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培养视阈下工科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优化研究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xiaoyonghe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对创新人才文献的梳理,提炼出以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品质三要素为核心的创新人才元结构;在对国内经济类专业学科建设和专业设置进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工科高校经济类创新人才培养的定位思路;通过对工科“211工程”高校经济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梳理出中国工科高校经济类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着通识教育不够“通”、“宽”口径不够“宽”、个性化课程不足和实践教育薄弱等四大突出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课程体系优化策略。
其他文献
苏教版教材中有类课文是由故事和古诗两部分构成,故事是诗歌意境的展现,而诗歌则是意境的凝聚,我们把这种形式称作“文包诗”。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文包诗”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借文悟诗,入境体情,同时在学习过程中鉴赏美文佳句,受到美的陶冶,培养爱美的情趣。  一、诗文比照,品悟语言的魅力  “文包诗”形式的课文是苏教版教材的创举,作者用现代语言把诗人的创作经过编成故事告诉学生,同时又巧妙地将古代语言的诗
在西方音乐史中,舒伯特最突出的贡献在于其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之先河,重要成就主要体现在艺术歌曲的创作。《晚安》是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24首中的开篇之作,在歌曲中他深情地抒发了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在创作上他运用了独特的艺术特点,无论是旋律、和声还是复调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写作技术并对后世的音乐创作提出了宝贵的经验。  舒伯特(F.P.Schubret 1797-1828)十九世纪德奥天才作曲家,他是生活
【摘要】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在音乐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声乐教学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教学改革。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实现声乐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改革  引言:声乐教育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观,还能够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感知和创造能力,有利于全面
学校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式,深刻影响着学校的所有成员,它是在继承与创新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比较稳固的集教学、教育、管理、生活等于一体的一种精神气质。特别是近年来,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此章以水喻道,说明近道之人所应具备的品格,这对于校长的办学治校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居善地。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按属性,水总是流向低洼之地,江海之所以有容纳百川的能力,就因为江海位置比百川更低的缘故。明白这个道理,想要领导下属、受
一、掌握基本的概念、原理  只有掌握了基本的概念、原理,才能够为下一步分析问题、提高思想觉悟奠定基础。  在复习基础知识时,首先,要做到紧扣大纲要求,根据教材内容,按照知识点逐条进行梳理;其次,在熟记这些概念、原理的基础上,还要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才能够达到熟练掌握、全面提高复习效率的目标;最后,在梳理基础知识时,教师可以帮学生建构知识树的结构,将每一单元的重点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