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人口与森林资源协调发展刍议

来源 :人口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培育森林的阵地也主要在山区。40多年来,我国山区人口的增长远远快于城市及平原地区人口的增长。因此,如何实现我国山区人口与森林资源的协调发展,不仅是我国人口生态学的重要课题,而且是环境保护的现实议题。
其他文献
<正> 刘铮同志1930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新民县,早年就读于国立长白师范学院数学系。1948年刘铮同志冲破封锁,进入解放区华北大学学习,1950年开始在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担任计划统计系工业统计教研室副主任,为我国统计学建设和人才培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70年代初,中国人口过快增长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实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增长势在必
<正> 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对今天召开的高校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学术讨论会表示热烈祝贺。 目前,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经进入了资料全面汇总和深入分析研究阶段。前一时期,全国和各省陆续公布了这次普查的手工汇总主要数据,还公布了10%提前抽样汇总的结果,
<正> 人口压力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它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另一方面它又是人类文明的有力促进源之一。这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陆玉麒在来稿中提出的观点。作者从人口压力与农耕文明的产生,人口压力与人口迁移,人口压力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几方面,对人口压力及其后果尤其是正效应进行了考察。作者认为人口压力并不一定与人口
<正> 由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教师集体编写的《人口学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最近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大纲》包括人口理论、人口学方法及分支人口学科三大部分,共计24门课程。这是一本使人口学教学、人口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者使用的较完整、系统的著作与工具书。综观全书,笔者以为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1991年9月17日至21日,普格瓦什(Pugwash)第41届年会在北京举行。普会是1951年由美国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和英国哲学家罗素等发起的全球性的科学家组织,旨在以民间的名义讨论消除核战争威胁、争取裁军与国际和平等关系到人类安全和发展的重大问题,每年分别在各国召开一次。鉴于当前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本刊特将邬沧萍教授应该届年会邀请在开幕式上的主题发言介绍给读者。原稿为英文,发表时本刊略作删节。
<正> 出生率是人口统计的最基本指标之一,它是分析和研究人口发展趋势的基础,也是制定人口规划和评估其实施情况时常用的基本参数。本文根据1982年和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汇总资料,计算了全国和各省、市、自治区分孩次的出生率,并对其地区差异、变动趋势及其相关因素作了初步的分析;本文还根据1989年的多孩出生率及1981年和1989年之间多孩出生率的变化,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作了初步的分类。
<正> 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人口数量增长过快,依然是我国当前人口问题中的核心所在,而城市人口增长过快,特别是一些大城市人口膨胀问题更是突出焦点。北京市的人口增长问题,形势也十分严峻,从人口普查资料反映出的信息是:人口总量逐年增加,人口增长率高居全国各省市的前列,人
<正>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在任务重、时间紧、经费少、难点多的情况下进行的。与前三次人口普查相比,这次人口普查不仅人口基数空前增大,调查项目也增至21项,普查任务明显加重。如果从1989年5月国务院下达《关于进行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算起,到普查登记仅有一年多,比
<正> 1991年10月24日至26日,P04项目“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课题组在北京召开了“中国人口发展前景与对策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和河北大学等院校的代表就人口预测、人口发展与社会经济间的关系、人口与生态环境及人口控制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王積业教授、国家体制改革委员会李宗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