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发酵时间奶酪光谱学性质的差异性分析

来源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发酵时间对奶酪产品营养组分和光谱学性质的影响规律.方法 采用理化分析、质构、紫外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等技术,对不同发酵期的2种奶酪产品(25 d和50 d)的主要组分和光谱学性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 与25 d奶酪相比,50 d奶酪产品中的水分、脂肪、蛋白质及可溶性糖含量呈极显著降低(P<0.01),而硬度、咀嚼性呈极显著增加(P<0.01).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2种奶酪的吸收峰存在差异,与蛋白质结构有关.核磁共振法分析表明发酵初期奶酪的自由水大量流失,后期以结合水为主.此外,不同溶剂提取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结果表明分级提取法下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存在吸收峰差异,与α,β-不饱和酸、酯或酰胺等物质有关,而分别提取法下石油醚提取液存在吸收峰差异,与风味物质饱和醛类化合物有关.结论 不同发酵期奶酪的光谱性质具有差异性,可以作为评价奶酪发酵期的特征指标.
其他文献
目的 建立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near infrared reflectance spectroscopy,NIRS)快速检测胶原肽粉核心功效成分低聚肽含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基于径向基神经网络(radial basis function neural network,RBFNN)的方法,分析比较了多元散射校正(multiple scatter calibration,MSC)、标准正态变换(standard normal variation,SNV)的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结合了主成分分析(principa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种功能化免疫磁性微球,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快速提取和检测花生和花生油中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方法 样品经过甲醇-水溶液(70:30,V:V)提取,1.6 mg免疫磁性微球富集净化,用1.00 mL甲醇洗脱,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50 mm×2.1 mm
目的 建立非靶向代谢组学法判别酱香习酒质量等级的方法.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UPLC-HRMS)结合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不同质量等级酱香习酒,筛选不同等级酒样的主要特征化合物,并建立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模型判别酱香习酒质量等级.运用Compound Discoverer 3.2代谢组
目的 探究新型复配制剂42%高效氟氯氰菊酯?噻虫胺悬浮剂在甘蓝上应用后的残留行为,并评估其膳食摄入风险.方法 甘蓝样品中的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采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多壁碳纳米管净化,经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分析,采用基质匹配外标校准法定量.结果 高效氟氯氰菊酯和噻虫胺在甘蓝中的平均回收率在80%~104%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elative s
肠道微生物是人体内最复杂和种群数量最多的微生物生态系统,无论是健康或者疾病状态下,人类的生理代谢特性都在时刻受到肠道菌群结构变化的影响.而肠道微生物组成和结构的变化也会影响宿主的健康,因此肠道微生物常被认为是人体的“隐形器官”.本文综述了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肠道微生物的主要生理功能、肠道微生物异常与相关疾病以及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主要因素,以期能够更好地解释肠道菌群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重要作用,并且为进一步理解肠道菌群与人体健康的关系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 建立一种简便的核桃脂肪酸测定方法.方法 将核桃仁研磨至膏状,然后直接进行甲酯制备,经毛细管柱气相色谱分析,用面积归一化法测定脂肪酸百分含量.对一个泡核桃(Juglans sigillata Dode)样品进行对比测定,用GB 5009.168—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脂肪酸的测定》中的归一化法和新方法分别平行测定20次,计算两组测定值之间的差异显著性,计算新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以检验新方法的准确性和精密度.结果 国家标准方法和新方法都检出了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 α-亚麻酸5种脂肪酸
目的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弛豫特性建立韧性饼干水分含量的预测模型,探讨LF-NMR无损快速预测韧性饼干水分含量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LF-NMR对韧性饼干的CMPG(Carr-Purcell-Meiboom-Gill)序列信号进行采集,利用直接干燥法检测韧性饼干中水分的实际含量,建立多元回归分析、K最邻值回归分析(K-nearest neighbor,KNN)和高斯过程回归(Gaussian process regre
目的 优化发芽糙米的工艺条件,提高糙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含量.方法 利用响应面法优化糙米发芽过程中的温度、时间和湿度,以最大程度地提高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总酚化合物(total phenolic compound,TPC)和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的含量.结果 最适的发芽温度、时间、湿度分别为20℃、14.2 h和80%,同时GABA、TPC和GSH的含量相较于未发芽糙米分别增加了1.83、2.10、1.13倍.结论 优化后的条件下,营养物质含
目的 制备铁/碳纳米复合材料(iron/carbon nanocomposites,Fe/Cs)@1-氨丙基-3-甲基咪唑盐离子液体(1-aminopropyl-3-methylimidazole salt ionic liquid,IL-NH2)/玻碳电极(glassy carbon electrode,GCE)传感器对肉制品中的氨基脲(semicarbazide,SEM)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合成具有核壳结构的Fe/Cs和IL-NH2,并以此为基质,制备新型的Fe/Cs@IL-NH2/GCE传感器.通过
目的 对当地常见的富锶蔬菜进行复核和人工种植,研究品种及环境因素对蔬菜中锶含量的影响规律.方法 针对前期调查中富锶植物的分布规律,对含锶量较高、生长迅速、便于多次采样的绿叶蔬菜进行大棚种植,并用富锶水浇灌,采样后测定锶含量.结果 所有检测的35种共229份蔬菜样品中,有9种蔬菜样品的平均含锶量超过1.0 mg/kg,与前期普查结果基本相符;其中,地皮菜鲜重含锶量5.17 mg/kg,显著高于其他蔬菜(P<0.05),小白菜和苋菜含锶量高于黄瓜和马铃薯(P0.05).结论 不同品种蔬菜富集锶的能力差异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