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论说,外星人长这样

来源 :奇闻怪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0556229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如“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如果问一千个人,外星人长什么样子,也许也能收获一千个答案。有人会说,外星人像《阿凡达》里的那样,与地球人只是略有不同;还有人说,外星人像《银河护卫队》中的“格鲁特”一样,是由植物进化来的类人生物;还有人认为,外星人长得与地球人很不一样,也许是《降临》中的六脚章鱼状生物,也许是其他更古怪的样子。
   外星人长什么样,不同科学家也有不同的想法。
  多数派:外星人与我们相似
  据天文学家估算,宇宙中宜居行星数量达到1022颗,这样大的天文数字让我们饱含期待,宇宙中一定还有除了地球人之外的智慧生物,我们不是孤独的。那么“他们”长什么样呢?英国剑桥大学的进化生物学家西蒙·康威·莫里斯认为,外星智慧生物可能长得与地球人类很相似。持有这一观点的不止他一人,连著名物理学家霍金描述过的地外智慧生物的外貌也与地球人相似,众多科幻电影中塑造的外星人也仅有一些细节与地球人不同。
   为什么他们都认为外星人会与地球人长得像呢?
   西蒙用演化生物学的趋同演化现象来解释自己的观点,趋同演化指两个或多个亲缘关系较远的物种在相似的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态系统中,在时间空间上所占据的位置及其与其他种群之间的捕食、竞争等关系)或相似的环境中演化出了相似的性状或形态学特征的现象。
   两个物种虽然不像是“孪生兄弟”,但因为在相似的环境中生存,为了适应环境,它们的习性和外貌越来越相似的例子在自然界中数不胜数,比如不是鸟的蝙蝠为了飞翔演化出的像翅膀一样的翼手、不是鱼的海豚为了游泳拥有鱼一样的流线型身材。因此西蒙认为,如果外星也存在像人类这样的智慧生物,他们最终也会占据与人类相似的生态位,即成为生物链顶端的生物,然后像人类一样,靠饲养或捕食其他物种生存,因此外星人也会演化出发达的大脑、灵巧的五官和灵活的四肢。
   你也许会说,虽然蝙蝠有翅膀,海豚有鳍肢,但它们跟真正的鸟和鱼还是长得不太一样,因此可以推测,外星人也不一定很像地球人。但是自然界中确实有一些物种,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会越长越像。
   到目前为止,哺乳动物中演化程度最高级的就是有胎盘类,其中我们根据亲缘关系的远近分成了四个总目:非洲兽总目、贫齿总目、劳亚兽总目和灵长总目。穿山甲属于哺乳动物中的劳亚兽总目,是猫和狗的近亲,但从外表上你绝对看不出来。穿山甲长着圆锥形的脑袋,小眼睛,尖嘴巴,身披棕褐色鳞片,生活在草原和森林的洞穴里,昼伏夜出,以长舌舐食昆虫。这些特征与它的近亲完全不一样,但却有一种生物,几乎是它的翻版,那就是犰狳。犰狳是哺乳动物中的贫齿总目的物种,虽然與穿山甲不属于一个总目,但它的生活环境和习性跟穿山甲一模一样,都生活在草原和森林的洞穴里,昼伏夜出,喜舐食昆虫。于是慢慢地,它们越长越像:眼睛退化,嘴巴突出,而且它们都身披“鳞甲”,在遇到危险时会不约而同地蜷缩成一团“皮球”。如果光从外表看,穿山甲和犰狳才应该是近亲,而不是和猫、狗。
   除了动物,植物也很容易让人混淆。盛夏的池塘中,盛开着一朵朵粉嫩的花朵,它们散发着淡淡的清香,但是这是什么花呢?是荷花还是莲花呢?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困惑?其实,不仅是我们分不清,连植物学家也曾经分不清它们。
   荷花的拉丁文学名译为莲,所以人们说的荷花和莲花指的是同一种花,但是正是因为植物学家曾经搞错了荷花和池塘中另一种鲜花——睡莲的亲缘关系,荷花才多了莲花这个名字。荷花的外形和睡莲相似,都长着浮于水面的椭圆形叶片和挺立水中的多瓣花朵,所以植物学家们起初以为荷花和睡莲是近亲,于是就给荷花起了学名叫做莲花,并将它们都归类于睡莲科。后来经过DNA测序才发现,荷花和睡莲的关系非常远,睡莲属于最古老的被子植物之一,而荷花却是较新的物种,和银桦树才是近亲。
   既然关系很远,出现时间也不同的物种,仅仅因为它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态位相似,就能长得这么相像,那么外星人和地球人也很可能长得像,对吗?
  少数派:外星人不像地球人
  趋同演化到底是不是由环境和生态位决定的,外星人会不会遵守趋同演化的规律,长得与地球人很相似?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还得找一找,为什么有些物种间会出现趋同演化现象,只是因为环境的原因吗?
   美国俄亥俄州西北州立学院的生物学教授杰瑞·伯格曼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环境并不是趋同演化的根本原因。在相似的环境中生存的生物当然可能会采用相同的生存策略,演化出相似的特征,但也有可能演化出不同的策略和性状,环境并不能决定生物的适应方式,生物有许多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相同的问题。
   比如我们熟悉的啄木鸟,我们知道它长着长而尖利的喙,舌头非常长,遍布刺状结构,这都有利于它给树干打洞,并从洞中将美食——蛆虫给抓出来。与啄木鸟食性相似但取食工具非常不同的是灵长类动物——指狐猴,它们同样以树干里的蛆虫为食,但它们没有长长的嘴,取而代之的是一根细长而坚硬的中指。指狐猴的中指是其他手指的3倍长,几乎全是骨质,外面附着一层皮肤,中指伸进树洞后能灵活地旋转,将树洞中的蛆虫全部挖出来。虽然它们取食方式相似,但外形却差得远。
   那么,趋同演化到底由什么决定呢?杰瑞的想法是,我们仍然要从基因找答案。虽然在现在看来,出现趋同演化的物种彼此之间的亲缘关系已经很遥远,但在很久以前,许多物种曾经拥有共同的祖先,祖先将基因传递到后代中,当后代们来到相似的环境中时,相同来源的基因就会被激活,于是表现出了相似的性状。而如果物种间没有相似基因的话,它们可能演化出不同的性状。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魏辅文研究员带领的团队所做的实验证明了这个观点,他们研究的是大熊猫和小熊猫间的趋同演化现象的原因。大熊猫我们很熟悉,它是我国的国宝,分类学上属于食肉目熊科,而小熊猫并不是指大熊猫的幼仔,它是一个不同的物种,分类学上属于食肉目鼬超科中的小熊猫科,是鼬的近亲。但大熊猫和小熊猫不仅长相相似,食性相似,甚至还共同具有一个特殊的结构——伪拇指。伪拇指不是真正的拇指,而是手掌接近腕部处的一块指骨的膨大增生结构,有利于它们抓握竹子。因此,研究它们为什么都具有这个结构,将能帮助我们理解趋同演化的原因。
   研究小组发现,虽然两个物种在4750万年前就已经分化了,但它们存在70个左右相似的基因,这些基因决定了大、小熊猫的伪拇指发育和对竹子中必需营养物质的吸收利用功能,而这些基因在其他哺乳动物,比如北极熊、狗、人和小鼠等几种动物中并不存在。至于为什么大、小熊猫喜欢吃竹子,它们的近亲北极熊和雪貂等却喜欢食肉,也与基因有关,大、小熊猫的鲜味受体蛋白基因TAS1R1的功能失活了,北极熊和雪貂的这个基因却发挥着正常的功能。
   如果趋同演化不完全由环境决定,最终原因还是与基因相关这个想法是正确的话,那么外星人与我们长得完全不同,可能才是真相。
   外星人到底长什么样,趋同演化由什么决定,能不能适用于外星人,也许终有一天我们能解开这些谜团。
其他文献
研究表明,蟑螂几乎“百毒不侵”。蟑螂在地球上的出現时间大概是在2.35亿年前。在蟑螂存活的数亿年时间里,它们遇到过各种毒物。这些遭遇被存储在它们的DNA中。蟑螂DNA的长度在昆虫中排名第二,仅次于蝗虫,超过了人类的DNA长度。积累的进化经验帮助蟑螂能够将可食用物质与有毒物质区分开来。另外,它们体内可产生大量的蛋白质解毒剂,可以作为各种毒物的“解药”。蟑螂的抗辐射能力也极高,即使在核爆炸环境中,蟑螂
由于冰川运动速度缓慢,不易被觉察,所以常使人们形成冰川静止不动的错觉。   冰川分布在年平均气温0℃以下、气候寒冷的两极地区或海拔很高的高山地区。这些地区以固体降水为主,降下的雪花在地面上积累起来,越积越厚。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融化,因受周围低温影响,马上又凝结成冰;有些则在重压的作用下,压紧凝结,形成冰。这些冰随着体积和重量的不断增加,最终成为冰川冰。冰川冰继续发展,当重力大于地面摩擦力時便会发
有这样一支特制钢笔:笔头设 计完美,刺入皮肤,受害者不会察 觉。发明者吹嘘,它是一件完美的暗 杀工具,受害者只会觉得皮肤被蹭 了一下,下一个瞬间便丢了性 命——因为墨水囊中装满了有毒物 质。  如果要在水下进行刺杀行动,人们可 能会用一只做了手脚的海贝,把它放在对 方经常潜水的区域,待他靠近观赏,贝壳内 的炸弹就会引爆。又或者,可以直接送他一 件感染了真菌的潜水服。  这并非好莱坞谍战电影中的狗血
Making Sculptures in Sunny and Crisp Autumn——Record of International Sculpture Creation in Gaoyang, Korea   by Wenji  从韩国首都首尔出发,向西北方向驱车而行,约40分钟距离,到达了京畿道的高阳市。  高阳市是一座新兴城市,是首尔的卫星城,人口不到100万,历史不足10年。堪称世界发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这个世界也许并不是真实的存在——我们的出生、爱情、死亡都不是真实的,各种痛苦与欢乐都不是真实的……甚至,我们的地球、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全是一个虚幻的存在,一个虚拟的产物。  为某些科学难题提供终极解释   其实,科学家们早已感到,无论科学怎么发达,都无法解决一些有关宇宙世界的终极问题,而一旦假设我们的世界是一个虚拟世界,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宇宙的原始存在
南闽七月,遍地流火。泉州花巷许厝埕。雕塑家、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卢思立的工作室内外一片繁忙。约八十平方的屋内摆满大大小小已完成或正待深入加工的木雕和泥塑。卢思立正在进行李贽雕像的泥稿放大,由于屋内空间过小,他在屋外用塑料布搭盖了一个巨大的雨蓬。他时而挥刀弄土,时而凝神思考,一杯接一杯不停地喝着闽南人喜爱的功夫茶。卢思立是当代享誉海内外的著名木雕艺术家,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木雕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他在上世纪六
一、第二现代与另类现代    上世纪90年代,欧洲新一代的学者,诸如乌里奇·贝克(Ulrich Beck)、安东尼-季登斯(Anthony Giddens)及史考特·拉希(Scott Lash)等人,严格批判后现代主义思想,他们认为当代人类并没有超越现代性,反而正是生活在现代性激进化的发展阶段中,同时提出“第二现代”(Second Modernity)的理论以代替众说纷纭的后现代主义。  第二现代
2010年7月16日,中国雕塑院院长吴为山教授在《雕塑》杂志社社长范伟民先生的陪同下,参观了在北京国粹苑1号馆举办的“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展”。为此,记者采访了吴为山教授。  雕:《雕塑》杂志社举办的2010中外高校毕业生优秀雕塑作品展是为扶持优秀艺术人才。推动教育改革而设计的。您很仔细地看了这个展览。想听听您对此次展览最直观的感受。  吴:年轻人是雕塑事业的未来。这次展览把各个院校的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