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人体脂肪干细胞体外培养生长特点比较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不同年龄段人体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培养的生长特点.方法 健康志愿者24例,年龄为26~45岁,按年龄分为4组:第1组6例,26~30岁;第2组6例,31~35岁;第3组6例,36~40岁;第4组6例,41~45岁.于不同年龄人体腹部皮下取用等量脂肪组织,胶原酶消化法分离、提取ADSCs,计数原代单核细胞数,记录细胞传代时间,观察传代细胞体外生长特点及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4组不同年龄段原代单核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细胞生长至80%融合时所需时间,第2组短于第3组、第3组短于第4组(P<0.05);第3组细胞处于增殖期的比例明显高于第4组(P<0.05);前3组与第4组相比,四甲基偶氮噻唑蓝细胞活性较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年龄段人体ADSCs体外培养细胞特性存在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加细胞的增殖能力降低,其中>40岁者的ADSCs增殖能力与年龄较小者相比,明显降低。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针对不同程度乳房下垂伴小乳房综合修复治疗的有效手术方法.方法 根据乳房下垂的轻重进行分度,针对不同的分度进行治疗.Ⅰ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胸大肌后间隙置入假体隆胸;Ⅱ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Ⅰ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Ⅲ度下垂伴小乳房,在Ⅱ度下垂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双环法多余皮肤切除、深层乳腺与胸大肌表面脱套剥离及乳腺组织悬吊固定;Ⅳ度下垂伴小乳房,应用直
1.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分别按下述3种格式之一标注。a.薛社普等指出棉酚从体内排泄缓慢。b.麦胶敏感性肠病的发病有3种机制参与。c.间质细胞cAMP含量测定方法见文献[7]。
期刊
目的 探讨应用锯齿线悬吊治疗下睑外翻植皮术后早期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瘢痕性下睑外翻接受植皮术后早期出现复发的6例患者(8只眼)进行治疗,将锯齿线从外眦点外上方刺入,缝挂部分颞深筋膜后,在紧邻睑缘的眼轮匝肌下走行,并于内眦点内上方缝挂部分眶骨膜后穿出皮肤.结果 6例患者,术后下睑复位良好,睑裂闭合自如,巩膜外露得到矫正,眼部不适症状明显好转.远期随访6~12个月,下睑外翻无复发,无双侧不对称、不平整
血管瘤是小儿常见的良性肿瘤,虽然目前治疗血管瘤的方法较多,但是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和后遗症也较多[1].我们自2009年以来,采用聚桂醇注射液局部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及血管畸形76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76例,男27例,女49例;年龄最小1个月,最大12岁,平均10个月.其中头面部血管瘤23例,血管畸形16例;四肢、躯干及会阴部血管瘤9例,血管畸形28例.瘤体最大面积10.0 cm×
期刊
目的 探讨半导体激光和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对不同类型皮肤脱毛的效果与并发症.方法 将1103例(1760部位)按皮肤类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使用半导体激光治疗,波长810 nm,脉宽400 ms,方形光斑12 mm×10 mm;另一组使用长脉冲翠绿宝石激光治疗,波长755 nm,脉宽20 ms,光斑直径12.5 mm,2次治疗间隔时间均为50~60 d.结果 两种治疗方法对不同类型的皮肤进行脱毛治疗,
目的 拟创用一种新的三维CT测量方法对先天性颅缝早闭头颅不对称性畸形患者进行诊断分析和手术疗效评价;同时,探讨该测量方法、指标与传统方法、指标相比的优缺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在传统的颅顶不对称指数(cranial vault asymmetry index,CVAI)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良的CVAI:前颅顶不对称指数(anterior cranial vault asymmetry index,ACV
自1992年Lovasconez等将内镜技术应用于除皱术并取得成功后,内镜技术在美容整形外科的应用得以迅速推广[1].随着内镜技术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应用的发展,要求行除皱美容术者的年龄越来越趋于年轻化,相对于传统除皱术所带来的创伤大、切口瘢痕长、并发症多等缺点,更多的美容就医者更乐于接受内镜技术操作[2].现将内镜技术在面部年轻化手术中的应用进展综述如下。
期刊
期刊
巨型先天性黑素细胞痣(giant congenital melanocytic nevu)简称巨痣(giant nevus),是一种以痣面积巨大为特征的先天性黑素痣,可分布在身体各处.巨痣致患儿外形丑陋,使患儿及其父母产生巨大心理负担.巨痣还有恶变可能,恶变率为4%~12%[1-3],恶变主要取决于痣的病理类型及大小.60%恶变是在第1个10年内,因此小儿巨痣的早期治疗非常必要.治疗目的:防止恶变
期刊
目的 依据中胚层疗法理念,观察真皮内注射二甲氨基乙醇(Dimethylaminoethano,DMAE)和复方氨基酸溶液(compound amino acid injection,AA)对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诱导的化学性衰老大鼠皮肤Ⅰ型和Ⅲ型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衰老对照组和衰老治疗组.衰老治疗组从注射D-gal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