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lit2/Robo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tuy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分泌型细胞外基质糖蛋白Slit2及其受体Robo4蛋白在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lit2/Robo4信号通路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Slit2、Robo4蛋白的表达情况。从小鼠心室肌分离出微血管内皮细胞,通过免疫荧光和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Robo4和 Slit2蛋白的表达情况。利用CCK-8试剂盒,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的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利用transwell小室,设计对照组、VEGF组、Slit2组(100 ng/ml Slit2), Slit2+VEGF组(100 ng/ml Slit2+10 ng/ml VEGF),观察外源性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结果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小鼠心室肌的血管组织中Slit2、Robo4蛋白均有表达。RT-PCR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Robo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显示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中有Slit2蛋白的表达。在细胞增殖实验中,不同浓度的Slit2组450 nm处的吸光度值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细胞迁移实验中,Slit2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为(22.1±2.8)与对照组的(23.2±3.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it2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为(22.1±2.8),Slit2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数为(22.1±2.8)与VEGF组的(65.3±3.8),Slit2+VEGF组的(29.2±3.4)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Slit2、Robo4蛋白均表达于小鼠心室肌组织,Robo4蛋白表达于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不同浓度的外源性Slit2对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没有影响。100 ng/ml外源性Slit2可抑制VEGF诱导的小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迁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产后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为发病早期与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and sinus thrombosis,CVST)的鉴别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产后PRES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及治疗经过。结果4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恶心、呕吐、
患者女,58岁。因反复阵发性胸闷、心悸2年,加重1个月2011年11月18日入院。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及糖尿病病史,每次发作心电图示快速心房颤动(房颤),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房颤,室性早搏6635次/24 h,甲状腺功能正常,全胸片未见异常,心脏彩超示轻度二尖瓣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退,诊断为阵发性房颤。患者房颤反复发作,症状明显,予以药物治疗效果差,经食道超声示左房内未见血栓形成,肺静脉CT未见异常。
期刊
实现有效、及时、安全、平等和以患者为中心的高效率的医疗服务,是医疗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尊重患者的价值观、选择权与需要、协调和整合不同专业的医疗服务、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与其交流、缓解患者不适症状,控制疼痛、给予患者情感上的支持,缓解其恐惧和焦虑、做出决策时征求患者和家属的意见、保持医疗服务的连续性、保证医疗服务的可及性,是提高医疗质量和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要求。“整合的医疗服务模式(integrate
期刊

脑动静脉畸形(brain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BAVM)是颅内的动脉和静脉通过瘘管直接连接并且缠绕交错形成的异常血管团。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BAVM是先天发育形成,起源于胚胎第4~8周时局部血管的异常分化,但它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BAVM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脑出血,全球BAVM患者每年出血发生率为2%~4%,出血后1年之内的再出血率约为6%[1],如果既往有出
期刊
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是一组有潜在恶性心律失常致晕厥或猝死风险的遗传性疾病,大部分由参与调控心脏动作电位的离子通道基因突变引起。这些患者的心脏结构大多正常,又具有猝死高风险,大大增加了其诊治的难度。最近,由美国心律学会(HRS)、欧洲心律学会(EHRA)和亚太心律学会(APHRS)共同制定首个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的颁布[1],为该综合征的诊断、危险分层和治疗提供依据。该共识的撰
期刊
目的利用大鼠颈动脉设计一种缺血再灌注的动脉硬化模型,以观察动脉硬化的病理过程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3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假手术组和颈总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组,每组10只。采用夹闭颈总动脉的方法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4周后苏木精伊红(HE)染色检测新生内膜面积/中膜面积(I/M)值,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新生内膜中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 的表达。结果(1)IRI组大鼠血管内
由中华医学会主办、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承办的第三届中国胸痛中心高峰论坛暨全国胸痛中心规范化建设培训班于2013年9月14日在广州举行。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霍勇教授、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主任委员李春盛教授等60多名全国知名专家以及500余名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出席了此次大会。
期刊
近30年来,心脑血管病迅速跃升为国民第一位死因。与其密切相关的心脑血管病和主要危险因素的流行特征发生重大转变,由此产生一系列新的防治需求以及相应的迫切需要解决的研究问题,包括:获得人群心脑血管病流行特征长期和近期变化的规律及危险因素新的流行特征,建立个体心脑血管病发病风险的评估方法并用于指导针对数以亿计的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诊治实践,确定我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防发病)和二级预防(防复
期刊
目的评估我国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oral walfarin anticoagulation,OAC)治疗不足的状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注册研究,入选我院就诊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并登记其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患及抗凝治疗等,对患者进行CHA2DS2-VASc风险评分,评估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状况并对华法林使用的影响原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全部入选
患者男,49岁,睡眠中突然出现胸闷、心悸,伴大汗,并呕吐1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来我院急诊以“急性冠状脉综合征”于2010年6月22日凌晨收入我科。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最高达150/100 mm Hg(1 mm Hg=0.133 kPa),未规律用药,近2个月误将地高辛当做降压药服用,地高辛0.25 mg 2次/d,无其他用药史,近期无心悸、恶心和呕吐等不适史;发病前无用力过度、情绪激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