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师质量问责机制转型的基本特征及交互关系

来源 :教师教育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135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力量、专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塑造着美国教师质量问责的现实图景.虽然每种力量的出发点、关注点、着力点不同,但都承认教师质量的重要价值,并共同致力于改进教师质量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努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三种取向的教师质量问责不仅经历了自身在理论与实践层面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也经历了一个彼此借鉴、相互支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形成了混合型教师质量问责机制,从而从不同角度确保了美国教师质量的持续改进.立足我国实际,应建立第三方教师质量问责机构和大规模学生学业成绩数据库,建立健全教师质量年度报告机制、教师教育评估认证机制以及教师质量经费效能问责机制.
其他文献
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是自身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自身的免疫性物质异常表达,攻击神经系统导致自身组织损害的一类炎性疾病.临床表现兼具免疫性疾病的复杂性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致死性和致残性等特点.由于病因不明,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案,预后和转归普遍不理想.白细胞介素-17(IL-17)由CD4+T细胞分泌产生,在机体内参与多种疾病的炎性调控.适量IL-17在体内发挥免疫防御作用,但IL-17过度分泌和表达会促进IL-6等更多炎症因子分泌,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22、CCR6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趋化因子
学科教学知识(PCK)和标志性教学法是舒尔曼提出的两个核心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标志性教学法则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优秀教师经验的传承.高校新任教师在入职后通常直接进入课堂实施教学,缺乏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技能的机会.标志性教学法可以帮助高校新任教师深化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弥补高校新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的短板.在此理论框架下,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土地与食品系统学院的助教专业发展项目为例,通过明确和“外化”可持续发展食品系统专业的标志性教学法,从设计、实
随着第四次教育革命的来临,以VR、AR和MR为核心的虚拟技术为现代教育的变革与重塑带来了新的契机,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已成为近年来各国教育研究的热点之一.为此,基于CiteSpace可视化知识图谱软件,对Web of Science国外核心期刊数据库2015—2020年间收录的729篇文献进行图谱分析、关键词词频统计分析和共被引文献综述,发现虚拟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呈现出不断趋向深度沉浸的趋势,目前已成为沉浸式学习的主要路径.与此同时,虚拟教育为课堂转型提供了新的方向,以其为核心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促进了情境化课
教师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应有之义.教师职业幸福的实现要以对教师职业幸福的科学认识为基础.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的本土化研究,对揭示我国教师职业幸福规律具有重要意义.21世纪前20年是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研究奠基的20年,在教育学界和心理学界共同努力下,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研究逐渐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以心理为根和以发展为重的基本取向.这20年间,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幸福研究取得的主要成就有:四大理念(教育质量论、专业发展论、职业境界论、幸福教育论)协同作用
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在于教师均衡发展.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提出了“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政策举措.这些举措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推动城乡教师流动、加强乡村教师培养、实施乡村教师补充计划.各省也纷纷出台相关政策以落实中央要求,围绕上述三个方面内容,提出了本地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的实施方案.各省的实施方案属于公共政策再生产的文本,是政策实施的重要环节,关系着政策执行成效.对各省实施方案进行内容分析发现:总体上,各省并未较好地细化国家
教育的进步,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以浙江省为代表的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发展时期:以扩充合格教师队伍为重点的院系调整时期、以发展义务教育师资力量为重点的师范教育稳定发展时期、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为重点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时期.浙江省教师队伍之所以能够由“弱”到“强”,教师综合素质、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教师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不断优化,其关键在于围绕教师专业素养、发展活力和职业声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基于对浙江省教师队伍建设基本经验的梳理与总结,探索我国教
教师反思能力主要是指教师个体对自身教育观念及行为的认知、监控、调节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教育研究能力以及彰显教师主体性的重要能力之一,在新任教师专业成长初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教师生活史是关于教师个体教育生活的历史,具有生成性、广泛性、体验性和缄默性.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与教师个人生活史联系紧密,其生活中的学习经历、“重要他人”、关键事件以及实践经验等都作为一种隐性知识影响新任教师反思能力的形成.为了提升新任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其专业发展,新任教师应高度关注个人生活史,关注日常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育政策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作为达成政策目标的手段,美育政策工具对促进美育政策体系建设和美育功能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美育政策体系建设坚持从目标设定、任务规划、管理保障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完善,不断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需求.但不可否认,我国美育政策工具的使用仍存在不足,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借助罗斯威尔和赛格菲尔德的政策工具分类理论,通过构建美育政策文本内容和政策工具类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美育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研究.研究发现,美育政策工具的使用呈现
培训团队建设是实施“国培计划”的基础工程,是保证“国培计划”实施质量的关键所在.“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是引领“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实践的重要依据.以2010-2019年“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基于政策工具与政策要素的二维分析框架展开研究.研究发现,“国培计划”培训团队建设政策经历了“建章立制”(2010-2012年)、“稳步发展”(2013-2014年)、“精准推进”(2015-2019年)三个阶段,呈现出政策工具差异化、团队成员多元化、运行机制精准化等特征,同时也暴露出政策工
教师社会幸福感影响教师总体的职业幸福感.为揭示教师社会幸福感的整体状况及其在领导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社会声誉等维度上的具体表现,在全国范围内,对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等4个地区的33590名中小学教师的社会幸福感现状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教师社会幸福感总体水平较高,但在性别、地区、教龄等方面存在差异.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社会幸福感,应着力改善教师与领导关系和师生关系;满足教师的物质需求和发展需求,切实提升教师社会声誉;考虑个体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师社会幸福感提升策略;改进教师职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