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治军,反败为胜

来源 :百家讲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dmerc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咸丰三年(1853年)起,曾国藩开始组建湘军。当时,清朝以汉兵为主的军队以营为单位,以绿旗为标志,故称绿营军。在组织湘军之前,曾国藩已对绿营军的风气有了极大的反感:绿营军士气低落、作风糜烂、军备松弛,表面上他们是朝廷的军队,实质上就是一群不入流的匪寇。
  为了建立一支优秀的军队,在一开始招兵买马时,曾国藩就做了精心准备。他坚持要求将领要不怕死、不计名利、吃苦耐劳。在士兵管理方面,曾国藩坚持一支部队不得在两地招兵的原则,因为来自同一地方的士兵更容易沟通,便于管理。同时,曾国藩要求招收山间农民,因为农民都是做事实在的人,他们容易教化,上手更快。
  无论怎样组建军队,无论采取什么措施,最终目标都是在战场上取得胜利。为了确保作战胜利,曾国藩制定了三条严格的军规。
  第一条军规,将清晨起床时间与开饭时间提前。曾国藩经过仔细观察发现,湘军之所队会在早晨就战败,是因为太平军非常勤快。太平军每天凌晨三四点钟起床,五点开饭,黎明时分发起攻击。而湘军起床晚,所以会被对方打得措手不及。改革之后,湘军全部黎明之前起床,黎明时分操练。为了给士兵们一个适应过程,曾国藩暂时不改开饭时间,操练之后再吃饭。经过一段时间磨合后,吃饭时间被调整到操练之前进行。这项改革成功之后,相军就再也没有在黎明时分吃过对方的亏了。
  第二条军规,详细制定扎营标准。经过与太平军的数次战斗后,曾国藩发现了湘军的另一个弱点——营盘扎得不牢实,甚至可以说非常不专业。因此,曾国藩和幕僚经过日夜商讨,最终制定出营盘安扎标准。
  曾国藩对每个将领严肃地申明,每到一地,必须要择地势高处扎营,而且要临近水源,两个要素缺一不可。他还要求,营垒建立之后,要在四周掘营壕,筑石墙。这是曾国藩应对战争的重要举措,因此他三令五申,要求将领和士兵严格执行,不能出半点儿差错。
  第三条军规,实施“站墙子”制度,就是站在石墙上盯风放哨。湘军最高管理层研讨后规定:扎营完毕,在起床之后和傍晚掌灯这两个时段分兵三成站岗放哨;夜里派一成人站墙子;如果在非常时期,夜里“站墙子”的人就增加到两成。这样一来,敌军来袭,总有一部分武装在岗的士兵迎战,再加上内外营壕的科学布置,敌人就是有万军之师,也不能轻易攻破湘军的营盘。
  通过建立以上三条军规,曾国藩为湘军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后他又制定了《营规二十二条》,这里面无所不包,从扎营、开仗到军械管理等都有严格的规定。
  为确保各项军规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曾国藩时时在军中对将士们进行口头教育。在注重教育的同时,曾国藩更强化执行,严明执法。他在第一次实施新军规大会上就明确指出:“如果有敢不遵从法令者,格杀勿论。”随后的一次战役中,曾国藩麾下一位名叫金松玲的将领违反军规致使战败。金松玲是曾国藩父母的救命恩人,曾国藩平日对他敬重有加。然而,面对众位将领的苦苦求情,曾国藩动情地说:“尽管你有恩于我,但你现在违背了军法,我实在难以留你。”随后将他斩首于辕门之外。
  从此,军中纪律更加严明,士兵们几乎做到了令行禁止。在以后的战斗中,曾国藩推行几乎苛刻的执行手段,新军规的实施让湘军一次次反败为胜。
  编辑/夕颜
其他文献
伟大的摄影艺术家尤金曾说:“一个微笑往往让你赢得整个世界。”对于这句话,我很有感触。  那是一个阴雨天,我和几位同学匆匆赶去上早自习。忽然,我耳边传来一个声音:“走路没长眼呀?真倒霉,一大清早就被溅了一身泥。”我吓了一大跳,转头一看,天呐,这人怎么满身是泥!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闯祸了,原来是我不小心踩着了一块松动的地面砖,泥水溅到了这位大哥哥身上。我想:这下我可遭殃了,他一定很生氣,赶紧道歉吧!于是
小时候,我蹒跚学步,父母一步一步领着我慢慢走,一步一步慢慢来;上学后,碰到我考试成绩不佳的时候,父母安慰我慢慢来:“学习一定要认真打好基础,现在成绩不好没关系,但你一定要努力,慢慢来!”然而,我总是不理解他们,只一味地提要求,有时甚至惹得他们大发雷霆。  记得有一次,我没考好,心烦气躁。父母看出我的不耐烦,开始“长篇大论”。我忍无可忍,和父母吵起来,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我带着满肚子的委屈摔门出走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在煤山上吊自杀。据史书所载,当时朝中自杀的大臣有二十余位;江南地区是文士聚集的地方,当崇祯吊死的消息传来之时,约有几百名文士用投水、绝食、自焚、上吊等方式为崇祯殉节。  大臣和文士们为皇帝自杀殉节,人们不会感到惊讶。令人惊讶的是,乞丐中也有为皇帝自杀殉节的。崇祯死亡的消息传到南京时,南京有个乞丐问一名书生:“先生知道北都之事吗?”那个书生说:“哀诏已经到了,
北宋的太医局是专门给京师百署、高等院校、驻京部队等单位官僚看病抓药的地方,里边的医生个个医术高超,技艺精湛。在太医局下边,有一个专门研制新药的机构叫药剂局。这个药剂局并不是专门为官僚服务的,而是面向全国研发、推广新药的,目的是造福社会、为百姓的健康服务。话虽如此,但哪头甜、哪头苦,药剂局领导比谁都清楚。百姓健康的事情虽大,但与自己的官位并没什么关系;若能巴结好权贵,自己的实惠将是大大的。  于是,
“江湖人士”莹妹妹  莹妹妹是何许人也?不论“黑道”还是“白道”,也甭管俊男还是靓女,你若是在赤壁一中“混”了些年头却还不认识莹妹妹的话,那——姑且不怪你,毕竟时间一去已是好几年。但如果你不知道莹妹妹是谁,还不赶紧来看我这篇《莹妹妹列传》的话,那你人生中可就要留下一大憾事喽!  莹妹妹,原名保密,身形娇小。不过,她那娇小的身形背后却有着一颗热辣的心。她走起路来蹦蹦跳,说起话来连珠炮。想当年,行走在
我的初中是在一所农村中学度过的。  在初二上学期,班上转来一位外地女生,名叫兰香。她并不十分美丽,眼中却透出光彩,身段苗条。  那时,我的作文一直颇受老师青睐。有一回我代表学校去参加市作文竞赛,结果不负众望,抱回了市作文竞赛的奖状,还喜获一支“英雄”牌钢笔。回来之后,我将钢笔借给兰香。兰香手抚钢笔,艳羡地抬头看我,双颊绽放出春天般明媚的笑容。我的脸瞬间灿若红云,心中也微波荡漾。  兰香文笔不错,读
太平天国将领洪宣娇是洪秀全同父异母的妹妹。洪父死后,儿女们各奔东西。洪宣娇加入了一个流浪艺人的团队,在戏班里,她学到了一身好武功,也出落得艳丽动人,成了戏班里的红角。一次,戏班来到广西武宣,当地殷实农家之子萧朝贵被洪宣娇迷住了,以50两纹银为她赎身。不久后,得知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和武宣一带传教,洪宣娇就鼓动萧朝贵一同投入哥哥的麾下。  参加了拜上帝会后,洪秀全见洪宣娇善于交际,就经常派她外出活动。洪
对宦官,用重刑  乾隆为防止宦官乱政,对犯错的宦官处罚得非常严厉:一般的都发配到东北为奴,最轻的也要罚俸三年。有个叫高云从的宦官泄露了乾隆对黄河水利的处理情况,乾隆勃然大怒,立刻将他处以剐刑。此外,乾隆还十分鼓励外朝大臣对宦官进行监督。一个九品的巡检张若瀛杖责一个在外胡作非为的宦官,乾隆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让张若瀛直接做了五品官。  皇帝帮忙训练革命军  有一次.孙中山在加拿大一家华侨餐厅吃饭.一位
姚涞是嘉靖二年(1523年)癸未科状元,他自幼就机灵聪慧。九岁那年,他的父亲姚镆负债累累,到了腊月底,债主都来逼债,有的人还带了铺盖住在他家,大有要不到钱就不走的架势。每天吵吵嚷嚷,情势甚为急迫。姚镆束手无策,任凭人家吵闹,成天赔着笑脸,转着圈儿地说好话。姚涞见父亲如此困窘,十分难受,冥思苦索,终于想出一个办法。  这天,姚涞突然向父亲要400文钱。姚镆问他要钱干什么。“偿债!”姚涞十分有把握地说
以下图文選载自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阳光秀美童书馆《去旅行》,定价108元。当当网独家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