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飘」 在火中的绿丝绒

来源 :南方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BenBenB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图/九维文化

  “南方……泥土经过晨雨沐浴后的甜蜜芬芳,冲向火红天空的鸟群,还有那缓缓流逝的时间,这就是南方,我的南方。”
  岁末年初,英文版音乐剧《乱世佳人》在上海文化广场开演。低沉背景音在凯蒂·斯嘉丽絮叨的回忆中展开,让人渐渐沉入南方塔拉橡园的旧梦中,那是她高祖母斯嘉丽·奥哈拉的浴火传奇。
  “《乱世佳人》是我妻子和女儿最爱的小说,她们每年还都邀请我重温一遍电影,于是,我决定将之搬上音乐剧舞台。”《乱世佳人》音乐剧由法国殿堂级作曲家Gérard Presgurvic操刀,他曾以《罗密欧与朱丽叶》获得巨大成功。经过七百多个昼夜的筹备、四万公里的选角之旅,Gérard携手中外主创,汇集百老汇一线卡司,联合打造了英文版《乱世佳人》。
  幕起,血色星条旗下冒出黑色人影,让人想起弗雷德里克·埃德温·丘奇1861年的名画《我们的旗帜在空中》:黎明破晓时分,空中漂浮的缕缕朝霞中依稀透出旗帜的形象,预示着美国南北战争的钟声敲响。
  “音乐随着斯嘉丽的成长推进,演唱风格愈发浓重高昂,少女时代较轻快,逐步加入交响乐团伴奏,到最后厚重深沉,赋予故事力量感。”Gérard介绍道。
  少女斯嘉丽太美,她穿绿底白花连衣裙站在塔拉的阳光下,野餐会上被众多男人围绕着,然而,这把娇蛮的“女人花”,只等着“那一个”男人去收束。尽管众人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16岁的斯嘉丽唱的却是“寂寞春闺冷”的孤独:“他们都说我集宠爱于一身,但无人知晓,我心无所依,无爱可期。”
  寂寞可以排遣,但孤独伴随终生,让看似不会孤独的斯嘉丽开篇就来唱一曲《心无所依》颇具深意,联想到她的命运结局,更叫人唏嘘。
  在那间“无人的”书房,斯嘉丽急切地向将和梅兰妮成婚的艾希礼表白,遭到拒绝后,她大为恼火,甩去一巴掌,红红的掌印打在他白皙而疲倦的脸上, 在一曲《任性的姑娘》中,艾希礼无奈地默默离开了,斯嘉丽十分生气——多半是为了自己的面子,她抓起桌上的瓷花瓶,掠过沙发狠狠向壁炉掷去,沙发后传来白瑞德狡黠的“嘘”声——“战争打响了?”
  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这个桀骜不驯的美丽小妇人拽住了白瑞德的心,仿佛镜中观己,激发他征服的狂想。然而,不是所有女人都清楚自己需要怎样的男人,聪明的斯嘉丽,其实傻得可爱,她一次次试图驾驭艾希礼这匹不属于她的疲马,但所有人都知道,溫文尔雅的艾希礼只爱梅兰妮,那个温柔包容、有着神圣道德感的女人,当他们两人合唱《甜心》时,心中只有彼此,一旁的斯嘉丽恐怕气得直跺脚,但她直到最后才明白,只有那个一脸坏笑的白瑞德真正懂她、爱她,在他们婚姻走向末路前,他曾对她痛心道:“你对那些爱你的人总是很残酷的。我明明是你的那些相识中唯一既了解你底细又还能爱你的人——我知道你为什么残酷、贪婪和无所顾忌,跟我一样……”
  遭到艾希礼拒绝后,斯嘉丽赌气和他人成婚,可战争让她失去了丈夫,成为遗孀;为了家族和自己的利益,她毫不犹豫地抢走妹妹的未婚夫,着实可恨;为了生存,她掩饰困窘,打扮得花枝招展,虚情假意地去找白瑞德……
《任性的姑娘》,斯嘉丽在书房向艾希礼表白
《风尘女》,贝尔的自白
斯嘉丽扯下绿丝绒窗帘做成衣裙,“我发誓不再受穷!”

  音乐剧中斯嘉丽有9条裙子:3条璀璨夺目的“礼服”,3条黑色高贵的“丧服”,3条披荆斩棘的“战袍”,预示了这个女人苦乐参半的人生。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她扯下绿丝绒窗帘布做成的那条衣裙。“我发誓不再受穷!”在塔拉的红土地上,在纷飞的战火中,斯嘉丽穿着那一身看似华丽的绿丝绒礼服裙,灵俏的双眸闪烁着绿色的火焰,妩媚而虚荣,坚强又任性。
  “《乱世佳人》是人尽皆知的经典,主创团队希望和观众就像共同喜爱这个故事的老朋友一样,彼此间共同探讨更深层次的感受,交流对人性的思考。”Gérard表示,此版音乐剧在忠于原著的前提下,希望表达的不仅是两个阵营的战争、四个人的爱情,还有黑奴的控诉,风尘女的自白,就如那首《所有人》点题,三教九流都要摆脱只是背景和道具的存在,浓墨重彩地去讲述自己的命运。
  “生而为奴,任何人你都无法相信;生而为奴,你的心灵被撕扯蹂躏;生而为奴,泪和雨一起浸透冰冷的地面;祈求上苍,赐给我们解脱束缚的那一天”
  在我听来,全剧最动人的是奶妈和大山姆合唱的那曲《生而为奴》,如泣如诉的灵歌,仿如《圣经》旧约诗篇中大卫深切地呼求神的怜悯,极致地唱出了黑奴们心底深处对自由与平等的渴盼……
  所谓“佳人”,是乱世的佳人;但“乱世”,却不只是佳人的乱世,更是千千万万人的乱世。从一个女性的成长,到一个时代的悲欣,《乱世佳人》中28首歌曲风格迥异:或慷慨、或温情、或性感、或神圣……烘托出不同角色的性格命运,将观众带入那段波澜壮阔的美国往事。
  “如果说苍天果真有眼,那么让我们在失去一切后依旧拥有明天,这便是它最大的仁慈。”
  绿丝绒帷幕落下,音乐剧在最后一曲《无动于衷》中结束,独立战争早已成为历史,但女性的独立似乎永远都在进程中。剧终,邻座闺蜜看得热泪盈眶,久久不能平复。她说,回想这一年,情感、工作诸事不顺……跨年夜,看完剧,我们各自回家,我给她发了条祝福微信:“Gone with the wind, 2018! 2019——Tomorrow is another day!”
其他文献
贾樟柯 徐冰 阿来 丘成桐 葛剑雄黄灿然 孙俪 王劲松 李宇春 万能青年旅店  回到15年前。6月15日,“一个人物的诞生”几个大字,出现在南方报业集团各系列报纸上。次日,《南方人物周刊》正式创刊。  随后的一次创刊新闻发布会中,有学者对杂志提出希望:多年后,历史学家们研究这一时期的历史,他们的案头应该有一本杂志,就是《南方人物周刊》。  这道出了我们的初衷。“记录我们的命运”是《南方人物周刊》的
近日,菲律宾国家警察总长奥斯卡·阿尔巴亚德称,涉嫌参与该国苏禄省爆炸袭击的5名阿布沙耶夫极端主义武装成员已经向菲律宾政府投降。  就在2019年1月27日,当地一座天主教教堂遭遇自杀爆炸袭击,事件中23人死亡、超过100人受伤,遇难者包括平民和士兵。这次袭击被认为是2017年政府军在马拉维市激战阿布沙耶夫武装后,该组织的一次报复行动。  最近菲律宾和美国军方披露了一些行动细节,让外界得以了解到这次
未完成施工的豫森城。图/程鑫  每天晚上9点多,晓娜要先骑车经过废旧蛋白厂的破败水泥路,再穿越一大片齐人高的枯黄草丛——电动车已在草丛中辟出一条小径,才能回到“家”里。  她“家”在烂尾的豫森城。几幢未完工的高楼矗立在这片工地上,灰色的水泥墙裸露于外,几千个没有安装玻璃的窗户,黑漆漆的,像空洞的眼睛。  进入11月以来,寒风在高楼间回荡,从无数个窟窿中发出低吼,间杂几声狗叫。晓娜提着心眼儿看路,怕
安娜·布兰迪亚娜是当今罗马尼亚最重要的诗人  “斯拉夫语系是充满阴影的。”  当今罗马尼亚最重要的诗人安娜·布兰迪亚娜在今年举办的第六届“香港国际诗歌之夜”的一场世纪对话中,这样描述她的母语。  采访诗人之前,我读到的一篇关于她的文章形容她具有“形而上的悲伤”。  喜欢她的诗歌是更早的事情。十几年前,她唯一的一本中文版诗集出版。她的诗歌举重若轻,短句和轻盈背后,是关于威权世界中,自身命运的思考,是
A:“身边的主流人群,大都否认感受的价值。这是我不愿意跟别人讲自己感受的原因。”  B:“你是怎么感觉到,主流人群都在否认感受的价值呢?”  A:“沒人觉得我病了,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  “他们只是觉得我想太多”,这句话包含了抑郁患者复杂的情绪。初次接触,我从他们那里听到的是无奈、无助、绝望和难过。后来,我渐渐发现,这句话里,还包含着极度的痛苦和愤怒。  心理咨询领域有一个很古老的说法,抑郁症
【德】《明镜》9月26日  美国大选将在六周内举行,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里程碑之一。安全专家米歇尔·弗洛诺称:“毫不夸张地说,下一任总统正面临着诸如林肯或罗斯福那样的重大国内政治挑战。”自美国内战结束以来,从未发生过如此多的危机。在过去的6个月中,有超过20万美国人死于新冠病毒。经济也不景气,近1400万人失业,只有大萧条时期能与之相提并论。如果特朗普再任职四年,战后秩序将继续动摇。按他的要求,
作家二月河12月15日病逝,享年73岁。  就算没有读过二月河的小说,你也一定看过由他的《康熙大帝》、《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帝王三部曲改编的《康熙王朝》和《雍正王朝》,在那个还没有流行改编网络IP的年代,以洋洋洒洒一套数卷的小说,加以影视主演们扎实的演技,呈现出明清君主的王气与人性,父子君臣与江山美人之间,完成了不少读者与观众的历史启蒙。  实际上,就连二月河这个笔名,也带着浓浓的浪漫色彩:他
美国时间6月13日晚上,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市的甲骨文球馆,多伦多猛龙以114比110击败金州勇士,以4比2的总比分历史上首次获得NBA总冠军。  从严寒之地走出来的北境之王,称霸全联盟之后,最应该感谢的一个人就是莱昂纳德。  从圣安东尼奥到多伦多,从波波维奇王朝球队到被詹姆斯打到哭、大牌球星都不想去的球队,没有人会想到莱昂纳德能以一己之力改变NBA的格局。在马刺时,他打垮了詹姆斯和韦德建立的迈阿
“我们用什么哺育诗歌/用血里的铁锻打钉子/用骨头里的磷点燃油盏/用钉子和油盏/建造诗歌必要时……还须跑回失去的岁月/把自己的声音找回来。”(《我们用什么哺育诗歌》李瑛)  1926年,李瑛出生于一个铁路员工之家,一些父亲口头讲授的故事成为他最早打量到的文学的模样。后来,因为战争和父亲频繁调动的工作,他在颠沛流离里勉强读完了小学和初中。李瑛自述,童年给他的回忆是“充满蒸汽机车的喷气声和车轮碾动铁轨的
郑成月  56岁,河北省广平县公安局原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最早披露聂树斌案“一案两凶”的公安人员,过去11年一直为聂案平反奔走。  2016年12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第二巡回法庭对原审被告人聂树斌故意杀人、强奸妇女再审案公开宣判,宣告撤销原审判决,改判聂树斌无罪。    那几天,我在北京,住在航空航天宾馆。有几家报纸记者找我采访,我一边接受采访,一边等着电视看聂树斌平反的结果。最早是新华社发出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