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来源 :商品与质量·房地产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wenhan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信息通信作为助力电网的两翼,是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因此,需要对信息通信管理水平进行研究。在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模式基础上构建集约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对信息通信的管理现状进行诊断和评价。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标杆法等科学方法,从业务流程、资源管理、文化体系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寻找与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进一步寻求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水平提升的方向。
  【关键词】 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应用研究
  1 引言:
  信息通信是国家电网公司纵深发展的有力支撑,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对信息专业和通信专业的融合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促进公司发展方式和电网发展方式的转变。信息通信作为助力电网的两翼,是智能电网的神经中枢,随着全球向信息时代的加速转型,在电力行业大力开展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对电力信息网络和通信网络的研究也应该被置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应该注意到信息通信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需要构建一体化的信息通信管理模式,实施集中管理和统一运作,强化信息通信管控能力,深化公司信息通信融合,以集约化、精益化管理为重点,整合管理要素,优化业务流程,完善信息通信业务全过程管理体系。同时,需要在一定的科学理念指导下构建信息通信管理的评价体系,来对信息通信的集约精益管理水平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价。
  2信息通信集约精益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遵循科学性、系统性等基本原则,从业务流程、资源管理、文化和保障体系四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构建,并且在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上明确相应的评价方法。
  2.1 根本原则
  集约精益管理的评价方法有多种,可划分为定量方法、定性方法以及两者相结合的方法。但是在使用任何评价方法之前,我们必须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2.1.1 科学性与系统性相结合
  任何指标体系都应该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科学性是制定指标体系的最基本的原则,企业信息通信集约精益水平测度指标体系依据的是信息及集约化和精益化有关理论。同时,企业信息通信本身就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企业信息通信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
  2.1.2代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
  指标体系应是一系列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指标所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既可以是直接从原始数据中得来的,用以反映子系统的特征,也可以在对基本指标的抽象和总结的基础上,用“比”、“度”等表示指标,用以说明指标子系统的内在联系。
  2.1.3 可比性与导向性相结合
  通过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是设计指标体系和实际运作中的重要环节,选用指标时要将不可比因素转化为可比因素,并保证指标口径的一致性,使指标体系不仅能进行企业间横向比较,而且可以针对某企业进行某一时间序列上的纵向比较,以利于企业信息化发展趋势进行研究和探索。
  2.1.4 相对独立性原则
  评价指标的独立性意为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之间应保持相对独立,避免相互隶属和重叠。這是因为指标体系中两项指标如果反应被评对象的同一属性,就会造成评价内容的重复,加大了评价的工作量,从而降低了评价的可信度。
  2.2 信息通信集约精益成熟度评价体系的构建
  结合电力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模型,分别从业务、流程管理体系,资源管理体系,集约精益文化体系和保障体系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维度。
  2.3.1 德尔菲专家打分法
  德尔菲法专家打分法主要就是依据系统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专家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通过多轮次调查专家对问卷所提问题的看法,经过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最后汇总成专家基本一致的看法,作为预测的结果。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较为可靠。
  3信息通信实证分析
  本研究应用标杆法选择信息通信的标杆企业,根据标杆法确定的选择标准选择了评价体系涉及的各方面的典型企业,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石化等大型企业。同时采用专家打分法对三级指标进行打分,得出原始分值,并用专家打分法结合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级指标,最后用标杆法来确定电力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水平。
  3.1业务流程管理评价分析
  信息通信业务存在差异,因此业务流程、支撑系统还未能统一,信息通信业务如何进行有效的整合,真正的实现业务的精益化管理,是目前工作的难点,目前信息通信主要的业务流程检修计划、资源方式还未能有效的整合,需要积极的研究和探索。
  3.1.1 规划计划问题分析
  信息系统建设统筹规划设计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信息系统存在功能重复、数据重复录入的现象,部分系统功能不能满足基层单位日常工作需要,新需求无法及时得到满足,“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对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的需求迫切;信息系统需求规范管理有待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与项目计划,项目计划与规划存在偏差;对各单位的计划执行管控有待加强;业务准备成熟度不足。
  3.1.2 建设工作问题分析
  系统架构控制能力有待加强,架构遵从工作机制在省市公司的应用时间较短,总部架构设计成果也在不断的调整;建设里程碑节点控制有待提高;项目承担制机制有待改进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主要采用项目承担制的形式来完成,但不同项目需求调研的人员不同,较难实现对需求调研人才的专业管理,不能固化已有的知识成果;同时需求调研人员与业务部门沟通不够,导致需求调研不够全面、深入;由于目前相应的第三方监理工作机制不能满足建设需要,使得业务部门及建设厂商的责任划分不清;建转运移交文档有待规范和细化。
  3.2资源管理体系评价分析   3.2.1 人员管理
  公司信息通信人才队伍的建设与信息通信工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各网省公司及其下属单位信息通信管理模式还未统一,运维机构、职责分工及人员配置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明确;部分网省公司信息通信部门人员配置规模、岗位设置和人员结构不尽合理;人才的培养、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培训力度有待加强,急需培养一支技术过硬的信息化架构、信息系统运维、信息安全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队伍。
  3.2.2 资金管理
  项目核定资金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本次调研统计了公司2011年至2013年信息化项目开发商报价和经过工作量核定后的费用,统计结果显示开发商在项目报价中缺乏一定的标准和规范,存在工作量估算不合理、报价普遍偏高的现象;同时信息化项目工作量核定缺少相关的标准规范,一定程度上存在核定結果超出信息化年度预算的情况;通信专项资金有待建立,横向协调机制有待完善。
  3.4保障体系管理评价分析
  3.4.1组织保障体系
  结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公司组织保障进一步进行分析,当前公司组织保障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业务执行职能有待完善;省、地(市)、县公司三个层面未实现垂直化管理;地(市)信通管理职能归属部门不一,重视程度不一;省电科院安全督察职能归属部门不一;分部信息通信运维支撑体系需明确,各分部信息通信运维管理和运维责任以及考核机制不明,分部通信网管理和调度运行职责不明确,分部信息通信运维分工不统一。
  3.4.2制度标准体系
  信息通信制度标准体系管理初见成效,同时结合评价模型,通过对公司制度标准进一步进行分析,当前公司信息安全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与不足。制度标准通用性弱、差异化较大;制度和管理标准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建设;存在部分职责,制度与标准共管并存的现象,造成制度标准冗余和适用性选择的困难;制度、标准精简化有待提高;制度、标准体系亟需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不够全面,深度有待细化和提升;信息通信专业的“五位一体”建设有待加强;信息通信技术管理、积累及经验传承有待加强;
  3.4.3 安全防护体系
  信息通信安全防护体系管理取得一定的成效,防护能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高、防护面广、保障力强,但是也存在一定问题,例如当前信息安全防护是事件驱动型的被动防御,主动防御能力不足;目前还缺乏一套完整的,与公司的IT治理、风险管理、内控体系建设密切结合的信息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安全策略不能得到有效的贯彻执行;术督查队伍人员不足、技术力量比较薄弱;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措施和机制,完善标准规范和提升测评认证能力。
  4结语
  本研究是基于集约精益管理成熟度评价体系在信息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在构建成熟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专家打分法、层次分析法以及标杆法等科学方法来评价信息通信的管理水平。实证研究依据充足,对信息通信的现状进行了切实的调研分析,同时进行了深入详尽的访谈。最终的结论切合信息通信集约精益管理模式的内容构成,从业务流程、资源管理、文化和保障体系四个大方面对信息通信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结合调研访谈等方式获得的资料,深入分析了信息通信在这四个方面与选取的标杆企业之间的差距以及这种差距的具体表现,这也为信息通信进一步提升集约精益管理水平提供了方向。
  参考文献:
  [1]杰弗里,莱克.丰田汽车案例—精益制造的 14 项管理原则[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11.
  [2]陈永权, 王秀亭, 王熙亮. 电网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探讨[J]. 电力企业信息化, 2004, (2): 18-23.
  [3]David Trejo, ShekharPatil, Stuart Anderson, Elizabeth Cervantes. Framework for Competency and Capability Assessment for Resource Allocation[J]. Journal of Management in Engineering, 2002, 1: 44-49.
  [4]李存斌,董福贵,陈永权等.电力市场信息系统结构与应用整合平台[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20):63-67.
  [5]谭瑞松.打造管理新模式,提升管理竞争力,为集团公司跨越发展提供新动力[J].航空企业管理, 2012, (3): 4-13.
其他文献
【摘 要】 水利水电工程作为造福人类的民生工程,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灌浆施工技术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关键技术,其施工质量对整个工程质量影响巨大。鉴于此种情况,本文对灌浆施工技术进行了概述,并就灌浆施工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水利水电工程;灌浆要点;施工技术  引言: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灌浆施工技术应用非常广泛,而如何保证在灌浆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则
期刊
【摘 要】 一双回路供电的大工业用户,在进行电表的周期轮换后,由于误将主备计量点混淆,以及因采集系统表地址异常导致电费差错。针对该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和退补计算,并提出堵塞此类管理漏洞的建议。  【关键词】 大工业;电费差错;非政策性退补  引言:  在电费的抄表核算过程中,由于计量故障、抄表差错、违约用电等造成的电费差错需要由非政策性退补来更正,退补电费关系到供电企业和用户的切身利益,影响供电企业的
期刊
【摘 要】 基于国家电网公司物资集约化工作积累的大量信息数据,本研究站在供应链角度界定了“全量物资信息数据”的内涵与外延,并引入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构建公司物资供应链模型,并借鉴其他相关指标构建物资集约化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将该体系依据一定原则分为评价类、关注类和储备类三类,最后利用指标细分数据收集法对全量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并以实例验证,通过MindManager软件以思维导图形式可视化
期刊
【摘 要】 在我国电网和电力通信网发展较快,光纤差动保护是进行高压线路的主保护较好的选择,基于此,本文在探讨光纤差动保护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分析了与之相关的问题。  【关键词】 光纤差动保护;高压电网;应用  引言:  光纤差动保护是先将两侧的电气量转换成数字信号,再通过光纤进行双侧通信的一种差动保护方式,凭借其高灵敏性、高可靠性、传输距离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的主保护中。光纤差动保护的原理是
期刊
【摘 要】 在配网项目管理工程的建设中,提升配网工程质量,可谓是重中之重的工作。尤其是一些关系到人们切身利益的工程建设,更应该注重工程的施工阶段管理。对电力配网工程建设的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与管理,不仅能够降低工程成本,还会实现电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配网项目;配网工程质量  一、引言  老边供电分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项目竣工及交接验收管理主要负责与施工部门对工程整体竣工后,验收
期刊
【摘 要】 文章分析了近年来我国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现状,探讨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要点,及其施工中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对策,希望能为今后的水利施工技术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水利施工技术发展;要点;应用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和科技发展都蒸蒸日上,这同时也推动了水利事业的蓬勃发展。目前,大型水电站随着需求量的增大而不断增加,那么,水利工程施工技术需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才
期刊
【摘 要】 在电力工程施工中,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是组织生成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当今,工程施工是一个动态的多工种的立体作业,生产设施大多都是临时性的,施工环境复杂多变,施工人员、机械设备等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这样就形成了多种因素动态集中,导致了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且难以避免,而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大多与电力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有关。因此,加强电力工程施工中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期刊
【摘 要】 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电力企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和动力。本文结合多年来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实际工作经验,全面阐述了电力企业打造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建立高素质员工队伍要从强化教育培训、建立多元化人才成长发展的平台、精心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方面采取措施,进而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关键词】 现代企业;干部队伍;教育培训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
期刊
【摘 要】 安全工作是电力生产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生产“责任重于泰山”。安全是企业最大的效益。因此企业必须以安全生产为中心,长抓安全不放松。电力项目的安全管理如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新课题。本文对论电力工程的施工安全管理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很好的操作建议。  引言:  当前,面临着电力企业深化改革、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电力施工企业
期刊
【摘 要】 为满足电力物资需求管理的发展要求,针对电力物资需求种类繁多、需求趋势多变的特点,构建出与之相适应的物资需求预测模型,实现差异化物资需求预测模型体系构建。本文以物资管理的源头物资品类作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电力物资需求管理现状以及国内外物资管理需求预测的经验方法,进行科学合理的物资需求预测,整理差异化模型体系构建的思路与方法,分别在电网公司不同层次进行模型的验证。  【关键词】 物资需求;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