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通过分析伽玛刀治疗后又开颅手术病例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深入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膜瘤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32例伽玛刀治疗后又在天坛医院实施开颅手术的脑膜瘤患者,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3岁.伽玛刀治疗至开颅手术的时间2 ~ 168个月,超过5年的12例.WHOⅠ级的脑膜瘤21例,WHOⅡ级9例,WHOⅢ级2例.全组中有18例伽玛刀治疗前有开颅手术史;在天坛医
【机 构】
: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10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分析伽玛刀治疗后又开颅手术病例的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变化,深入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脑膜瘤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32例伽玛刀治疗后又在天坛医院实施开颅手术的脑膜瘤患者,男13例,女19例;平均年龄51.3岁.伽玛刀治疗至开颅手术的时间2 ~ 168个月,超过5年的12例.WHOⅠ级的脑膜瘤21例,WHOⅡ级9例,WHOⅢ级2例.全组中有18例伽玛刀治疗前有开颅手术史;在天坛医院接受伽玛刀治疗有完整治疗计划的16例.本研究对所有病例术前的神经影像和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对外科手术的标本做详细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并对8例伽玛刀前后病理标本做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的比较.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因临床症状、体征加重而接受手术治疗.影像上肿瘤明显增大的16例,反应性膨大或伴灶周水肿10例;肿瘤无明显变化2例;肿瘤皱缩2例,肿瘤出血2例.病理学提示,无论何种亚型的脑膜瘤,SRS引发肿瘤实质和基质的变化主要为凝固性坏死,并可见凋亡细胞的增多,续之由疤痕组织逐步取代,这个病理过程持续数年至十余年.射线控制肿瘤的间接作用是造成血管的增生性病变,管腔逐渐狭窄、闭塞,使瘤细胞得不到生长的营养供给.本组伽玛刀治疗前后的病理标本比较,未见到放射外科治疗后肿瘤细胞增殖活跃的迹象.反复开颅或伽玛刀治疗的病例多由于肿瘤本身的因素.结论 伽玛刀对颅内深部小型的、手术后残留或复发的脑膜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SRS对脑膜瘤的主要放射生物学作用为肿瘤细胞的杀伤和血管机制.非典型性及恶性脑膜瘤容易复发,需要综合治疗.本组没有观察到高能量射线激发肿瘤细胞生长活跃的病理学现象。
其他文献
随着脑室镜第三脑室底造瘘术(endoscopic third ventriculostomy,ETV)经验的积累,越来越多的脑积水患者采用ETV治疗.目前已有研究证实,ETV成功实施的影像学证据不但有侧脑室和第三脑室变小,也包括经过第三脑室底的流空信号,但是这些变化并不总是与临床症状好转相一致,尤其在ETV术后早期(如6个月),医师难以通过常规的脑室形态学测量方法来判断手术是否有效[1-3].手术
患者 女,60岁,因“右侧鼻腔反复流液8个月余,加重伴头痛1个月”就诊.于外院诊断为鼻窦炎,治疗无效.既往高血压病20年余,糖尿病3年余,口服药物治疗,鼻腔流液生化检查示:糖定量为3.0 mmol/L,垂体激素及甲状腺功能全套均在正常值范围内.头颅MRI(图1a)平扫示空泡蝶鞍,行脑池造影鼻窦薄层CT(图1b,c)平扫示:右蝶窦右上壁、后壁骨缺损与鞍上池相通、脑脊液鼻漏、空泡蝶鞍。
鲍曼不动杆菌是一种革兰阴性杆菌,其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致死率大于30% [1-2].近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呈上升趋势,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难点.本文回顾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中枢神经系统鲍曼不动杆菌感染(central nervous system infection with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NSI-AB)的临床资
由NicholasC.Bambakidis·CliffA.Megerian·RobeF.Spetzler主编,刘伟、杨军教授主译,朱贤立、于春江教授主审,王忠诚院士、李新钢教授作序的《桥脑小脑角外科学》(中文版)于2013年3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本书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包含当今国外诸位神经外科大师对小脑脑桥角区病变诊断和治疗的经验体会,是汇集了全世界多位著名专家学者研究成果的精华之作。本书适合
中心静脉压(CVP)能准确反映右心功能状态和血容量是否充足及过量[1-2].颅内压(ICP)指颅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以脑脊液压力为代表[3].复合性颅脑损伤系指伤者既有颅脑外伤又有身体其他部位的损伤[4].既保证患者容量适当,又保证ICP治疗的精准有效,CVP监护和ICP监护显得格外重要。
目的 明确如何根据单侧丘脑胶质瘤的解剖位置及生长方向指导手术入路的制定,并探讨相应手术技巧及辅助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手术治疗的98例成人单侧丘脑胶质瘤病例资料.53例为低级别胶质瘤,45例为高级别胶质瘤.其中主体基本位于单侧丘脑的胶质瘤81例;主体位于单侧丘脑并向中脑生长的胶质瘤17例.全部病人均行手术切除.结果 肿瘤全切为62例(63%),次全切为26例(2
目的 探索支架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复杂颅内动脉瘤微导管超选新方法,分析动脉瘤内微导管成袢超选技术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采用微导管瘤内成袢超选技术成功治疗21例复杂性颅内动脉瘤,通过交换技术成功将微导管和支架跨瘤颈释放,并进行弹簧圈填塞.结果 21枚动脉瘤均成功地植入支架.除1例发生末梢血管损伤出血以外,无一例发生动脉瘤破裂出血和载瘤动脉血栓或闭塞.7枚动脉瘤采用Tubridge血流导向装置治疗,其余
播散性黄色瘤(xanthoma disseminatum,XD)是一种罕见的良性非朗格汉斯细胞起源的组织细胞增生性疾病,以全身皮肤播散性橘黄色丘疹为特征[1].累及颅内的XD患者,国外仅19例[2],且多合并于全身系统病变,国内目前尚无报告.本文报道1例单纯发生于鞍区及松果体区而酷似生殖细胞瘤的XD,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
患者女,36岁.因"停经38周,突发头痛头晕呕吐伴走路不稳1d"就诊.行常规产前检查示胎儿无明显异常,头MRI示脑干占位性病变,轴位示脑桥背侧中央偏左侧有一类圆形占位病变,约1.5 cm×1.5 cm,长T1长T2信号,周围可见环形强化影;矢状位(图1)可见病变张力较高,向后凸向第四脑室.急收产科病房,于第2天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术程顺利,产1男婴,初查无异常.入院后第5天转入我科,查体:
目的 研究Nrf2-ARE在创伤性脑损伤后动态表达和分布情况,探讨其意义.方法 制作大鼠脑损伤模型,应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脑损伤后1、6、12、24、48和72 h损伤侧脑皮层Nrf2-mRNA及蛋白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观察Nrf2在损伤侧皮层中表达和分布情况.结果 TBI组术后各时间点mRNA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但其Nrf2的蛋白水平均高于假手术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