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经济和文化全球化的发展,当代大学生显然已经不同于之前的几代大学生们,当代大学生们更注重追求个性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基于时代发展背景和当代大学生们的思想和行为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继续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发挥好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以及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积极的倾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开展,如果脱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较低。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满足他们的合理的实际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起他们的知行转化,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拓,学习了解知识与接触外部信息更便捷更广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面对和处理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进而导致自身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坚持以人为本可以更好的针对社会发展趋势去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大学生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更好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挫折、困难等,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最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既然是实践活动就离不开人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然就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外部世界以及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人,因而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三)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依靠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其中重要的依靠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利益,既要安排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又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怀与尊重,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进而在高校可以促进营造一种既尊重劳动又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促进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同成长与进步,最终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坚持以人为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关注
当代大学生是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在信息化时代使当代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使当代大学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代大学生们也受到外界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诱惑,面对复杂多变充满强大吸引力的外部世界,当代大学生很多时候缺少对自己的关注,虽然当代大学生是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一代人,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知道自己真正在追求什么,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大学生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一些情况,引导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更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更要鼓励大学生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不要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总是迷茫彷徨,积极关注自身的发展,认清自己,做好属于自己的选择,树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对自我的关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工作,是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后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学到的内容,最终受教育者才能有所收获。这个过程只能依靠受教育者自己本身,无法被人代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深刻认识并理解后才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已经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要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还要热情服务大学生的合理需求,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这是以学生为本的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理论教育的同时联系当代大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更是成长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当代大学生们极具个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更要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因循守旧,要因时而新,顺势而为,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们很多信息自己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并了解,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完全依靠理论教育,要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开展实践教育,深刻的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在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即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更大,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开展,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参与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塑造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教育作为基础,还需要丰厚的人文精神,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79.
[2]郭丽虹.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92-193.
[3]吴秀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100-103.
[4]郑邦山.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140-144.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一方面要发挥好教育者的教育引导作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总体上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在信息化时代,大学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以及价值取向多样化的影响,使部分大学生思想上出现了一些不积极的倾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开展,如果脱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会较低。同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当代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因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继续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考虑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和行为特征,满足他们的合理的实际需要,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引起他们的知行转化,逐渐做到知行合一,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高校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当代大学生全面发展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一方面,当代大学生的视野更加开拓,学习了解知识与接触外部信息更便捷更广泛,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也遇到了一些挑战,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发展使得当代大学生面临着更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等,还有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很好的面对和处理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挫折,进而导致自身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而坚持以人为本可以更好的针对社会发展趋势去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联系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大学生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更好的面对自己所遇到的压力、挫折、困难等,坚持以人为本更多关注当代大学生的发展教育,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导向和激励作用,最终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成才。
(二)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张耀灿、陈万柏主编的《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一书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实践活动的一种,既然是实践活动就离不开人的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当然就离不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参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主体,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外部世界以及人本身并创造自己历史的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思想政治教育中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對象是人,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工作者也是人,因而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让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积极主动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三)高校坚持以人为本有利于促进构建和谐校园
高校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依靠很多方面的力量,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其中重要的依靠力量。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根本利益,既要安排好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岗位职责,又要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良好的条件,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另一方面,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高校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尊重学生的发展需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怀与尊重,使学生健康成长成才,进而在高校可以促进营造一种既尊重劳动又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激发广大师生的创造力,促进师生在教与学过程中共同成长与进步,最终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的构建。
二、高校坚持以人为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导大学生加强对自我的关注
当代大学生是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在信息化时代使当代大学生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提高,从网络上获取的知识使当代大学生对于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当代大学生们也受到外界越来越多各式各样的诱惑,面对复杂多变充满强大吸引力的外部世界,当代大学生很多时候缺少对自己的关注,虽然当代大学生是追求个性化发展的一代人,但是其实很多时候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不知道自己真正在追求什么,因而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大学生努力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大学生关注自身的一些情况,引导大学生面对纷繁复杂的外部世界,更要认清自己的需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关注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发展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能力,更要鼓励大学生勇于和善于独立思考,不要在信息化爆炸的时代总是迷茫彷徨,积极关注自身的发展,认清自己,做好属于自己的选择,树立适合自己的奋斗目标,加强对自我的关注,努力实现自我价值。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加强引导大学生的自我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育人的工作,是引导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向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前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首先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能,之后要通过受教育者自身在实践活动中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所学到的内容,最终受教育者才能有所收获。这个过程只能依靠受教育者自己本身,无法被人代替,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的影响只有通过受教育者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自己深刻认识并理解后才会产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当代大学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已经开始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充分相信学生、依靠学生,要充分发掘大学生的自身潜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是培养学生成才的必然要求,还要热情服务大学生的合理需求,调动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动性,这是以学生为本的直接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尊重个体的基础上,激发个体的主体意识,才能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的内心,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三)理论教育的同时联系当代大学生实际开展实践教育
当代大学生是在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更是成长在经济与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因而当代大学生们极具个性,思想政治教育中坚持以人为本更要联系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能因循守旧,要因时而新,顺势而为,成长在信息化时代的大学生们很多信息自己都能够通过网络获取并了解,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完全依靠理论教育,要在理论教育的同时开展实践教育,深刻的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当代大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在高校中坚持以人为本即是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新的发展背景下,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更大,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就业创业等实际问题开展,另一方面教育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专业参与与所学知识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积极参与社会志愿服务活动,使当代大学生在实践中检验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活动中通过自身的努力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三、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塑造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不仅需要深厚的理论教育作为基础,还需要丰厚的人文精神,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仍然要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和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结合当代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7-79.
[2]郭丽虹.坚持以人为本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1):192-193.
[3]吴秀兰.坚持以人为本构建高校和谐校园[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8):100-103.
[4]郑邦山.以人为本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3):14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