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全运行区域次同步振荡特性分析

来源 :太阳能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4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直驱风电场经柔性直流输电(VSC-HVDC)并网系统引发的次同步振荡(SSO)问题,现有研究多针对风电机组运行于最大功率跟踪区域的情况进行分析.然而,直驱风电机组除最大功率跟踪区域以外,还有功率限制区域和高风速区域.首先,建立直驱风电场经柔直并网系统的小信号模型;其次,以直驱风电机组的运行特性曲线为例,对直驱风电机组的各运行区域进行分析,利用特征值法分析风电机组在各运行区域下系统的SSO特性,并通过PSCAD/EMTDC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的正确性;最后,分析桨距角控制影响系统稳定性的机理.结果表明,在全运行区域中风速越高、输出功率越大,系统稳定性越好;低风速时输出功率对SSO阻尼比影响较大;高风速时输出功率对SSO阻尼比影响较小;桨距角控制并不直接参与系统SSO相互作用,而是通过改变潮流影响系统稳定性.在实际运行中,若电网对风电场无输出功率约束,应尽量保持风电机组输出最大功率,提高系统稳定性;若电网限制风电场输出功率,应采取切机等方式提高单台风电机组输出水平.
其他文献
提出并试制一种基于PDMS材料的太阳能集热-辐射制冷耦合的光谱选择性表面.光谱测试发现该表面在太阳辐射波段(0.3~2.5μm)和“大气窗口”波段(8~13μm)具有高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89和0.86;在左中红外波段(3~8μm)和右中红外波段(13~25μm)具有低发射(吸收)率,分别为0.38和0.37,呈现出鲜明的光谱选择特性.此外,搭建户外实验装置并对该表面的白天集热和夜间制冷性能进行初步测试.结果表明该表面日间的集热温度为72.8℃,比环境温度高69.6℃;夜间的制冷温度为-6.2℃,比
考虑尾流效应及海洋大气环境的不确定性,构建海上风电机组维护路径随机规划模型,并制定相应的求解策略.首先,运用场景集描述海洋环境中风、浪的相关性和不确定性;然后,建立维护总成本最小化的目标函数,同时考虑到风、浪对船只航行时间,出海可及窗口的影响构建相关的约束条件;接着,考虑到维护状态会改变机组间尾流分布,将尾流模型与维护状态相结合刻画各机组输入风速的变化,进而建立精细化的停机损失模型.为了提高求解效率,在求解过程中提出各船只每日最大可维护的机组数目预评估策略,降低了计算的规模.最后,仿真验证表明与传统方法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