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梅花开 香飘天涯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xiangtam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年6月和11月,于红梅分别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了两场二胡音乐会①。前者以浓郁传统特色的风格性作品为主,由扬琴或钢琴伴奏;后者全部为当代创作的二胡新作,由北京交响乐团协奏,谭利华指挥。圈内人深知,一位青年演奏家不足半年内在国家大剧院成功举办两场曲目、风格迥然不同的音乐会,并且引起音乐界的很大反响,期间还不断有出国演出任务,需要付出何等样艰辛代价以及驾驭演奏技巧与诠释作品功力,这并非是所有青年二胡演奏家都能达到的境域。因此,两场音乐会成为二胡音乐“传统”与“现代”交汇在红梅身上的一幅时代缩影。不啻如此,更为令人惊讶的是,在音乐界人气极旺却一向低调的于红梅多年来在世界各地许多著名音乐厅举办二胡音乐会,赢得了国际乐坛高度评价,连对她深有了解的笔者,也只知她经常出国而到底在哪些音乐厅演出,有着什么样国际声誉也所知甚少。红梅对于二胡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忘我境界,正如古诗所云:“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了。音乐理论界对表演艺术评论的实质是在评价演奏家、歌唱家、指挥家艺术成就及其时代高度的同时,揭示其中的规律性现象,以利于音乐文化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为此,笔者有了本文标题所示的写作动机与构想。
  于红梅二胡艺术的成长之路
  古今中外,从无“一夜成名”之演奏家。凡器乐演奏,若无十数年或数十年的刻苦磨练,均不足以成“家”。于红梅出生于山东济南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8岁学习二胡,师从二胡演奏家苏安国。1983年10月在第二届“泉城之秋”音乐会上展露音乐天份。当年笔者为《人民音乐》写的述评有这样一句话:“济南市少年宫11岁的于红梅二胡独奏《一枝花》,以纯净的音色和良好的乐感博得热烈的掌声。”1984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师从于张韶教授,直至1994年大学毕业,由学校保送攻读硕士研究生,导师为音乐史学家、二胡教育家蓝玉崧教授。蓝先生去世后,由刘长福教授执导;1996年提前获硕士学位,同年5月12日在北京音乐厅举办“于红梅硕士二胡音乐会”。音乐学家乔建中在追述听音乐会感受时说:“音乐会的成功犹如她作为演奏家、教育家举行一个完满的‘成年礼’。我当年的感叹是:又有一位杰出的二胡艺术家将从这里步入当代乐坛!”②于红梅毕业后留中央音乐学院任教。然而,她并未止步于此,除以二胡演奏、教学为主项,孜孜不倦、全力以赴外,还访遍名师,学习了板胡、坠胡、京胡、高胡等各种民族弓弦乐器,她认为这些器乐艺术既有共通又有相异之处,从中可以融会贯通,相得益彰。她向李恒教授、原野老师学习板胡;向前卫文工团吴永平老师学习坠胡;向中国京剧院国家一级琴师张素英、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奏员燕守平等京胡国手学习京胡。“学无常师”,使红梅尽得各家名师之精华。同时,于红梅藏而不露的性格也成为她艺术表现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尽管她2002年即开始随张素英学习京胡,音乐界却鲜为人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报幕于红梅演奏《夜深沉》时,作曲家刘文金恰好坐我身边,他惊讶地问:红梅会拉京胡?一曲既毕,全场轰动,掌声如潮,刘文金大为赞叹,对她的演奏给予了极高评价。乔建中著文以“完美精绝”称赞她的京胡演奏,说:“我们至少可以说,这是《夜深沉》‘红梅版’首次‘亮相’,她的演奏不是‘重版’、‘翻版’而是一个‘新版’,一个具有于红梅及其伴奏群体创造个性的《夜深沉》‘新版’。”③红梅自己则说:我不是在用京胡拉“京剧”,而是在用京胡表现音乐。她演奏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既京味十足,又极富现代音乐美感,亦在于传统与现代的相互渗透。仅此二例,可以说明于红梅对于中国弓弦乐器演奏艺术用情用心之专、之恒、之深。
  同时,于红梅对所有老师抱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心情。2007年9月10日教师节,她在中央音乐学院举办“难忘师恩——于红梅师生二胡音乐会”为张韶教授庆贺80诞辰,演出精彩,场面感人;逢年过节,无论老师在世与否,她总会去家中探望、问寒问暖。这些看似平常的细节,却反映着她的人品。同时,她在二胡教学中也获得了优异成绩。她教的附小、附中、大学本科以及硕士研究生总共已有三、四十人,其中许多学生在国际、国家级二胡大赛中获奖。如研究生卢姗姗于2008年6月在旧金山参加“飞扬世界杯中国国际民族器乐大赛”中荣获“总冠军”;本科生闫国威,附中学生李仓枭并列获“2010年敦煌杯中国青少年二胡大赛”专业青年组金奖;附中学生王楚婷,高白并列获专业少年组银奖等等。总之,外部环境的得天独厚,内在动力的进取精神,使于红梅在中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中成长为在海内外享有重要声誉的一位杰出的青年二胡演奏家。
  游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
  二胡艺术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色。20世纪上半叶以刘天华、华彦钧为代表的二胡艺术是一个传统的时代;下半叶以闵惠芬、王国潼为代表的二胡演奏艺术则开辟了传统与现代兼收并蓄的时代;21世纪以来,一批年轻二胡演奏家登上舞台,繁花似锦,争奇斗艳,展示了二胡演奏艺术多元化的时代特色。二胡艺术时代特色的标志,主要在于二胡音乐作品时代风格的转捩。于红梅曾说:(作曲家们)“横溢的才华,为二胡音乐写下了不朽的篇章,为演奏家施展抱负留下了无限的空间。”④因此,在促进二胡音乐发展的历程中,作曲家和演奏家是一种互动关系。二胡演奏家与作曲家合作交流的广度、积累演奏曲目的厚度以及表现诠释音乐的深度,决定着演奏家自身所能达到的时代高度。红梅多年来在演奏中合作过的作曲家有刘文金、赵季平、关乃忠、王建民、唐建平、谭盾、郭文景、杨立青、何占豪、刘湲、张小夫、吴厚元、石井真木(日)、关铭、朱毅等,这些作曲家创作的音乐作品,领引着当代二胡音乐多元化潮流新趋势。于红梅不仅演奏他们的新作,而且建立了深厚的人文情谊,在音乐中释放自己最大能量。例如,2008年5月汶川发生大地震,她在北京和刘文金先生商议决定在家乡济南举办“于红梅师生赈灾义演音乐会”,刘文金亲临参加并指挥作品,收入则全部捐献给地震灾区人民,这种强烈的艺术人文关怀精神,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反响与关注。⑤于红梅的二胡演奏曲目,传统作品并非只是“点缀”,她尽最大努力去学习与领悟其中的精髓与神韵。2009年出版CD《大圣遗音——刘天华十大名曲》是红梅高度重视传统的心血结晶;由民间唢呐曲牌改编的二胡曲《一枝花》,在她指下是那样乡音十足,韵味独到;2004年她在山东剧院演奏《二泉映月》,笔者和作曲家、指挥家景建树都出席聆听,我们共同的感受是那种奇特的音乐美感与艺术感染力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感人至深!这是我们一生中听到的最被感动的“二泉”演奏。音乐的奇妙之处与其说来自灵感,不如说来自灵魂——一个民族灵魂的呐喊。这是红梅二胡演奏艺术的极为可贵之处。红梅对现代二胡音乐作品的演奏与诠释,同样显示了作为新一代青年二胡演奏家的时代热情与追求。在一般人印象中,“现代”与“传统”往往是矛盾的对立物,从历史长远眼光审视,总体说来,前者是后者的继承与发展。红梅演奏的现代二胡曲,曲目广泛,形式多样,精品迭出,琳琅满目。她首演的现代二胡曲目即有唐建平二胡协奏曲《八阕》,关逎忠《第二二胡协奏曲——追梦京华》,张小夫《北海咏叹》(京胡与电子音乐),刘湲二胡协奏曲《穆桂英挂帅》,关铭《西口情韵》,朱毅二胡与交响乐队组曲《西域风情》等,从这些作品标题即能看出乐曲多种不同风格特色。音乐风格的把握与突破,是衡量演奏家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红梅演奏现代作品之众多,可谓不胜枚举,至今出版了14张个人演奏专辑,独奏专辑《红梅随想曲》荣获全国首届优秀文艺音像制品一等奖;《于红梅二胡协奏曲专辑》荣获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奖,二胡演奏艺术获“金唱片”奖荣誉者。于红梅目前达到二胡演奏艺术的时代高度,从传统与现代作品两个方面审视,均显示出一位青年二胡演奏家的悉心追求与不凡功力。   红梅的舞台演奏艺术,给人突出的印象是音乐总是那样精致,音色总是那样纯净,处理总是那样细腻,状态总是那样投入。一位演奏家在技巧表现达到无懈可击的时候,更高的境界便是音乐的理解与诠释,乃至成为音乐的“化身”。1999年春节正月初一,于红梅在中南海第一次为酷爱二胡的总书记江泽民演出,受到江总书记的很高评价。2000年“中国文化美国行”在林肯中心演出,于红梅演奏高胡与民乐队《梁祝》,江泽民高兴地称赞演出非常成功,说《梁祝》演得最好最精彩!刘文金在内地最早举办两场“个人作品音乐会”上(2005,中央音乐学院;2006,山东济南),由于红梅出演他的抗鼎之作——二胡协奏曲《长城随想》,将雄伟壮阔、刀光剑影、深情倾诉和气宇轩昂等多种复杂情绪表现得光彩四溢,一气呵成。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长朴东生和刘文金都赞扬了她二胡演奏的“大家风度”。近30年来,笔者记不清有多少次聆听了她的练琴和演奏,同时,也观赏过许多全国二胡演奏家的舞台演奏。越是如此,越是对她提出严格甚至苛刻的要求,不因“偏爱”而妄加赞扬或吹捧,即便她成绩斐然之时,依然说红梅在二胡艺术的路途上像登泰山一样,只是到中天门而已,如果迷恋于大千世界的诱惑,便再也不会有勇气和力量登临绝顶。笔者曾对她这样说过:“……应该每一场音乐会都是‘经典’,演奏的每一首作品也都是‘经典’,这才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准。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到最后一个音符的结束,技巧上无懈可击,表现上非常完美,而且演奏过程中不断地闪出亮点,让人回味无穷。你是有潜力做到的。”⑥红梅正越来越接近于这样的境界。二胡艺术无止境,于红梅满怀信心地游弋于传统和现代之间,向着更高的峰巅攀登。
  中国二胡音乐航船驰向世界
  中国二胡音乐的发展,目前虽不能说已是一件世界性的乐器,但已引起国际乐坛的瞩目,二胡演奏家在国际音乐交流中起到了“文化大使”的作用。于红梅多年来在世界各地的演出,在海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大影响。2000年,文化部“中国文化美国行”在美国纽约联合国议会大厅、林肯艺术中心、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芝加哥交响音乐厅、旧金山交响音乐厅等地举办音乐会,于红梅的高胡独奏《梁祝》(中央民族乐团伴奏)引起了国际乐坛重视;2001年,文化部“法国——中国文化年”在巴黎香榭里舍大剧院举行,她演奏《二泉映月》(中央民族乐团伴奏)进一步受到国际友人认可;2002年,她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于红梅二胡独奏音乐会”,成为第一位在此举办独奏音乐会的华人民族器乐演奏家。演奏曲目有《二泉映月》、《一枝花》、《阳光照耀着塔什库尔干》、《月夜》、《豫北叙事曲》、《兰花花叙事曲》、《查尔达什》、《双阕》、《空山鸟语》等二胡名作,取得了圆满成功。《纽约音乐会杂志》评论文章说:“于红梅是一位优美而热情的二胡演奏家。她是闻名于万里长城之外的极少数的二胡演奏家之一。”“于红梅用她大师级的演奏和畅通无阻的演奏精神震惊四座。”同年,又在美国波士顿哈佛大学,剑桥音乐厅举行“于红梅独奏音乐会”;2003年在法国巴黎Salar Cotot音乐厅举办独奏音乐会,法国总统蓬皮杜夫人亲自出席并宴请表示祝贺;2004年,在乌克兰利沃辅国际音乐节上演奏二胡协奏曲《红梅随想曲》,由李心草指挥,乌克兰利沃辅国际音乐节交响乐团协奏。演出完毕,全场听众起立鼓掌,她返场谢幕多达10次以上!国外听众惊异中国两根弦的弓弦乐器竟然有如此巨大的艺术魅力;2006年至2007年,红梅又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荷兰阿姆斯特丹音乐厅、德国慕尼黑音乐厅、瑞士卢塞恩音乐厅、埃及开罗音乐厅、瑞典斯德哥尔摩蓝色音乐厅(诺贝尔颁奖大厅)、瑞典赫尔辛基音乐厅、俄罗斯莫斯科国家歌剧院等国际著名的音乐厅演奏《第一二胡狂想曲》(王建民)、《穆桂英挂帅》(刘湲)等优秀作品;2008年再次应邀赴法国演出;在美国加州洛杉矶迪斯尼音乐厅举办“于红梅独奏音乐会”;2009年在加拿大卡尔加里和温哥华举办独奏音乐会。一般说来,国人皆以演奏家或演奏团体进入维也纳金色大厅视为最高荣誉。“圈内人”则了解,“金色大厅”只是一个以商业性为主的演出场地,而“卡内基音乐厅”等国际著名音乐厅却只接纳世界第一流的演奏家、歌唱家以及指挥家所率领的著名演奏团体。凡此种种,说明于红梅在国际乐坛所享有的声誉非同一般。
  此外,1999年,她的CD专辑《米胡》荣获在美国举办的Lndie Awarda“世界独立唱片大奖”之“最佳世界民族音乐奖”。这是此项音乐大奖设立30余年来第一位华人音乐家获此殊荣。2001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Pro Musicis Lnternational Award 国际评奖中又荣获“乐府国际音乐大奖”。2004年获得在香港举办的二胡大赛冠军。所有这些,使于红梅在国际乐坛名声大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被《纽约音乐会杂志》称为“体现中国当代音乐文化精神的演奏家。”
  在我国民族器乐中,二胡音乐是近百年来发展最为迅速、最有光彩的器乐品种之一。国际乐坛从中能够认知中国现代音乐文化的进步和繁荣。于红梅在世界众多著名音乐厅举行二胡独奏音乐会,受到听众的热情欢迎和报刊杂志的高度好评,对于展示中国二胡艺术现状和前景产生了重要的国际性影响。因此,从国内和海外两个聚焦点审视于红梅的二胡演奏艺术,更加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于红梅是二胡界一位勤奋好学的演奏家,不论怎样忙碌,每天练琴时间至少保持在两、三个小时以上,极少参加社会应酬活动。同时,一直注重于自身文化修养的提高,在社会较为浮躁的风气下更加难得。笔者最近观看一位青年钢琴家的音乐会,演奏颇为精彩,当演出结束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时,却插科打诨,显得格调低俗。于红梅6月6日在国家大剧院演出结束后,主持人请她说几句话时,她说了如下话语:“感谢大家在百忙中来聆听我的音乐会!有人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我认为生命也是时间的艺术。就像今晚,在我的音乐声中,我和大家共同度过了一个十分美好的夜晚,给我的人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人生确实如此,时光在匆匆流过,我们应该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奏响生命中的每一个音符。”生命是什么?各有各的不同解释。于红梅则选择了音乐。这是多么掷地有声的话语!这些话犹如她演奏的音乐一样,感人肺腑、令人难忘。
  祝愿于红梅在中国二胡音乐航船驰向世界、驰向未来的航程中,扬满风帆,劈风破浪,永远充满前进的活力与动力,达于自己毕生追求艺术完美的理想彼岸。
  ①这两场音乐会,分别是2010年6月6日在国家大剧院小剧场举办的“感动心弦——于红梅胡琴演奏会”和2010年11月28日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举办的“红梅花开——于红梅二胡独奏音乐会”。
  ②乔建中《追求完美的艺术境界——写在“于红梅胡琴演奏会”之后》,《中国民乐》2010年第7期。
  ③乔建中《“红梅”版的〈夜深沉〉》,《音乐周报》2010年6月16日,第6版。
  ④于红梅编订《二胡音乐会曲集》(1—3)“前言”,华乐出版社,2005年版。
  ⑤曲文静《艺术在大爱中升华——听“于红梅师生赈灾义演音乐会”引起的思考》,《人民音乐》2008年第12期。
  ⑥刘再生《致于红梅》(书信一则),《刘再生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3年版。
  刘再生 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 荣英涛)
其他文献
摘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现在的孩子自小在“众星捧月”中长大,自我意识较强,合作意识缺乏,被父母视为“小皇帝”、“小公主”,幼儿之间的合作互助行为甚为少见。更为多见的是孩子自私自利、霸道、专断行为等。幼儿既缺乏合作意识又缺乏合作能力,不会协商、不会合作,也不会交流。进入小学学习阶段以后,又以独立学习为主,集体活动合作相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小学语文的教育水平,培养孩子的创新理解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适当的运用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去讲解,融入诗人生活背景,详细的讲解,是为了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更快更容易的理解古诗的意思,也是最简单最直接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古诗学习;多媒体课件  中图分类号:G632.0?摇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9-0184-02  
摘要:面对学生作文素材缺乏的现状,与其求远,不如求近,教给学生从课本和读本中选取素材的方法,让课本、读本中的素材为我所用。教给学生从课本、读本中提炼素材,指导学生积累富有新颖性的素材,教给学生从多个角度表述一个素材,教给学生用多个素材来论证一个观点。  关键词:课本;读本;提炼;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3-0100-03  作为语
摘要:教师要抓住时机引导让学生说。让学生说得言之有序,言之有据。只有在数学教学中扎扎实实、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说数学”的能力,久而久之,既能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又能促进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如果长期坚持下去,学生必然会越来越敢说,越来越爱说,也越来越会说。  关键词:学生;数学;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
摘要: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笔者以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调查历届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分析当前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当今社会和企业对市场营销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情况,进而发现其中存在的差距。为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和对学生的培养模式创新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市场营销;人才;就业;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
摘要:课堂教学主要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学会学习的方法,进而达到锻炼思维的目的,而这在课堂上就是通过提问来实现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做到课堂有效性的提问很重要。有效提问,可以尽快将学生带进课文,渐渐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课文中不停思考,让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在培养学生口语能力的表达,使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不断增强,课堂信息的及时反馈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实际效果。本文提出这一问题及解决方法,以更
摘要:人的社会化,既是社会学的重要议题,也是教育学的根本归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因其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可以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成为推进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当代教育的内在诉求为切入点,论述“基础”课的价值归旨在于推进大学生社会化,并在当前的“基础”课教学中反思不足之处,探讨提升课程质量与时效性的方法,力求实现“基础”课的超越与重构。 
摘要:本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院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载体,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大连工业大学积极探索以教师教学评价优秀奖的评选带动本科教学质量的整体升华,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得到了教师和兄弟院校的赞誉和好评。  关键词:教学评价优秀奖;内涵建设;质量保障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8-0140-02  为了鼓
摘要:在“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这一核心工作中,我们发现幼儿的健康、科学、语言、艺术方面提高较快,但社会性情感、良好个性的形成以及交往合作方面还存在着不足。究其原因:是由于多数家长知识水平不高、亲子教育意识淡薄,家庭教育跟不上教育发展的水平所致。尤其大部分家长忽视了亲子教育的重要性,这对密切亲子关系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关键词:亲子;教育;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
摘要:《经济法》课程是经管类专业学生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选用的经济法教材必须具有适应经管类学生学习特点的特征。胡智强教授和颜运秋教授编写的《经济法》风格简练、观点鲜明、学术规范,不仅适用于经管类专业的《经济法》教学活动,还可以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领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参考。  关键词:经管类;经济法;教材;选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