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探究

来源 :中国经贸·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ll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统计工作在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统计数据的质量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直接决定着统计工作是否能够顺利的开展,更是国家、企业进行统一规划、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本文主要从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着手,分析影响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进而提出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统计数据;影响因素;质量;对策
  一、统计数据质量在统计工作中的重要性
  1.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统计数据质量是保障统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能够保障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统计数据是否有效、真实,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统计结果,影响着统计报告的最终评判。统计信息是企业、政府部门进行策略研究分析的重要数据,能够最大程度的满足部门需求,因此统计数据质量具有适用性特点,是保障各部门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保障。
  2.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统计效率
  统计质量中存在的误差会直接影响到统计工作的最终结果,在统计工作中需要确保统计的准确性、及时性,对数据收集,数据分析都要精益求精,确保统计结果同统计目标的一致性。当然,一般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无差异化的,但一般可以通过对技术误差、抽样误差、加工整理误差、人为误差、范围误差等的控制,来控制统计中出现的偏差,提高统计质量。这对提高最终统计结果,保障统计数据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3.缩短统计工作周期,提高数据使用效率
  统计数据的精确度直接影响着统计质量,准确有效的统计数据有利于统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可以有效缩短整个统计工作周期,能够及时将统计数据进行发布,第一时间掌握和使用统计信息,可以大大提高统计数据的运用,确保整个统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影响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因素
  在统计工作中,存在诸多影响数据收集、分析的因素,这些因素成为制约基础统计数据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
  1.统计意识淡薄
  出现统计数据质量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统计意识比较淡薄。部分企业在进行统计工作中,没有对其进行高度关注,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是企业领导对统计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培养专业的统计人员从事统计工作的意识;第二是统计人员法制意识比较薄弱,没有认真履行统计职责,数据收集,数据填写比较随意,不能保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
  2.统计工作混乱
  统计工作混乱主要反应在统计基础工作方面。在进行数据统计过程中,统计人员不能保障统计数据来源的真实有效性,并且在进行数据记录方面不及时、不全面,原始数据的记录比较混乱,甚至出现数据拼凑,数据重叠等现象的发生,这就直接影响着数据统计工作的后续开展,大大降低了数据统计的客观真实性。另外,对于选取统计方法、范围、样本等没有统一规范,这些都是造成统计工作混乱,导致统计数据质量失真的影响因素。
  三、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的对策
  1.完善统计法制建设,提高法律意识
  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首先要为统计工作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不断健全完善内部统计法律制度建设,在进行统计工作中,要做按法律制度办事,有法必依、违法必究,为统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完善的法制建设有利于避免虚假、伪造、瞒报、私自更改统计数据资料的情况发生,避免违法乱纪行为的出现。
  2.完善统计制度,提高统计质量
  统计方法在整个统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统计的最终效果。要进一步跟进国家统计工作的“四大工程”建设。首先,加快基本单位名录库的完善,通过数据调查,对信息进行不断的更新,确保信息库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其次,对统计系统进行升级,不断适应信息采集软件系统和联网直报系统,通过联网系统,将数据录入、信息报送、数据查询有效统一,实现数据报送的快速高效;再次,要不断完善数据采集和数据处理平台建设,为统计工作提供制度建设、信息更改、数据审核、信息查询等服务;最后,进行企业一套表制度建设,以统计审核为指标,以信息原生指标为中心,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审核、数据加工,大大提高统计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高效性。
  3.提高统计人员综合素质,健全考核体系
  要想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就必须提高统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首先要加强统计机构建设,对统计部门人员素质进行考核;其次要对统计部门人员进行定时培训,提高业务水平,提升个人素质;再次要对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分析,找出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加强统计工作基础建设。
  四、结束语
  统计数据质量决定着统计的命运,是统计的生命线,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更是统计部门工作的重心和统计工作追求的目标。在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质量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大统计数据的考核力度,对统计数据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进行综合评估,另外要加强统计部门的审核力度,加大对统计指标的监管审核,努力让统计数据真实的反应客观实体。当然,在提高基础统计数据过程中,还需要各部门单位根据自身统计工作的特点进行具体探究,争取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数据统计制度,为提高基础数据质量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秀丽: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的思考[J]辽宁经济统计.2009.3.
  [2]谢兵堂:提高基层统计数据质量之我见[J]湖南统计信息网.2010.5.
其他文献
摘要:意向性被一般地被看成是意识的一种特征,但是这种概括太简单而不全面。其实,在意向性和意识研究的文献中,对意识和意向性的关系有不同说法。这些不同说法中尤以胡塞尔和塞尔为典型代表。胡塞尔将意向性看作严格意义上说明意识特性的东西,意识就是意向体验;而塞尔则将意向性仅看作意识的特征之一。他们在意识统一问题上的立场有相似之处,即都主张意识是统一的,但在统一的形式上有重大区别。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意识统一的
摘要:目前我国大部分制造业企业都已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并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考核工作中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从整个行业来看,其预算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制造业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制造业;预算管理;问题;措施  一、制造业预算管理的作用  1.预算管理能落实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  预算管理可以使制造业战略规划和年度经营目标得到很好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审计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如能够帮助企业遵循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组织内部的规章制度
摘要:上市公司盈余管理不仅是一个会计问题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它需要社会各相关部门联合起来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治理,以保证我国证券市场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通过研究与盈余管理相关的理论,追寻它背后的动机,分析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盈余管理行为,探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求解决对策。  关键词:盈余管理;上市公司;动机;现状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1.研究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盈
<正>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的建立和发展,垄断和反垄断立法作为市场经济体制下特有的法律问题,越来越多地得到学者们的重视和探讨。在传统的市场经济国家,其垄断问题主要集
摘要:文章分析了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特点,进而提出了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财务管理;困境;创新  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已经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具体表现在财务制度、财务管理目标、财务核算、财务风险等方面。创新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应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意识,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