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古知今,泽被后世——评中国少数民族史的最新力蓍《中国彝族通史》

来源 :思想战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mhu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11月,王天玺、张鑫昌主编的《中国彝族通史》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是书全面、系统、立体地阐述了中国彝族的发展历史,观点新颖、材料繁富、论据充分,对彝族历史的研究可谓精、深、透。是书之出版,丰富了中国民族史的内容。
其他文献
人类学长期关注他者和他异性;其他本体论以不同方式进入当代艺术,因而许多艺术家得以直接接触到不同于西方的各种他异性和知识。翻译为各种本体论他异性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但这二者都是不完整的,这为进一步翻译提供了空间。全球范围内各种当代艺术与人类学的交流,需要超越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非均衡解释学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之间交流对话中的细微差异、重复和误解。
张文勋先生,乃全国著名学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文艺理论家、文艺美学家,云南学术界泰斗,云南省文史馆名誉馆长,云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在全国文艺理论研究界和高校中文学科界都具有很高的学术声望。其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文艺美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出版有《张文勋文集》6卷、《张文勋文集续集》4卷,共计10卷,近300万字。
改革,不仅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同时,也是解读当代中国的重要关键词。它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也是中国追赶型现代化迎头赶上的重要法宝。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来的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这种奇迹的背后,是与改革共识凝聚的巨大动力分不开的。可以说,用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合力从而推进改革事业,是过去改革实践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继续释放改革红利的重要内容。
2014年10月21日-23日,“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协同创新路径研讨会在昆明召开。此次研讨会由“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联合编辑部主办,云南大学《思想战线》编辑部承办。本次会议以“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协同创新,实现专业化、网络化、集约化、实体化发展的路径”为主题.就“中国高校学术期刊的专业化、网络化、集约化、实体化发展战略”,“中国高校学术期刊通过协同创新实现集约化发展的路径及其实践探索”,“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的学术质量和社会影响力提升”等“中国高校系列专业期刊”发展中所面临的挑战,以及需要有效拓展的专题
宋代铜钱铸行陷入危机,宋元时期官方和民间分别通过发楮印钞、使用白银、短陌支付等方式应对铜钱危机。由于纸币信用崩渍,白银在宋代与纸币发生联系,入元后广泛用于价值贮藏和计价,明朝顺应市场发展,改用白银作为财政收入的计量标准。明中叶国内市场快速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货币需求。在官方发行的纸币贬值、铸行制钱得不偿费的情况下,民间市场的白银流通和私钱盛行,适应并支持了市场的发展。中国历史上官方垄断货币发行并通过货币发行驾驭市场的传统货币政策终结,国内市场的发展及其特性,决定着宋元明清时期货币制度的发展和变化。明中叶白银
13世纪后期欧亚太陆的白银突然变得充裕,而到14世纪60年代又突然稀缺了。伦敦造币厂的银币年产量与孟加拉的银卢比的年发行量的变动如影随形,两者之间的这种联动是蒙古帝国将银的流通从市场底层转移到了欧亚大陆的长途贸易的结果,虽然对此观点仍存争议。在第一个白银时代,货币流通分为多个层级,而白银则始终在高层级流动,以白银重量确定的记账单位在欧亚商路的西端决定着银币的价格,而在东端的元朝则与纸币保持着联系。在这个白银时代,蒙古帝国降低了商业壁垒,使白银在商路上流通,实现了欧亚大陆范围的货币的一体化。这是它与始于16
摘要:人类学家热衷于以照片和影片来展现人类社会的视觉信息,并相信观众能理解他们的视觉作品,因为共享相同的视觉文化,但与此同时忽略了视觉作品中的人与人类学家及其作品的受众的视觉观念及视觉交流实践存在巨大差异的情况。秘鲁亚马逊区域的卡什纳华印第安人有着一整套独特的不以视觉为主导的感觉等级制度,以对其文化中装饰纹案的呈现为例,可知必须通过对文化持有者感知观念的关注以及对本土视觉体验的分析,才能知悉不同文化中视觉与图像之间复杂的转换关系。图案观看应该是一场置身于文化叙事当中自我适应的认知与想象的过程游戏。对卡什纳
在国内政府间关系研究的著述中,最为突出和典型的特征之一,就是在概念的使用上存在较大的差异。由于国内对于英文概念“IGR”(Intergovemmental Relations)在理解上的不同,演绎出了几种主要的不同表述,除了“政府间关系”的大量使用外,“府际关系”、“政府关系”也频繁出现。尽管在研究对象和内容上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概念表述也体现了研究者在研究的视角、内容上的偏好和差异。
Both Booker T.Washington and W.E.B.Du Bois are the prominent thinkers who provide inspirations for African Americans on their way to strive for political,economic and social emancipations.Their ideas arise from the 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the historical
文化身份一直是亚裔美国文学中一个热议的话题。《慰安妇》中的两位女主人公的文化身份由于她们特殊的历史背景、种族和性别而显得特别复杂。本文运用斯图亚特·霍尔的"文化身份"理论,借用文本细读的方法,分别梳理《慰安妇》中两位女主人公如何在父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丧失自己的声音,剖析她们身份剥夺背后的真正根源。同时解析和探索她们如何在历史的叙述和现实的和解中寻找文化的根,构建自己的文化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