块的易损机制、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的预测价值、理想水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肯尼迪病的临床、电生理与分子遗传学特征,为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自2013年12月至2018年3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3例肯尼迪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毛细血管电泳法检测所有患者雄激素受体(AR)基因1号外显子(CAG)异常重复扩增次数。结果13例患者均为慢性病程,主要以四肢肌肉萎缩、舌肌萎缩和球麻痹为临床表现。10例患者出现乳房女性化,11例患者性激素水平紊乱。
目的探讨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机械取栓再通失败后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濮阳市油田总医院介入科自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行机械取栓但再通失败的29例急性颅内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中的18例采用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支架组),11例不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非支架组),比较分析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临床预后。结果支架组与非支架组的最终血管再通率分
期刊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发生率、患者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航空总医院神经外二科自2014年5月至2016年8月由同一术者行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1033例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的发生率及患者预后情况,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033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0例(0.97%)发生术后患侧后组颅神经麻痹,其中6例表现为单独声
目的探讨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血管内治疗再通失败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及桥接治疗与直接治疗在其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临沂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行血管内治疗血管再通失败后加行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60例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桥接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患者26例(桥接治疗组)、行直接血管内治疗+补救性支架植入
目的探讨血肿腔和脑室形态CT影像三维重建参数对原发性脑干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住院不良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对自2015年6月至2017年12月于百色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住院的32例原发性脑干出血患者,收集入院时的临床指标、初诊及48 h内复查的CT影像,并应用Mimics10.0软件对CT影像进行血肿腔和脑室形态三维重建获得血肿腔每平方毫米表面积三角片数量(TQOT/mm2)、血肿体积和脑室容积等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