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影响教学质量的学生学习困惑分析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ake840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现代高职教育秉承为社会需求服务、为学生需求服务的办学宗旨,本课题系统深入地研究高职生在英语信息化教学学习上的物质与精神困惑,主要包括学习认知系统与学习动力系统中的物质与精神困惑,从形成原因方面进行有效的理论分析,以期从根本上解决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顺利实施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成功铺平道路。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 高职英语 学习困惑
  一、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及意义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大学教育课堂,学生学习方式逐渐网络化、信息化,教师在探索教学方式的同时更加注重与网络、信息的结合。在这种教育大众化与时代信息化的背景下信息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多媒體、翻转课堂、微课、慕课在教学中大量应用。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针对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新教学模式广泛应用了现代信息技术,使得英语教学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学习真正实现了个性化、自主化。因此,高校英语教学有必要对教学理念进行不断地更新,更多地应用信息化技术,有效增强英语教学效果,实现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因此对教学理念不断更新在高校英语教育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信息化技术,并发挥其优势,使教学和信息化有机融合,从而形成新型的高校英语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实施:
  (一)课前准备
  发给学生与课文学习相关的音频视频或文档资料,便学生自主学习。
  (二)课堂教学
  可以采用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等形式在课堂或网络上进行教学和答疑。
  (三)课外学习
  在高校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课外学习方式更加多样化,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自由地选择学习内容和进度,还可以在网络上和学生老师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教学评估
  先进的信息技术为高校英语教学的教学评估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辅助设施,教师利用信息网络资源形成了教学检查和对教学资源阶段性评估的体系。
  二、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学习者困惑分析
  在英语信息化教学环境中,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代社会对于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信息化教学作为一场自上而下的教育模式,引领了一场教育革命。信息化教改模式的核心角色为学生,还有围绕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研究人员调查指出:大学生十分乐于接受新型教学模式,这就为自主学习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便利条件[1]。
  本实验以笔者所在的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为4个自然班(行管17301 17302,空乘17306,空乘17307),实验期限为两个学期。笔者以武职外院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为视角,针对大学生在信息化教学如多媒体、微课、慕课等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物质与精神困惑,基于原因和对策角度展开理论分析。
  笔者展开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获得了大量资料,基于多种工具展开数据分析。将调查问卷资料整理成表格、图表、百分比、频率等形式,全方位描述教学改革模式中师生教学情况,深入分析这些数据。在武职信息教学网络环境中,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软硬环境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对研究变量进行探究,确定相应的失调因素。最后,笔者依据研究变量有效综合所有量化、质化数据及材料,统一讨论这些变量,全方位阐述失调因素。
  基于调查问卷能够了解到,有110名学生不能就自主学习经验等与教师、同学展开交流,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为63.2%(Q14);122名学生经常自己解决自主学习中的困难,不会选择与教师、同学沟通,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为65.2%(Q15);23名学生认为其存在厌学征兆的时候,能够自己调整学习态度,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为11.5%(Q16);118名学生认为在语音语调方面十分糟糕,逃避使用英语交流,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为66.2%(Q17);112名学生表示自己难以果断地使用英语交流,需要在脑海中多次预演才会说,这部分学生所占的比重为63.0%(Q18)。整体来看,学习者表现出一些焦虑现象,有必要与教师、同学多交流。
  笔者展开深度访谈,结果表明在信息网络背景下,学生在自主学习时情绪并不稳定。部分学生有着焦虑感,具体如下:
  (一)物质条件方面的引起的困惑
  1.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主要载体——交互英语APP要在安卓系统的智能手机上完成。武职里面的部分学生来自农村,家庭经济条件不好,有些学生无力购买这种手机。
  2.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使用苹果手机,但其系统不能全面有效地支持交互英语学习。
  3.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无力购买电脑,难以直接完成信息化教学进程中的课前资料接收和课后在线完成课外学习。
  4.当前大部分高校还不能wifi校园全覆盖,单纯用流量进行手机交互英语学习会导致学生的学习成本和负担增加,从而学习受阻。
  (二)技术问题造成的焦虑情绪
  1.网络速度很慢。网络自主学习时有些情况下难以登录网站,有着较长的视频缓冲时间,一些莫名其妙的技术障碍,网页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刷新等。这些情况都影响学生的情绪,难以达到理想的英语学习效率。
  2.教学评估评分系统不够完善,有时不能公平公正地评判学生的真实水平,并且会出现闪退、数据丢失现象,这些都会打击学生的信心和耐心,造成精神忧虑,学习会变得消极。
  3.操作较为繁复。注册、登录、验证等较慢,让学生不满。
  (三)英语基础薄弱引起的焦虑情绪
  1.听力能力较弱。网络听力教学为自动或重复播放,这种被动学习的环境学生并不适应,感到一定的压力。
  2.不习惯机器阅读方式。在网络背景下,学生需要较快的阅读速度,对英文文本快速理解,一些学生难以应对。   3.口语沟通使得英语学习者面对开放性的环境。此时在机器前学生表现并不自如,比较排斥。
  4.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素养,而高职生,特别是理科生,因为英语基础差,学习习惯差,部分学生有懒散不爱学习的不良现象,进而造成英语学习不自信、自卑、不愿意自我创新展示,不积极参与学习讨论,破罐子破摔等精神困惑。
  综合调查情况发现,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难以自如地运用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为此需要加强培训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三、学生信息素养问题调查分析
  现阶段,学生要实现终身学习目标,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养。笔者以武职非英语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了解其使用网络资源查询英语学习信息与否,调查学生能否精准辨别、处理这类信息,相应的结果如下:在被调查学生中总共有13.9%的学生表示非常同意,有31.4%的学生表示基本同意,有25.1%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有20.8%的学生表示基本不同意,有7.6%的学生表示不同意。整体看,在被调查学生中有53.5%的学生对互联网资源没有充分利用,不能实现英语学习水平提高的目标。
  在学生信息网络环境中,笔者全方位调查了学生的学习观念,结果表明武职学生有着相对传统的语言学习观念,尽管都十分认同自主学习,网络环境有利于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不过当前学生并不具备自主学习方法,有着不好的自我效能感,不自信。在教改模式中,尽管学生意识到师生角色转变是关键的,依然渴望获得教师的指导,表现出极强的依赖性。学生并不会主动地学习英语,也没有相匹配的策略知识,没有主动制订学习计划,难以主动设定学习目标,缺乏自我监控、管理、评价的能力。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合作学习,不具备合作观念。整体来看,学生在自主学习观方面依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网络环境中,学生需要循序渐进地转变学习观念。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起到辅助的作用,引导学生实现学习态度的转变和学习动机的调节,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培养,让其真正具备自主观、合作观,获得更为理想的自主学习效果。
  四、结语
  信息化教学实践我国有很长路要走。高职英语教学使用该模式,还面临一些信息技术、评价体系、教师素养和学生素养与物质精神条件完善等方面的挑战。针对信息化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制定学生访谈纲要,探究学生学习物质与精神困惑原因并研究出相应对策,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促进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顺利推进,促进高职英语信息化教学改革的长效持久发展,为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改革提供理论支撑,进而指导教学实践。
  参考文獻:
  [1]何高大,范姣莲.大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外语学习的态度和效果的调查报告[J].外语电化教学,2004(3):81-85.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1):60-66.
  [3]沈书生,刘强,谢同祥.一种基于电子书包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中国电化教育,2013(12):107-111.
  [4]苏颖.高中翻转课堂自主学习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5.
  [5]王丽丽.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英语[J].英语教师,2015(11).
其他文献
(1昆明师专附属中学,云南 昆明 650000;2云南师范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  摘 要: 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具有传承经典,让经典走向大众的积极意义。白云译注的《史通》,准确把握和揭示《史通》的理论特色,题解扼要,注释简明,译文畅达,是研读《史通》的重要参考书,对于大众研读史学理论经典和传播古代史学批评遗产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史通》 译注
摘 要: 说明文教学常常教学内容单一,教学过程程式化,使得说明文课堂教学枯燥乏味,缺少审美。本文以《苏州园林》一课教学为例,阐述说明文教学可以从多方面注重审美,从而提高说明文的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说明文教学 审美 《苏州园林》  传统的说明文教学,教师一直死守说明文的一些文体知识,诸如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且课堂教学程序多半是先介绍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摘要:朱光潜在其早期美学著作中曾多次谈到日神精神,并运用日神精神阐释他对美学独到的想法。可以看出,日神精神已不仅仅是关于尼采美学思想的研究对象,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其《诗论》中似乎对尼采关于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偏向进行了“有意误读”,并将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其中,形成其独特的美学思想。以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为立足点,以儒道佛三家思想为基础,本文将横向比较朱光潜与鲁迅,纵向深入探究朱光潜的美学精神,兼浅谈
摘 要: 2016年高考英语全国卷(Ⅰ)整套试卷温和守正,个性创新,波澜不惊,但于无声处听惊雷,在不经意间突出了语篇,侧重了语用,强调了考查考生跨文化的英语交际能力,折射出较强的思想性、教育性、人文性和时代感,全面考查了考生的英语学科素养,体现了试题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关键词: 高考英语全国卷 试卷评析 备考启示  经过十年的安徽省高考自主命题,2016年的高考是回归全
摘 要: 刘慈欣的《三体》通过世界末日的地球文明与入侵的三体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较量,对人类社会伦理道德进行映射与反思。本文认为虽然《三体》是科幻小说,但是在其描写的文明较量中体现出诸如身份、情感、伦理道德等现实主义问题。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小说描写的生态、文明、人性三大维度探讨小说中人物在面临伦理困境时做出的伦理选择与人性诉求,以此反观人类在科学选择时代该何去何从。  关键词: 《
摘 要: 共产党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归根结底是党性的锤炼、心性的涵养。王阳明心学强调心性主体的自觉挺立,是“立根固本”之学。王阳明心学的基本命题: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良知学说、知行合一等,与“四讲四有”具有古今契合性、内在一致性,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宝贵文化资源。  关键词: 王阳明 心学 两学一做 四讲四有  “两学一做”的根本路径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本’在人心,内心净化、志向高
摘 要: 随着央视《中国诗词大会》栏目的播出,举国上下掀起一股学习和传播传统诗词的热潮。在重拾经典之余,我们必须认真审视当今中学语文课堂,看它是否给了诗词教学应有的一席之地。发现不足之后,教师应该不断探求学习诗词的正确途径,引领学生自觉亲近诗词,感悟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陶冶情操,争当有品位的一代新人。  关键词: 诗词 文化 育人  电视具有许多传统媒体难以企及的优势:覆盖面广、信息及时等。继《中
摘 要: 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个体差异大,总体水平较低,学习英语兴趣不浓厚。本文以高职汽车专业为例,探讨了基于专业应用和素质培养创造性使用教材导入汽车文化的途径和方法,使英语教学与专业学习相结合,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 高职英语教学 专业应用 素质培养 文化导入  文化是—种社会现象,具有独特的民族特征。在高职汽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基于专业应用和素质培
摘 要: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十育人”体系建设,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作为“十育人”体系的重要内容,其工作机制建设对于发挥管理和服务育人功能,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党和国家相关要求,就如何加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机制建设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管理育人 服务育人  根据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指示精神,围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
摘 要: 方方在2013年发表的《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引起广泛争议,本文以文本细读的方法,用西蒙娜·薇依提出的“拔根状态”与“扎根”概念来分析《涂自强的个人悲伤》中的乡土情结。乡村青年是乡村的未来,因此对乡村青年的书写可以看作是作家对乡村未来命运的思考,同时,对乡村知识分子进入城市后的个人结局的书写也反映出了当下文学创作者在边缘以外对自己写作意义的追寻。  关键词: “拔根” “扎根” 乡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