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跃龙门”的主角,到底是什么鱼?

来源 :人生与伴侣·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gang052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是传说千百年的励志故事,更是中国人民不畏惧艰辛,奋发向上的象征。
   “鱼跃龙门”的故事到底只是传说,还是现实,这个问题可能有千万个人问过。最近有一系列的报道,向人们诠释了现实版的鱼跃龙门。
   先是有新闻称,来自上游水库的水流奔涌而出,在北京永定河河道里掀起巨大浪花,不时有鲤鱼从水流中跳跃而出,鲤鱼跳龙门的景象在永定河上演。
   其后,又有媒体报道,鱼跃龙门的场面在陕西汉中黎坪景区里真实上演了!只不过,这次的主角不是鲤鱼,而是另外一种鱼类——细鳞鲑。
  
   鱼跃龙门到底是什么鱼?
   传说大禹治水时,沿着黄河查看水势,到了龙门山(今天的山西、陕西交界处),黄河水流不过去了,开始往回倒流,大禹设法将龙门山凿开,黄河水咆哮着穿过龙门,一泻千里。
   龙门不远处有个鲤鱼涧,里面全是鲤鱼。鲤鱼们见龙门波涛汹涌,龙门上空盘旋着应龙,就争先向龙门跳去。一旦跳过了龙门,鲤鱼立刻就变成了一条龙,这就是鱼跃龙门的传说。
   “鲤跃龙门,化身为龙”被比作经过千辛万苦后终于成功,地位的急剧提升。在这传说中,选择了鲤作为传说的主角,确切地说,是黄河鲤鱼。鲤鱼在我国分布很广,以黄河鲤鱼最为名贵,与淞江鲈鱼、兴凯湖魚和松花江鲑鱼被共誉为我国四大名鱼。
   那鲤鱼真的会逆流而跳吗?跳过后真的会变成龙吗?
   我想告诉你,鲤鱼是一种很健硕的鱼,也的确很会跳,它的跳高水平可能不会比当代跳高冠军差,我们在捕捞鲤鱼时常常会出现鱼跃上空的景象。
   但是,鱼就是鱼,怎么会变龙呢!现在的锦鲤,是千百年前普通野生鲤鱼经过突变,并经过驯化和培育而成的。
  
   洄游运动的分类
   洄游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
   鱼类需要通过洄游,在生活的各个时期更换不同的生活水域,以满足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鱼类洄游距离有长有短,洄游类型和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生殖洄游、索饵洄游、越冬洄游等。
   生殖洄游也叫产卵洄游,一般是鱼达到性成熟出现产卵需求,但所处环境不适合产卵,不得已被迫向适宜产卵场所迁移。
   鲑鱼就是最显著的例子。鲑鱼的洄游旅程将近1万千米,历时半年到一年,远远超过一切鱼类的游程。
   生殖洄游路线最广泛的要数带鱼。它们的洄游方向自南至北,产卵地点地渤海湾、舟山群岛等附近较多。这也是因为那里的浮游性生物稠密的缘故。
   索饵洄游也称摄食洄游,其特点是洄游路线、方向和时间随着饵料生物群的分布和密度、数量和状态而变动。与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不同,其洄游目的在于恢复体力、积累营养,为下一年的生殖和越冬做好准备。
   所以,索饵鱼群较不稳定,也较分散。索饵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饵料生物的数量和质量,鱼的丰满度、含脂量以及水温状况等。
   越冬洄游也称季节洄游或适温洄游。冬季来临前,水文环境的变化,尤其是水温下降,鱼类的活动能力将减低,为了保证在寒冷的季节有适宜的栖息条件,鱼类集群向适温水域游动。
   越冬洄游的特点是洄游方向朝着水温逐步升高的方向,往往由浅水环境向深水环境,或由水域的北部向南部移动,方向稳定。
   在中国近海,主要是朝南、朝东移动,长江中下游流域中许多大型鲤科鱼类,平时在通江湖泊中摄食肥育,冬季来临前,则纷纷游向干流的河床深处或坑穴中越冬。
   影响适温洄游鱼类活动的最主要因素当然是水温。一般鱼类可分热带性、温带性、寒带性三种类型。
   热带性鱼类,如鲣、鲔、红鱼、旗鱼等等,都是暖水性鱼,需在南方暖海里活动。寒带性鱼类,如鲑、鳟、鳕鱼等,都是冷水性鱼,要在北方寒海里活动。其他鱼类多数是温带性的。
   我国沿海大部分地区由于季风影响,冬夏气温差别大。水温随季节转移而变化,鱼类也随水温高低,各自选择适宜的环境迁移,因此发生季节洄游,不同的鱼类洄游的季节和时间也都是不同的。
   如中华鲟的幼鱼是出生后的第二年5~6月份顺江漂流到长江口,在此停留3个月,把身体养得壮实了,于8~9月从黄河游向大海;黄河刀鱼的洄游时间是每年春天,也就是4月份左右;而细鳞鲑每年都会在7、8月的时候由河川中游溯河向上游进行产卵洄游。
   以鱼类洄游目来划分的,除了上述三种的类型外,还有避敌、成育目的的洄游,这几种洄游活动中是很难区别的。除此之外,科学家们还从鱼类的洄游形式,把它们划分为水平洄游、垂直洄游、离陆洄游、向陆洄游、主动洄游、被动洄游等多种洄游类型。
  
   有的洄游生物堪称“水中大熊猫”
   近年来,人类活动导致的自然环境的变迁、水位下降、水质恶化、江湖淤积、食饵减少等给许多洄游鱼类的繁殖与生长带来了威胁。特别是众多的水电站和大坝的建设,阻断了鱼类回流产卵的通道,使洄游鱼类的生存和繁衍面临严峻的考验。
   而长江珍稀水生动物白豚、白鲟、中华鲟、长江鲟、江豚和胭脂鱼等,数量明显减少是不争的事实,更严重的是有一些洄游水生动物已经灭绝,如白鱀豚。还有一些是处于极危状态,堪称"水中大熊猫"。
   长江江豚是长江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红色名录极危物种。长江江豚是全球唯一的江豚淡水亚种,已在地球上生存2500万年,被称作长江生态的“活化石”,仅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干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阳湖等区域。
   江豚通常栖于咸淡水交界的海域,也能在大小河川的下游地带等淡水中生活。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长江流域的江豚约有1800头左右,近几年来,这一数量进一步减少。    还有家喻户晓的中华鲟。中华鲟在地球上已活了约1.3亿年,它熬过恐龙灭绝并延续至今,堪称活化石。中华鲟可以说是“最恋家的鱼”,它生于长江,长于大海,随后,又迎激流,越险滩,万里归家,回到长江上游出生地。
   而长江口在中华鲟的生命周期里的地位很特殊,是中华鲟生命中栖息时间最长、能顺利完成各项生理调整的唯一天然集中栖息场所。
   在长江和黄河,栖息着多种受国家保护的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中华鲟、白鲟、白鳍豚、中华白海豚;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胭脂鱼、淞江鲈、江豚、长须鲸、虎鲸、斑海豹等等,其中有许多种类已经多年失踪了!
   前不久报道的失踪20多年又现身的黄河刀鱼,受黄河径流断流影响以及人工捕捞影响,资源日趋减少,至本世纪初已无捕获记录。
  
   为保护洄游鱼类所做的工作
   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众多,为水生生物的繁衍和生存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受独特的气候、地理和历史等因素影响,我国的水生生物物种数量大、生态类型齐全。
   洄游鱼类作为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部分,在维系自然界物质循环、净化环境、缓解温室效应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水生生物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蛋白来源,许多洄游鱼类更是美食佳肴。科学地保护洄游鱼类,对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农村部一直高度重视水生生物资源的养护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保护水生生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针对洄游鱼类的保护,也在探索许多保护措施和设施。建设鱼类洄游通道,给鱼修建鱼梯,让鱼找到回家的路是其中之一。
   人工放流也是一项重要措施,据悉,“长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生态治理一期工程生态修复(增殖放流)”项目自去年10月迄今,已实施4次大型增殖放流,去年就放流了5.2万尾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和5000余尾长吻鮠。
   该项目计划3年内在长江口水域投放中华鲟、胭脂鱼等国家保护动物10余万尾,其他鱼类96万尾,虾蟹、贝类等经济物种近150吨。配合航道工程进展,2020年有望实施更大规模放流。
   洄游鱼类资源是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不仅仅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经济价值、文学和美学价值,更是大自然赐予人类最为宝贵的财富。我们要重新认识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的重大意义,更好地建立相应的保护措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其他文献
2018年1月8日,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會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南京理工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泽山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所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这两位科学家到底书写了怎样的传奇?  王泽山院士:“以身相许”火炸药  “学术会议参加不少,但对这种采访不太适应。”眼前这位三次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80后”院士并不太习惯面对媒体,有点腼腆地说:“自己只
一个幸福而美满的婚姻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每一对经过多年恋爱走向婚姻殿堂的年轻人,都不会想着将来会有离婚的那一天。有人对在校大学生做过一项调查,当被问及使他们感到幸福的要素时,78%的大学生选择了“与自己理想的伴侣相爱并维持下去”。在美国的一次国家调查中,93.9%的受访已婚夫妻认为他们离婚或分居的可能性很低或相当低,而81.1%的未婚受访者也做出了同样的回答。   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是,近年来
同一通用名称,允许同时出现在药品和保健食品两类不同性质的产品中,混乱状况就很难避免了。有必要从产品注册环节将药品与保健食品彻底分割。   “国有准字B”文号1019个,这就是所谓的“保健药品”。许多“B”字号一直不守规矩,经常有此类产品违法广告和非法添加被查处的案例曝出。   保健食品,许多年轻人在其广告的包围下渐渐长大,许多老年人在其“特殊功能”的全方位轰炸下难辨东西。岂不知,权健涉嫌传销风
从“公主”到“同志”  迄今为止,金与正的年龄、学历、履历、职务、分管工作等基本信息仍有些神秘。作为朝鲜前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与高英姬的第三个孩子,金与正与同母长兄金正哲相差6到8岁,和金正恩相差4到6岁。金与正和金正恩也都受到父亲金正日的宠爱。据曾任金正日厨师的藤本健二回忆,金正日吃饭时,常让金与正和金正恩坐在自己身边。“金正恩坐在第一夫人身旁,金与正则坐在父亲身旁。”藤本健二称,金正日常喊“甜甜的
热门电视剧《都挺好》播完了。明玉最近有点抑郁:坑货老爹苏大强因为作火了一把,又因为阿尔茨海默病被成功洗白,还吸了一波粉,随处可见老爹的表情包。而全程挨打受气的自己,只能选择默默原谅。   明玉心里苦。重男轻女的家庭,给了她不完整的童年,让她游离在家庭边缘,假装冷漠地独行于人世间;压抑的情绪无人诉说,只能蜷缩在自己的浴缸里。      你身边有没有这样的苏明玉?   做着光鲜亮丽的明总,却有
“丁香一样的姑娘”   1932年3月5日,是启功家祭祖的日子。   这一天,母亲特意叫了一个章姓的姑娘来帮忙,并让启功到胡同口去迎接她。当时,天空中飘着绵绵细雨,启功来到胡同口,就看见对面的林荫小道上,一个娇小的女子撑着把花伞,正袅袅娜娜地向他走来。启功的心顿时像被一只温柔的小手摸了一下,情不自禁地低声吟起了戴望舒的那首《雨巷》,眼前恍惚:这不就是《雨巷》里那个丁香一样的姑娘吗!   这个
“会吃”无疑是种很大的学问,“三代为官,才懂得穿衣吃饭”,这不是夸张,袁子才的《随园食谱》有时都不免被人讥为纸上谈兵的书生之见。  大千居士的吃和他的画一样名满天下,那是倪匡所说:“用复杂的方法做出来的菜。”  做菜是种艺术。从古人茹毛饮血进化到现在,有很多佳肴名菜都已经成了艺术的结晶,一位像大千居士这样的艺术家,对于做一样菜的选料配料刀法火功的挑剔之严,当然是可以想象得到的。  可是倪匡说得也很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当蘑菇云冲天而起的时刻,中华民族昂首东方扬眉吐气,共和国核工业的丰碑上也铭刻下一位普通工人的名字,他就是最后一个撤离原子弹发射现场的人——王振禄。   请缨出战   1959年3月,大连水产修造船厂突然接到上级通知:“选拔5名政治条件可靠的工人技术骨干,赴大西北执行政治任务。”   政治任务压倒一切。选人非常严格,连祖宗三代都要查个仔细。5名
2020年美国大选的选举日出现戏剧性的一幕:拜登和特朗普都没有在当天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却都认为自己有希望胜出。   11月4日凌晨,拜登来到特拉华州威尔明顿的民主党竞选总部,为通宵守候的支持者们打气。“我们对目前的状况感到满意,”他说,“我觉得我们即将赢得这次选举。由于前所未有的提前投票、邮寄选票,计票将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必须有耐心。”   特朗普则很快在社交媒体上回应:“我们在前进,但他们(
板蓝根,又火了。   2020年10月16日,钟南山院士表示,研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体外研究发现,白云山复方板蓝根颗粒对新冠病毒有效。   虽然消息没有提及体外研究的细节,但结果很明显,各大中小药店的门板又要保不住了。同时,消息刺激“白云山”股价急升,当天抬升幅度超12%。   这是我们已经习惯的社会应激模式,坦白说,已经有抗体了。   每一次,其实焦点都是一样的:不仅仅是谁“收获”商业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