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4-0-01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和依靠广大员工这一主体。
首先,员工既是企业发展的受益者,又是企业衰败的受害者,其本身都有一种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企业兴盛是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是员工家属和亲人的共同企盼。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广大员工的这个愿望及其家属的这个期盼,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不容忽视、最可利用的资源。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和依靠广大员工这一主体,游离于广大员工主体之外的企业文化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和依靠广大员工。
再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企业管理,游离于广大员工这一主体之外。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管理上总是“上管下”,就是我说你听,让你咋干你咋干,而把广大员工放在了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把管理工作游离于广大员工这一主体之外,是不可能培育出优秀企业文化的。因为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员工是最终的落实者。只有依靠广大员工,调动其积极性,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被管理者中蕴藏着巨大的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这种潜能正是我们提升管理水平的活力和源泉。员工群众的智慧和他们中蕴藏的能量是无穷的,只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企业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趟不过去的河。
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比如说,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设备的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突出和依靠员工主体,就是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使之得到升华,成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有的企业提炼形成的 “和谐文明、兴矿富我”的共同愿景和“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爱岗敬业、忠诚企业、勤俭持业、创新兴业”的职业道德理念等等,既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又广泛反映了广大员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这些都是企业弥足珍贵的财富,是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和旗帜。
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成功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同,而只有通过反复深入地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才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企业要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各种载体,启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让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固化到员工的行为上。
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领导者的关键作用和员工的主体作用缺一不可,员工的主体地位不可忽视和动摇,企业文化建设要突出和依靠广大员工这一主体。
首先,员工既是企业发展的受益者,又是企业衰败的受害者,其本身都有一种企兴我荣、企衰我耻的责任感和自豪感。企业兴盛是广大员工的共同愿望,是员工家属和亲人的共同企盼。企业文化重视人的因素,强调精神文化的力量,希望用一种无形的文化力量形成一种行为准则、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凝聚企业员工的归属感、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企业员工为企业发展而努力。广大员工的这个愿望及其家属的这个期盼,是企业文化建设中最不容忽视、最可利用的资源。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必须突出和依靠广大员工这一主体,游离于广大员工主体之外的企业文化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其次,从企业员工个人的层面上来看,企业文化是员工行为的指导思想。现代企业里的员工,已不仅仅只想通过劳动从企业中获得相应的经济回报,他们还需要被社会和企业认可,并有一种个人的成就感和归属感。企业是员工赖以实现自身价值的环境寄托,企业也就是员工之家。让员工们认识到企业是自己的企业,这就是好的企业文化产生出来的积极作用。反之,员工们认为企业不是自己的企业,吃光、用光、败光,这是失败的企业文化产生的消极作用。企业文化就是全体员工认可和共有的企业核心价值,它规划了员工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并渐渐将其演变成一种习以为常的规则,而且这种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还能在新老员工交替过程中具有延续性和保持性。为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突出和依靠广大员工。
再次,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的价值观是贯穿在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和整个过程中,并与企业环境变化相适应,因此企业文化建设不能脱离企业管理,游离于广大员工这一主体之外。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长期以来,许多企业在管理上总是“上管下”,就是我说你听,让你咋干你咋干,而把广大员工放在了被动接受的位置上,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广大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把管理工作游离于广大员工这一主体之外,是不可能培育出优秀企业文化的。因为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是企业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而员工是最终的落实者。只有依靠广大员工,调动其积极性,各项管理机制和制度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同时,在被管理者中蕴藏着巨大的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这种潜能正是我们提升管理水平的活力和源泉。员工群众的智慧和他们中蕴藏的能量是无穷的,只要发挥他们的创造性,企业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趟不过去的河。
突出和依靠主体,就是要注意吸收员工长期以来在实践中的特色文化原料,注意发现和升华员工在工作中的闪光点,不断充实企业文化的内容。比如说,有的员工上下班非常准时,有的员工特别节俭,有些员工非常喜欢学习新的知识,甚至业余时间自费去读培训班,有的员工喜欢钻研,总想改进设备的形状和功能等等,这些都是比较好的细小的文化现象,是企业文化形成的基础要素。突出和依靠员工主体,就是要善于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并因势利导,使之得到升华,成为全体员工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提出和形成企业文化关键要素的过程中走群众路线,使企业文化的内涵在反映企业发展方向与反映职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两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比如,有的企业提炼形成的 “和谐文明、兴矿富我”的共同愿景和“安全为天、质量为本”,“爱岗敬业、忠诚企业、勤俭持业、创新兴业”的职业道德理念等等,既反映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又广泛反映了广大员工的意志和根本利益,这些都是企业弥足珍贵的财富,是引领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灵魂和旗帜。
突出和依靠主体,还要在企业文化诸多要件都按程序正确确立起来以后,必须通过反复深入的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达到全员认同,变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成功的企业文化的重要标志就是能够得到广泛认同,而只有通过反复深入地宣传教育和思想工作,才能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企业要通过各种活动,设计各种载体,启动各种宣传形式,强化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让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在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固化到员工的行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