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培鹏 海归院长的强院梦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uaker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开金培鹏这位青海大学海归院长的履历,就像翻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画卷,从甘肃省榆中一中的高考状元到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高材生;从青海大学讲师到德国下莱茵大学工业工程专业硕士;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专业博士到青海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士。半个世纪的风雨一闪而过,金培鹏甚至觉得此前所有的攀登都像宿命一样指向了青海大学,指向了充满阳刚之气的机械工程学院。
  因为在这里,他不仅可以教书育人、桃李天下,更可以带动青海大学乃至我国西部地区在机械工程方面各学科的研究发展与人才队伍建设,让科技之光闪耀青藏高原,照亮西部。
  时代成就英才
  “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上世纪八十年代,这句话在莘莘学子和家长们中间广为流传,并影响了几代人,金培鹏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53岁的他是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人,“我从小生活在榆中县高崖公社,父亲是中学历史教师,母亲是营业员,姐弟四人。生活并不富裕,但是一家人在一起非常温馨和睦,有苦一起吃,有难一起扛。”
  他回忆说:“在我上高中之前,正处于‘文革’时期,我记得我们学生在学习期间还要学农、学工、学军,可以说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中、小学教育。而我那时的知识积累和学习主要是通过读一些父亲的藏书,其中很多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书籍。此外,当时由于毛主席的‘五七’指示,农村中小学的部分老师来自于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的知识分子,这些老师对我们这些农村孩子有很大影响,让我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激发了求知欲望,向往走出农村,有一天可以回报家乡。”
  1978年6月,伴随着全国恢复高考的号角吹遍大江南北,17岁的金培鹏毅然决定离开位于高崖公社的榆中县第三中学,转学进入师资等各方面都比较强的榆中县第一中学学习,并于第二年以全校第一、全县第二的好成绩考入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
  问及初衷,金培鹏坦言,“当年以我的高考成绩其实是可以选择其他院校的,比如北京工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但是,我却执着地选择了兰州大学数学力学系,主要是因为我自己喜欢物理学。在高考前的一两年里,我曾非常系统地学习了父亲在中学使用的教材,看过无数遍牛顿、焦耳等人物的小传,十分引人入胜;其次,当时社会上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一句话;再次,当时国家也大力宣传搞导弹的钱学森等空气动力学家的事迹。这几大因素促使我坚定地选择了当时理科在全国排名很靠前的兰州大学力学专业。”
  走进象牙塔,老师们的治学严谨给金培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尤其是叶开沅先生。“这位我国著名力学家长期从事力学教育与固体力学研究,特别是板壳理论与应用的研究,创办了兰州大学力学系,在多年的逆境条件下,他坚持研究不辍,在梁、板、壳的大挠度分析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为了推动甘肃省力学事业的发展,他发起成立甘肃省力学学会,他还曾培养了三名中国和南非的院士。叶先生言传身教,在教学和生活中都是我学习的榜样,给我的影响非常大。”
  同时,金培鹏也提到,在我国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学中,同学之间竞争非常激烈,比学赶超,每个人都铆足了劲头,在这样的氛围里,他的专业基础打得非常牢。“时至今日,我在大学中所学到的知识和学习方法依然影响着我。”
  1983年,金培鹏从兰州大学毕业,被分配到青海工农学院(青海大学前身)任教,主讲材料力学和弹性力学,以及有限元等几门课程。
  “当时大学毕业生就业施行分配制,我们班很多同学都是从沿海和发达地区来的,因此在大城市就业的指标顺理成章地给了生源地的学生,而我的大学各科平均成绩都在80分以上,可以去高等院校和中科院的研究所工作,但是指标也没有了,只有青海工农学院来兰州大学数力系要一名力学专业的学生,我二话没说就来到了青海。”
  据金培鹏介绍,青海工农学院的前身为青海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1960年青海工学院与青海农牧学院、青海医学院、青海财经学院合并为青海大学,“文革”初期青海大学被撤销,1971年恢复成包括工、农两大学科在内的青海工农学院,1988年更名为青海大学。彼时,青海工农学院的学生、教师都很少,大概有300名教职员工,600名本科生,校园也不大,但是这一切对于金培鹏这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来说,已经非常好了,在他的眼里,没有困难,只有机遇。
  “我非常珍惜这一方讲台,下定决心要像父亲一样播撒知识的种子,耕耘出一片天地。”年轻的金培鹏信心满满。
  归来扎根青藏
  “是谁日夜遥望着蓝天,是谁渴望永久的梦幻,难道说还有赞美的歌,还是那仿佛不能改变的庄严,哦……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呀啦索,那就是青藏高原……”金培鹏非常喜欢听这首《青藏高原》,站在有“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他深情地说:“青海大学最吸引我的是教师和学生的淳朴,以及竞争压力较小,尤其是一些老教授给我的影响非常深,他们的学术造诣都很高,兢兢业业做研究,认认真真育人才,同时还无私地大力提携年轻教师,给年轻教师更多的机会和舞台,比如方鸿达和杨逊。正是因为有他们的传帮带,才有我的现在。”
  时光飞逝,1992年12月,金培鹏从助教升任讲师,还成为青海大学建工系办公室主任,并于1995年获“小岛奖励金”,1996年获青海省教育厅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看到自己的努力有了成果,金培鹏在高兴之余也有些落寞,因为在那段时间里,青海大学的基础仍然较差,发展缓慢,很多和他一起来的年轻教师都先后调到了发达地区,还有一部分人通过考研走了。但是,这些丝毫没有减少他对青海大学的热爱,反而激励他加速前行的步伐。
  机会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1997年12月,金培鹏有幸飞往德国在德国济根大学机械系力学与控制研究所,任科学助理。一年后,他任青海大学副教授,同时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材料系材料科学研究所,任科学助理。期间,他就读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材料系材料科学研究所。1999年年底,他就读于德国下莱茵大学经济系工业工程专业,并于2003年1月获Dipl.-Wirt.Ing.学位(即硕士学位)。   从1997年12月至2003年1月,金培鹏在德国学习工作了整整5年。回忆刚到德国之初,金培鹏说:“带我的教授见我的第一个问题是,你知道有限元吗?我说知道,接着又问我知道Ansys吗?我说不知道。于是,36岁的我一切从头开始学习,包括Unix系统。”
  回望这段海外求学之路,他收获颇多,也感慨万千:“在德国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主要培养了我守时、诚信、严谨、合作和实干的习惯。德国人做事严谨认真,做研究分工明确,一个研究方向的教授很少,没有恶性竞争的现象。另外,德国的国际大公司多,教授的研究任务很饱满,基本不用为经费发愁,不急功近利,工学的教授都必须在做教授前有在大企业做研发的经历。因此,企业来源项目多,同时教授权利大,有人事权和财权,团队很强。相比之下,国内在这些方面有待改进。”
  他指出,目前,青海大学和国内大多数高校一样,急需的是体制机制创新,尤其是要去行政化,政府应该少管一些大学具体事务,给大学多一些自主权。学生的培养方案应尽可能地体现创新和经济建设方面的实际可操作性,理论课程太多,实践环节弱,与社会经济的结合度不高等,都是目前我们需要改进的地方。
  获Dipl.-Wirt.Ing.学位后,金培鹏决定回国,就读于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学专业,师从许广济,2005年入选中科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2009年6月获工学博士学位。在此期间,他先后主持了“春晖计划”项目——低成本高性能挤压铸造硼酸铝晶须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在热循环载荷下的力学行为研究,硼酸镁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界面行为和塑性成型机理研究,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硼酸铝(镁)晶须增强镁基复合材料的应用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博士毕业后,此时的金培鹏不仅仅超越了自我,更有了质的飞跃。然而,他谢绝了众多橄榄枝,没有犹豫地回到了青海大学,出任教授、硕士生导师、机械系副主任。
  面对他人的不解,他却淡淡地解释道:“青海大学给了我很多学习机会,可以说我对青海大学有着深厚的情感。同时,这个时期青海大学发展很快,一些硬件和软件环境均得到了改善,有条件做一些研究工作。另外,青海大学的环境也比其他地方宽松。所以,我愿意留在这里,扎根、奋斗、奉献。”
  志比昆仑,学竞江河
  “青海大学给我成长提供了机会和空间,校训‘志比昆仑, 学竞江河’我时刻铭记在心,立德立志如莽莽昆仑崇高俊逸、超凡脱俗;求知求学如长江黄河奔流不息、百折不回、汇纳百川、源远流长。这是每一代青大人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时至今日,距离金培鹏第一次走进青海大学已有31年了,31年里,无论身处何方,他始终不忘青海大学。
  一直以来,我国西部由于大部分地区欠发达,机遇、条件、信息和待遇较差,优秀人才难于引进,发展乏力。对此,金培鹏认为,国家应该尽快出台西部人才培养和引进的专门计划。
  可喜的是,“近年来,青海大学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尤其是通过清华大学等高校的对口支援,为青海大学柔性引进和培养了大量的优秀师资,还通过对引进人才后续培养、大胆使用和生活补助措施,吸引和留住了一批人才。”
  他笑说:“我只是其中的一员,算是青海大学固有人员发展较好的一个代表,起到了稳定部分固有师资的作用。由于我的个人成长经历正好符合了青海大学不同阶段对人才要求的条件,尤其是博士毕业后,在此期间形成了和青海省优势特色产业相关的研究方向,成为了工科人才成长的一个样板。”
  的确如此,这些年来,金培鹏主要从事新型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轻金属加工和复合材料力学的教学和研究,孜孜不倦,为青海省新型合金及加工企业做了大量研发、分析测试和服务工作。
  金培鹏的学术贡献主要有:与W. Becker等一起提出了层合复合材料自由角效应概念和理论,建立了求解层间高应力的Becker-Jin模型;与王金辉、韩丽等一起建立了镁基复合材料界面设计和优化方法;提出了镁基复合材料塑性加工的新方法。已出版专著一部,发表学术论文67篇,其中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收录20篇,申请和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四件。他还先后获中国铸造学会铸造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国科学院授予“西部之光优秀学者”荣誉称号,获青海省“十一五”期间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
  2012年5月,金培鹏开始主持机械工程学院行政工作,一年后被任命为机械工程学院院长,主抓学科建设、科研、研究生教育、人才引进、平台基地建设、财务、外事等工作。
  而身为院长的他依旧为本科生和硕士生主讲多门课程。在多年的执教过程中,他体会到,“目前,青海大学应该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在诚信、守时、勤奋、实干方面加强教育;学业方面主要注重能力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注重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创新、自学和解决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
  梦想十年百强
  “作为青海省唯一一所以工、农、医、管四大学科为主,其他学科协调发展的地方综合性大学,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中西部高等学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高校,青海大学应该进一步彰显特色,结合地方经济的人才需求,进一步进行学科专业调整,通过10年发展,整体水平达到国内高校中上等水平,进入百强高校,为地方和区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金培鹏说这就是他的中国梦。
  时间追溯到两年前,立足机械工程学院,金培鹏提出学院的发展规划:以显著提高本科生、研究生培养质量为主线,强化学科建设,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面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努力创建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位一体的和谐学院;以本科教育为主,加快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建设具有浓厚学术氛围的学院文化和现代化管理体制;以机械类、材料类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立足青海、面向西部,使学院成为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成为省内外重大机械、材料、冶金等工程技术问题的研究基地,区域经济增长以及社会服务的基地。   确立了目标,金培鹏开始着手进行制度建设、平台基地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研究方向的凝练。如今,两年过去了,学院在制度建设方面,制定了量化的机械工程学院教职员工考核办法、拟定了实验室管理办法和制度、制定了设备招投标管理办法和工作流程。在平台基地建设方面,申报获批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个、青海省重点实验室1个和青海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总共获得经费支持4700万元,目前大部分设备已调试运行。
  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金培鹏按照学院各专业的人才需求情况,进行了师资的招聘工作。除2012年青海省未进行事业单位人员招聘工作以外,2013年招聘教师7人,其中招聘博士学位2人,通过多方呼吁和汇报,在学校党委和组织人事部的支持下,现在已全部解决了博士配偶的工作,通过“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为2名博士每人提供了科研启动经费30万元并确立了研究方向;2014年引进教师6人,其中1名为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博士,帮助其解决了生活上的困难;通过两年的人才引进,对学院现有的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和省缘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作用。
  另外,学院还对本科培养方案和研究生教学方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学科前沿课程和实验、实训及实习的课程和课时量,将现有的6个本科专业压缩为两大门类进行招生。
  有付出就有回报,看到如许成绩,金培鹏不无欣慰地说:“经过短短两年的努力,学院建立健全了各种管理制度和办法,在平台建设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科研能力大幅提高,人才队伍建设有了一定的改善,博士学位的教师由2012年的2名增加到了6名,师生比由2012年的1:27降低到了1:20。学院已形成复杂曲面焊接机器人技术、数字化设计和信息系统技术、镁合金和铝合金及其复合材料、轻金属塑性加工、特种钢铁等5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
  当然,他也认识到当前学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领军人才缺乏,师资队伍的学缘结构有待进一步改善,实验室操作人员专职化程度低,教师兼职管理人员现象突出,服务地方经济能力不足,人才培养质量急需提高,尤其是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欠缺等。“面对成绩和不足,我们有一种紧迫感,这将督促我们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金培鹏期待,通过5年的建设,机械工程学院的整体水平和学科建设达到全国同类院系的中等偏上水平,师资中有博士学位的达20人,形成一支专职化的管理队伍,实验室人员实现专业化和专职化,培养和引进4到5名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设备总值达到8000万元左右,产生一批有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使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质量得到提升,提高研究生的产学研用结合能力,获批青海省属单位首个工科博士学位点1个。
  带着这些美好的愿景,这位海归院长坚定地走在青藏高原之上,向着梦想快乐出发!
  责任编辑 王碧清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保妇康栓+聚甲酚磺醛在宫颈糜烂中的价值.方法:随机将2019年6月 ~2020年6月收治的68名宫颈糜烂病例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行保妇康栓干预,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行聚
在台湾名导侯孝贤眼中,他是“咬住历史不松口的大牛头犬”;在熟悉他的大陆学者眼中,他是“文化界的福尔摩斯”;而他也这样描述自己:“为了掌握历史细节,我的写作过程就像特务
目的:分析优质护理影响躁狂症护理服务满意度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56例躁狂症患者,信封法任意纳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28).参照组施以常规护理,试验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护理中疼痛评估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70例本院在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采用随机、单盲法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
目的:观察将心理护理干预用于骨不连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60例骨不连患者分成两组,30例对照组和30例研究组.将传统护理干预用于对照组,将心理护理干预用
目的:观察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应用胰岛素增敏剂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于2019年9月-2020年9月间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内分泌紊乱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
我所创作的“乾坤大义”首先是立足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以崭新的图像形态“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以此,我意识到要“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也更典型
目的:研究分析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于产妇产后疲乏程度以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100例我院收治的初产妇,治疗时间在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之间,随机均分为50例采用常规
目的:分析肺癌放疗患者中应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9年4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96例肺癌放疗患者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抽签法均分两组,各48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干预在吻合器痔环切术以及传统痔疮手术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80例痔疮患者均实施吻合器痔环切术或传统痔疮手术治疗,入组时间为2019年2月-2020年1月.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