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工作的特徵

来源 :中国图书馆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c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情报工作的发展是从《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开始的。一开始就称为"科技情报",这是我国情报工作的第一个特徵。一九五六年在周总理亲自主持下制定了第一个《十二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根据周总理指示,其中特别加进了情报发展规划。同年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情报机构——中国科学院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一九五八年召开第一
其他文献
<正> 丹纳1856年8月19日生于美国伍德斯图克,毕业于达特茅斯学院,后学习法律。他为期刊撰写过文章,1893年任新丹佛公共图书馆馆长。此间他创办了一个月刊"书",为训练助理馆员办班,向读者和借阅者开架,开放了第一个儿童专门阅览室,鼓励学校利用图书馆等。
<正> 在对三十多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历程进行反思的同时,结合图书馆发展趋势,会对我国图书馆发展战略问题产生一个清晰的见解:图书馆事业所取得的一切成就、进步都与认真研究国情、谨慎地制定符合中国特点的图书馆发展战略有关。建国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的发展,图书馆事业有所发展但从未占重要地位;十年浩劫,在我国经济濒于崩溃的边缘,图
<正> 同志们,朋友们:你们好。《中国古籍善本书目》经部正式发行,我感到尤衷的高兴并表示热烈的祝贺。由于健康的原因,不能出席今天的仪式,深感遗憾并致以歉意。我国是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有丰富的文化典籍。编辑全国古籍善本总目,是一项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组织编辑出版这样全国规模的大型善本总目,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这首先要缅怀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是他在1975年10月发出了"要尽快地把全国善本书总目编出来"的指示,此后全国
欧美图书馆工作在其设备、文献检索计算机化及其科学管理和日常工作方面有不少可资借鉴的经验,从本译文可见一斑.此外,还可从中了解到,(1)、参考咨询工作,在欧美图书馆中一直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历来颇受重视,至今仍在不断使之改进和完善;(2)、他们能够放手和妥善地使用非图书馆专职人员,使专职人员和非专职人员都能各得其所,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3)、这是篇研究笔录,是比较研究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研究法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实际运用一例,对于有志于研究图书馆学的同志不无启发作用.(4)、财政问题是促使欧美图书馆使用非
本文译自英国图书馆学家福斯凯特(D·J·Foskett)的《交流的渠道》一书。该书从理论图书馆学的角度,阐述了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地位。作者认为,信息技术的来临并不预示图书与图书馆的末日,因为各民族的文化建立于永恒价值的基础之上,而并非一时依仗于现代通信技术.全书共分十章,本文为其中一章。鉴于用户心理学,或者读者心理学的研究在国内尚属起步阶段,这方面的资料很缺乏,特选译本章以供有志于这方面研究的同志参考。
研究工作一般是指根据专业需求来系统地探索知识。它是人类寻求关于事物本质问题答案的一种活动形式,要尽人类知识所能获得最人限度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它不是无关紧要的日常琐事,也远远超过一般的事实发现,它是通过使用某种可行的方法或步骤进行的最能得出真实的结果和取得人类知识进步的。
1982年遍及世界的经济衷退给各国图书馆和情报工作带来了很多问题。用于购买书刊的的预算普遍压缩,而书刊价格却持续上涨。对此,各国的反应大不相同。例如,在两德,因经费困难,迫使公共图书馆向读者收取借书费。这一措施受到了多数专业图书馆员和情报专家们的强烈反对,因为它违背了联合国教学文组织的原则——“自由地利用图书情报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权利”。
当代世界存在一种强有力的,有许多资料证明的朝向分散、脱离惯例和地方性质的趋势。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ivin Toffler)在他著作《第三次浪潮》一书中详细描述这种趋势。倾向分析家约翰·奈斯比特(Joho Naisbitt)把分散和多种选择列入正在美国发展的主要的十大趋势。
期刊
多罗西·安德森夫人长期从事国际标准书目著录(ISBD)的发展工作。今年5月作为国际图联的代表成员之一,应邀访问我国。访问期间,应中国图书馆学会、北京图书馆及上海、武汉等有关方面的邀请,向中国图书馆界的同行介绍了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的研究发展情况及有关出版物。并同这三个城市图书馆的有关人员,就国际标准书目著录等问题举行了多次小型座谈,受到与会者的欢迎。安德森夫人的报告,根据她所接触到的中国同行的实际情况,三易其稿,下面发表的是她最近从英国为本刊寄来的清稿。文章分三部分:第一部份:国际书目管理办公室现行计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