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情飞翔

来源 :做人与处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cao126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不起这大好的岁月,追悔这碌碌无为。大学四年匆匆而过,我学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没有学到知识,没能学会作图,没再坚持繪画……说好要做出的惊才绝艳的视频呢?说好的令人膜拜的插画呢?说好的万人竞逐的游戏呢?梦想那么多,实现的没一个。沉沦,是对人生最大的凌迟。
  那么,扪心自问:现在做的事,真的是我想做的吗?
  我响亮地回答“是”,我惭愧地回答“不是”,但我都不能,因为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浑浑噩噩,明知道这样的日子会摧毁一切,明知道必须要改变,却还是日复一日。改变的理由每日都在想,不去改变的理由也每日在找。
  曾是试图改变的,投了两三篇稿件石沉大海,发了几条微博无人问津,做了几个游戏毫无趣味,画了半幅画再没继续,舞蹈甚至没能坚持三天,杂乱地过活,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孤独让人成为群居动物,孤独让我们紧紧相依,也让我们放弃了梦想,没有人阻挡,梦却不再远航。都说哪怕千万人阻挡,我也不会认输,可是万人空巷,却茫然失了方向。
  道理谁都懂,理想也都有,真去做的请举手,寥寥无几。所以最后还是踏上了既定的道路,紧随大众的脚步,唯恐被落下一步。
  很喜欢一句话:“普通玩家选择标配,高端玩家选择自定义配置。”看到这句话时我正在纠结是否考研,宿舍里有8个人,6个已经选择考研。那我也考吧,大势所趋,我对自己说。然而真的要这样吗?我听不到心底的声音。所有未知的答案在看到这句话时刹那揭晓,我想我不需要考研了。高端玩家自定义人生,畅活人生又何妨,做我想要的。生命就这么一次,难道还要束手束脚戴着锁链奔跑?不,不要。我要的,是自由自在的飞翔
  年华从不曾老去,老去的是人心,这似乎是现代社会的一种通病。小孩子越来越早熟,青壮年越来越颓废,老人拖着残躯展示另一种姿态的苍老。很难再看到鲜活亮丽的生命,偶尔跳出一两个,也变成了不被人理解的存在。
  我想,我要做一个鲜活亮丽的生命,挥洒自己所有的热情,做想做的事,完成未完成的梦想。于是我对自己说:
  从今天起,做一个鲜活的人,
  快乐,自豪,有梦想,
  打破每一层束缚,踏出每一个明天,
  我不是谁,也不因谁,
  我就是我自己,
  尽情飞翔。
  (编辑/张金余)
其他文献
人生的艺术就在于知道何时应该紧紧抓住生活,而何时又该放弃。这是因为生活是复杂的。生活既让我们的人生依赖它的许多赐予,又限定了我们人生的依赖程度。犹太先知曾说:“人紧握着拳头来到世上,却松着手离去。”的确,我们应该抓住生活,因为生活是奇妙的,到处都充满了美好的事物。而在很多情况下,只有在回顾过去并突然意识到它再也不会出现时,我们才认识到人生中的这一真理。  记得在一次心脏病发作后,我被送进了医院。几
我课间正喝水,一个学生关切地说:“老师,每天要喝8杯水。”我问:“谁说的?”他说:“网上都这么讲。”我逗趣地问他:“可不可以喝20杯呢?”他说:“那怎么受得了!”我示意:“这么小的杯子。”他强调:“我说的8杯是正常的杯子。”我追问:“什么才是正常的杯子?”他一时语塞。其实,这涉及到彼与此的标准问题。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在日本神奈川县有一家奇特的银行——“食物银行”。它是由一个名叫高桥实生的女士创办的,旨在救助单亲家庭、因精神障碍等原因无法工作的人、年轻的单身人士、低保户等各种各样的人。  高桥女士曾经是一位穷人,因为无法忍受前夫的家庭暴力,带着儿子一起逃了出来。由于长期找不到工作,生活很快陷入困境,一日三餐难以维系。后来,在公益团体的救助下,高桥女士靠摆地摊白手起家,如今拥有了一个大公司。想起当初的困窘经历,高
二战期间,德国纳粹入侵了扎巴克的故乡,扎巴克也被纳粹士兵抓走并被送进了一个集中营。扎巴克天天想着逃跑,同室的难友们都这样沮丧地告诉他:“来到这个地方的人,从来就没有能够真正活着出去的!”  每天都有人死去,每次有人一死,纳粹士兵就会叫同囚室的人把尸体抬到丛林一个深坑里。难友们告诉扎巴克,这里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好好地活着出去,唯一的归宿就是这个深坑!有一次,扎巴克所在的那个囚室里也有两个人死去了,纳粹
生活中,你在努力得到想要的结果吗?我在这篇文章里告诉你为什么得不到的7个原因,阅读这篇文章后你愿意行动起来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读下去吧。  1.没有在自己身上投入  与努力工作相比,要更加努力做好自己。做好工作可以谋生,做好自己能够改变命运。所以要坚持在自己身上投入,学会新技能,例如你的沟通能力,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让他人信服,不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让你成功。不想50岁的时候失
星云大师创建佛光山。徒弟屈克偲整天在山上诵经,时间一长腻了,开始向星云大师抱怨:“现在社会都发展成什么样子了,还整天诵经一点用都没有。”星云大师也不生气,而是笑呵呵地站起来,来到房子的角落,那里放着一个竹篮,里面装着过冬用的煤。星云大师把煤从篮子中拿出来,然后拿着竹篮来到屈克偲身前,把竹篮递给屈克偲,对他说:“明天你到山下河旁,給我提一篮清水回来。”  屈克偲虽然很疑惑,但还是按照星云大师的吩咐去
正如酒后不能开车一样,却总有人心存侥幸,白俄罗斯裁判莫里克明明知道下午三点时将上场执法,而偏偏在中午的时候忍不住拿起了酒杯。莫里克酒量很大,平时灌个半斤八两的,有如喝白开水一样。而偏偏这天,他喝得并不多,却感觉头昏脑涨,为此,他特地午睡了一个小时。哪知被工作人员喊醒时,他还昏昏欲睡。如果此时他及时如实报告身体状况,兴许还能减轻过失,但是,他还是坚持上了场。  一向以坚定军人步伐出现在场上的莫里克,
诺贝尔奖已经成为人类社会一百多年以来最重要的奖项,获得者中云集了人类社会百年以来最杰出的精英。仰望这个杰出的群体,我们会发现,除了他们一往无前的执着和刻苦努力之外,他们还拥有一个共同的秘密,而正是这个秘密,最终让他们战胜所有的阻碍,走进成功的圣殿。  看看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普吕多姆的成长之路。他出生在一个工程师家庭,读中学时,因为聪明勤奋,数理成绩特别优秀。高考时,家人和老师都极力劝说他根据
廖佳韬今年刚满20岁,是温州医科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她长相甜美,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医生,从小耳濡目染父母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精神在她心里深深扎了根。高考时廖佳韬毫不犹豫地报考了医科大学。高中时,她组织同学为山区的孩子筹集衣物和学习用品。随着年龄的增长,善心的幼苗在廖佳韬心中逐渐生长。  2016年上半学期的一天,廖佳韬在网上看到一组贫穷国家孩子的生活图片,他们个个骨瘦如柴,衣不蔽体,眼神无助。
魏满意从小喜爱写作,还有个响当当的网名“水木然”,文章多见于天涯社区、腾讯网、凤凰网等各大网络媒体。大学毕业前夕,他就出版了青春校园小说《毕业那天不准哭》,被北京中文在线购买,打造成手机小说,后来被17K网站推选至迅雷首页,迅速获得关注。  大学毕业后,他的名气越来越大,作品获得了网友的认可和敬佩。2009年出版玄幻小说《亚特兰蒂斯》和个人小说集《传说我们年少》,受到好评。之后,他兼凤凰网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