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苄氧羰基甘氨酰-L-脯氨酸-鬼臼毒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来源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jing49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N-苄氧羰基甘氨酰-L-脯氨酸为原料,首次合成了10个新型鬼臼毒素衍生物(Ⅲa~Ⅲi、Ⅳ),目标化合物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确认.采用MTT法测试化合物Ⅲa~Ⅲi和Ⅳ对HepG2、THP-1、HeLa、MCF-7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所有目标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其中化合物Ⅲa对HepG2细胞的活性最突出,IC50达0.58 nmol/L.通过分子对接模拟技术进一步研究了化合物Ⅲa和FAPα酶的结合模式,Ⅲa可以与FAPα酶的多个位点产生相互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抗肿瘤机制.
其他文献
1 病例rn患者男性,62岁,主因发现心率慢40余年,间断头晕?黑朦7年?患者40年前,无意中发现心率慢,最慢36次/min,当时无胸闷心悸?无乏力?无头晕黑朦等心动过缓症状,未予以诊疗;近7年来,间断出现头晕?黑朦,rn多出现在站立或活动中,心率最慢30 次/min.
期刊
为了确定对生活方式的调整是否能够预防和延缓痴呆的发展,世界各地都在开展相关的临床试验,芬兰预防认知障碍和残疾的老年干预研究(FINGER)在十年前开展的研究首次证实,2年的生活方式综合干预能够显著改善老年人的认知下降.包括MIND-CHINA在内,很多国家的认知干预试验都是在FINGER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的.
期刊
目的 探究下丘脑腹内侧核团腹外侧亚区(VMHvl)在脑心轴中的作用及其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将18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6,心肌缺血假手术),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心肌I/R)和化学遗传组(Pharm组,n=6,化学遗传+心肌I/R).利用化学遗传学技术激活Pharm组大鼠VMHvl,持续30 d.测量心脏缺血再灌注造模前的大鼠血压,检测再灌注后心肌组织病理结构变化,测定再灌注24 h后的左心室各部位有效不应期(ERP).结果 慢性激活VMHvl可升高大鼠血压,
原发性肺动脉肿瘤是一种起源于肺动脉内膜以肺栓塞、肺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的罕见肿瘤,多为恶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极易误诊为肺动脉栓塞.早期诊断困难,影像学检查可进一步协助诊断,确诊需穿刺或手术切除行病理学检查,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本文报道原发性肺动脉肿瘤致肺动脉栓塞1例,旨在加强对本病的认知及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期刊
正常左束支传导在维持心脏功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可引起心脏电活动不同步,导致机械不同步,进而引起心脏结构重构、功能下降.双室起搏可改善电及机械不同步,逆转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已在很多临床研究中得以证实,希氏束或左束支起搏可更好的改善心脏电活动同步性[1,2],以获得更佳临床效果,本例患者经LOT-CRT治疗15月出现超反应且逆传心脏重构,现报告如下.
期刊
目的 分析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ASI)联合颈动脉超声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于北京潞河医院经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确诊的21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冠脉造影检查血管为单支病变者纳入对照组,多支病变纳入观察组,两组各10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AASI、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冠脉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均在正常血压范围内;AASI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轻度狭窄明显
目的 了解中国医师对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医学继续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收集2019年第三十届长城心脏病学会议参会医师信息,包括人口学资料、临床工作特点10道题目和NOAC知识20道题目.NOAC知识题目正确作答比例≥80%定义为知晓良好.结果 收集有效问卷578份.被调查医师中,华北地区医师数量最多(39.4%),男性占50.9%.NOAC知识知晓良好率为39.1%.知晓率较低问题包括:患者服药过量的处理措施(10.0%)、单次漏服药物危害(31.1%)
目的 研究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否能抑制高脂饮食喂养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AS)进程,从巨噬细胞泡沫化角度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6周龄雄性ApoE-/-小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普通饮食)、模型组(高脂饮食)、GLP-1组(高脂饮食+GLP-1)和GLP-1阻断组(高脂饮食+GLP-1+GLP-1抑制剂),每组各10只.喂养12周后处死小鼠,采血后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脂水平;取主动脉做组织包埋、切片并采用HE染色观察主动脉病理变化;分离腹腔巨噬细胞,采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由于冠状动脉(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及其破裂、糜烂或出血引起凝血级联反应的激活以及血小板黏附、聚集,最终形成冠脉内血栓,冠脉狭窄或完全闭塞,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综合征[1].临床类型上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及不稳定型心绞痛(UA).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已成为目前ACS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且显著改善患者预后.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在PCI围手术期起辅助作用,可最大程度地降低相关缺血并发症(
期刊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PCI后根据其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13),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其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67例患者完成随访,其中死亡13例(19.4%).死亡组糖尿病患者占比(χ2=4.05)及吸烟患者占比(χ2=3.69)均高于生存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