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成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ngthi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教师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教的专家”转变成为“学的专家”,把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行为作为重要任务。教学设计应从知识立意转向能力立意,加强学生学习行为的设计。学习行为设计应关注学习行为序列,关注学习行为投入,关注学科关键能力。
  关键词:学习行为;学习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21)07A-0049-05
  教育面向未来,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教师角色发生根本性改变。诚如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所说,教师要从“教的专家”转变为“学的专家”,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行为的设计者”。当下,学校教育教学的理念正在发生深刻变革,教师逐步认识到:教学要“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关注“教”转变为关注“学”,以学定教,以教促学。就教学论层面讲,教与学始终是一对基本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学。有什么样的学,就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学决定了矛盾的发展方向,学的发展是教与学这一矛盾发展的主要动力,学的质量深刻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当然,就对“教学”理解的全面性而言,“学有道”也离不开“教有法”,且贵在得法。学校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要实现理想的“教学”,说到底就是要让“教”与“学”频繁交流与互动。
  “以学习者为中心”是风靡全球的现代教学理念,这一理念也越来越被我国一线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付诸自己的教学实践。但由于习惯势力根深蒂固,真正做到以学习者为中心还需要很长时间。长期以来,很多教师讲究教的方法、技巧,追求教的艺术,积累了比较系统且成熟的“教”的经验。他们对知识本身有较强的体验,但对知识所蕴含的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缺乏研究。即使有所涉足,也只呈零星碎片状态。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非常关心,但较少关注学生的学;虽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有所研究,但对学习行为本身缺乏深度研究,对“学习行为设计”的系统研究关注不足;对学习缺乏科学理性的认知,因此很少评估自己的教学过程中学习到底发生了没有。简而言之,课堂教学的黑箱至今很少被打开,学生的思维和行为没有被解密,可见对教学效应量的关注和研究已刻不容缓。
  一、“以学习者为中心”需要重视学习行为设计研究
  以学习者为中心,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研究适合学生的良好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具体说来,必须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根据学习规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二是根据各学科的具体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要求,培养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三是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倾向,帮助学生形成适合其个性特点的学习风格。虽然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的形成离不开自身的努力,但对学生来说,强化有针对性的指导会起到关键作用。因为环境无时不影响人,而学生受影响的因素则更多,也更容易为环境所左右。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地积累学科学习的成功经验,吸取教训,改进不足,在不断的调整中寻求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的过程。很少有人知道,学生为寻找学习方法内心经历过多少次挣扎、徘徊与痛苦。当然,正因为有这样一些体验,学生才会不断成长。为了帮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风格,有效地进行学习,在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强化学习行为的设计意识。
  教学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常常发现有个别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这时,教师常用的处理方法是:请这位学生站起来,谈谈他对某个问题的看法。不料,这位学生不仅比较迅速地回答了问题,而且回答得还比较好。对此现象,一般的评价是:这位学生很聪明,但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不认真;只要这位学生认真起来,他的学习就会越来越好。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这位学生好像始终“认真不起来”,他的学习好像也没有越来越好。教师如果认真深入分析上述案例的话,就会发现这位学生当时表现出的只是反应能力很强,但他并没有真正的学习行为投入,也没有真正的学习发生;教师关注的只是学生回答的知识内容,且习以为常,没有考虑到学习行为本身。
  长期以来的“以知识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实际,淡化了教学的真正目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破除“以知识教学为中心”,关注能力与素养的提升,是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追求。高质量教学的突破口在哪里?笔者认为,以知识学习为载体,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是重要的突破口。学习行为我们并不陌生,教师日常提及的学习习惯、学习要求等也指向“学习行为”,比如预习、记笔记等学习习惯,再比如上课要认真参与、作业要独立完成等学习要求,但大多是从知识学习的角度出发的,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之间双向促进的关系变成了单向关系。当下的基础教育学习研究对学习行为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对学习行为的理解还不够深刻,对学习行为设计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只有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才能自觉地将自己的教聚焦到学生的学,教学中才会去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在评价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时就能更客观公正,并能准确有效地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指导与调适。
  二、“学习行为真正发生”是学习行为设计的基础
  什么是“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一般是指学生带着未知走进课堂,在师生“教”与“学”的互动中产生新的知识,探索未知,变未知为已知,变浅知为深知,并产生新知。这种有学生的思维活动贯穿其中的过程,就是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学习行为的真正发生,目的指向学习的真正发生——探索未知,产生新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真正发生了学习行为,不是用教师布置的听、说、读、写等动作或环节就可以衡量的。
  比如,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带着学生一步步分析某个问题,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说“请同学们把结论整理一下”,学生也很认真地在笔记本上做了整理。但在“学生整理”这个环节上,是否发生了真正的学习行为呢?再比如,课堂讨论分析问题的时候,有相当多学生会表现得很积极,讨论很热烈,甚或有激烈的争辩,但之后所呈现的学习效果却并不是很理想。这两种现象比较普遍,常常困扰着教师。很明显,在这两种现象或其他类似现象中,学习环节缺失,特别是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学习行为缺失是显而易见的,导致学习过程不完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缺失靠做思想工作是很难改观的,因为这种缺失跟学生的学习态度、责任心没有直接的联系。事实上,很多学生是很难认识到自身的学习行为缺失的,他们总认为自己很聪明,表现很积极,一直在学习,但就是学习效果不理想。事实上,这种缺失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学生还不能真正认识到什么是学习。学生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不断体悟来探索好的学习方法和一系列有效的学习行为,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率,真正学懂、学会。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进行学习行为设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行为习惯,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习行为设计,旨在对学生进行有效学习行为的指导与引导,以减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装模作样”,让学生在“有模有样”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行为设计区别于日常教学设计中的学习方法設计、学习过程设计,但又是建立在二者基础之上的。学习行为设计要紧紧围绕学习内容和学习能力,尊重学习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设计并组织学生学习行为,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并让学生在参与中获得方法体验,习得知识和能力。   三、“关注系统学习行为”是学习行为设计的关键
  学习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学习行为是复杂的,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教师既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科学研究,更要对学习行为设计进行科学研究,以体现学习行为内在的关联性和系统性。关注系统学习行为是学习行为设计的关键,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更具科学性和艺术性。
  (一)关注学习行为序列
  学习行为序列,是指学生在完成某个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发生的一连串有序的学习行为。虽然这个概念目前并不是很清晰,甚至与很多相关概念还存在界限不清的问题,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学习行为序列进行自洽性理解。我们日常教学生活中所说的学习方法或学习习惯培养,有的时候可能就指向了学习行为序列。我们关注学习行为序列,实际上是要关注整个学习的闭环。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从明确学习任务开始,经过多元化的学习行为序列,到形成结论、总结反思、表达输出,就形成了一个学习闭环。学生找资料、看书、思考、找问题、进行假设、互相讨论、问老师、做实验等学习行为,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每个人、每个学习任务采用的学习行为和学习顺序,都可能不同。
  为了更好地理解学习行为序列和学习闭环,我们可以把学习闭环简单地分为“学习开始”“学习过程”“学习结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彼此前后衔接,螺旋上升,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学习行为的选择和序列分布设计。显然,学习过程这一阶段会更加复杂,这个阶段学习行为及序列的有效性设计,是整个学习闭环的关键。以往我们更多地关注知识的演绎推理、文章的条分缕析,对学习行为的设计往往缺乏系统的思考和科学的研究。学生也无法知道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活动是否合理有效。我们都知道在芭蕾舞训练房里,四壁通常装有“顶天立地”的镜子,目的是让训练者能够随时看到自己训练的效果;如果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也能像舞蹈练习者一样,能随时看清自己哪些做得很好,哪些做得不行,应该如何矫正,就会持续地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提高。教师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设计学习行为,其目的也是减少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盲目性、依赖性,并帮助学生逐渐养成有效的、个性化的学习行为习惯。课堂上每一个学习任务都可以是一个学习闭环,一堂课、一个单元都可以是学习闭环,大小学习闭环都应该有较好的学习行为设计。
  (二)关注学习行为投入
  有效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极参加各项活动、深入思考、应对挑战并伴有积极情感体验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包含了学习的行为投入、认知投入和情感投入,三者共同构成了学习投入。不难分析,三者中学习行为投入是学习投入的基本构成维度,是情感投入和认知投入的载体。教师在进行学习行为设计时,应更多地关注学习行为投入。学习行为投入包含课内外、校内外、线上与线下学生投入学习的各种行为,且保持更积极、持久和有效的行为状态,反映的是学习努力程度和学业表现。有研究表明,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习行为投入与学业成就之间呈正相关,大多数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学业差距就是因为学习行为投入差距而造成的。
  影响学习行为投入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学生对学习行为的认知不足。很多学生认为学习就是上课听讲、看看书、做做题,且对常规的学习行为投入不以为然,认为候课准备、上课记笔记、参与讨论等学习行为对学业成就无关紧要。又如:教师的试卷讲评设计,如果从错题订正的角度立意,则做对的学生学习行为投入会明显不足,不利于优秀学生的培养;如果从能力角度立意,则全班学生都会有参与学习的兴趣。再如:作业布置,如果仅仅从题量考虑的话,很难真正做到分层分类布置,难以充分发挥不同学生学习行为投入的有效性;如果从能力培养角度布置作业,则会有效调动学生学习行为投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影响学习行为投入的因素还有很多,如学习兴趣、学习任务与目标、学习理想与愿景、学习的毅力、学习的环境布置、学习时间的安排等等。
  教师关注学生学习行为投入,是为了有效地进行学习行为设计,从而科学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三)关注学科关键能力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以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关注学科必备知识的学习架构和学科关键能力的培养。学科关键能力上承学科素养,下联必备知识,是重要的联结和纽带。学科关键能力突出学科特质,聚焦学科思维方法,其形成是与学科特有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密切相关的,因为学科知识是学科关键能力形成的本源,学生只有在学习知识并将知识内化的过程中才能形成能力。学习行为设计要指向学科关键能力的生成。学科关键能力是由学科本身的学科思维与学科素养决定的,学科本身的研究方法也自然规定了学科自身特有的学习行为与学习方法。
  学习行为设计,第一就是要研究学科自身特有的学习行为与方法。我们通常说学法是相通的,但事实上不同的学科有效学习方法是不一样的。比如记忆方法,短期记忆表面看起来都是背记,但各学科有效的记忆方法是有本质区别的,不同学生的记忆方法也有个性化的特征。合适的才是最好的,要想寻找并建立既适合个人学习、又适合学科学习的学习行为与方法,是需要师生共同研究与思考的,不应该让学生“瞎子摸象”。第二要研究能力形成的梯级发展过程。能力不同于技能。技能的训练在于“熟能生巧”,多练习就行,适量的训练有利于技能的培养,为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础。过去,很多学生可以通过重复训练形成一定的技能,进而获得较好的“学习质量”,但现在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科能力和学科素养,教师应立足学科关键能力的角度进行学习行为设计,并要關注到学科能力的形成是梯级发展的。研究表明,学习者学习一般有知识理解、知识迁移、知识创新三个层次,依次对应学科关键能力的一级、二级、三级水平。知识与能力的这种密切关系,也是我们在进行学习行为设计时要特别关注的内容。
  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是培养创造未来的终身学习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做好学习行为的设计。这一方面有助于解决当下教师所谓的学生不会学习的问题,另一方面是着眼于未来,努力培养学生在人工智能时代所需要的学习能力。知识立意的教学设计或者学习设计,并不能充分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和教师的专业性;以能力和素养立意的学习行为设计,则是时代对教学专业性、教师专业性的要求。未来,教师更像是学习的设计师,从关注教转向关注学,设计学习的过程,定义学习的目标,设计学习行为,引导学生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与活动,培养学生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从而实现真正的“教”与“学”。
  责任编辑:丁伟红
  本文系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以尚美教育实现普通高中高品质发展的实践研究” (L/2020/131)阶段性研究成果。
  收稿日期:2021-05-28
  作者简介:徒香福,南京市宁海中学(江苏南京,210024)校长。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建设工程行业迅猛发展,对建设工程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是造价咨询企业的核心工作,传统的造价管理模式比较滞后和单一,主要从成本预算和竣工结算等角度进行成本管理,这种一次性、静态的工程造价模式已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以动态性、可变性以及调整性等特点,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主要针对建设项目全过程咨询服务发展方向进行讨论和分析。
摘要:中职学生的年龄在15—18岁之间,心理从半成熟逐步趋于成熟,在这段时间最容易出现的心理表现是“逆反心理”。逆反心理过重或自己不善于自我调节,会带来心理压力,引起心理障碍。因此,通过探索“心理援助”干预,形成一套有效应对中职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与方法,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成长的关键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当务之急和关键之举。  关键词:心理援助;中职学生;逆反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G712
【项目简介】  张家港市教育局自江苏省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以来,一直将其作为学前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和质量提升的新抓手。2019年8月,我市成功申报江苏省首批“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地区,在推进过程中,通过三级项目园体系化运作,幼儿园联盟协同化发展,小团队项目化研究,深度推进区域课程游戏化建设,使区域课程质量实现新提升。  摘要:张家港市作为江苏省首批“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地区,深度推进区
(本刊讯)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O周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扎实推进中央和中共黑龙江省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工作部署,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加深对党史学习的认识和学习成果的巩固,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党爱国情怀,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扎实深入开展。
摘要:语文教学主张的提出和语文教学思想体系的建立,要具有独到的核心理念、合理的逻辑思路、坚实的实践支撑和严谨的理论架构。“走心语文”主张让语文知识和学生的心灵融合,让语文能力与学生的心智牵手,让语文素养驻足学生的心房。“走心语文”通过发趣、品味、引情、开思,让学生拥有正确的语文学习动机,并通过语文知识的浸润、语文气质的熏陶、优秀文化的濡化和语文能力的淬炼,形成综合性、高水平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生
法院是人们解决矛盾纠纷的核心所在,作为预防性司法证明的公证制度,可以为人民法院审判和执行工作提供裁判依据,可以不经诉讼直接成为人民法院的执行依据,是社会纠纷多元化解决的基础性司法资源。文章论述了司法辅助事务的意义和内容,以及公证参与司法辅助事务的六个方面的优势。
基于具身认知的小学英语戏剧课程是在真实性的情景中,对统整性主题进行儿童化创编,通过儿童的探究性行动、具身化展示以及表现性评价,指向儿童英语学科素养的提高。课程团队通过对三大戏剧课程群即学科延展课程、主题课程、社团课程的开发和实践,以“主题+”的方式,全域推进小学戏剧课程,着力研发英语戏剧教材,探索戏剧教学“五步曲”,构建戏剧课程教学平台,为儿童英语学科素养的达成提供了有效路径,为推进英语课程建设提供了可参考的范本。
在乡村振兴的进程中,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途径,也是顺应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通常来说,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优化和调整现有的农村经济结构,对于提高农村经济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我国社会进步与发展,农业发展是关键。为了促进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农田建设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并全面了解到农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处理。本文主要是探讨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
当前我国正在稳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想实现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的目标,就需要从乡村经济发展角度出发,充分挖掘农村地区资源禀赋优势和自然风光优势,以乡村旅游作为发展思路,推动乡村经济发展。本文以“最后的人民公社”周家庄乡为例,分析其在旅游发展方面的现状,并以此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所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稳定民生以及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以下简称“清欠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部署,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部分政府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的行为,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经济效益、正常运行等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成为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反映的突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