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排土场阻水性对非工作帮边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来源 :煤炭科学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hong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坡稳定是确保露天矿开采安全、高效进行的重要因素.为研究胜利露天矿内排土场阻水性对岩体内渗流场及非工作帮边坡稳定性影响规律,以胜利露天矿采场非工作帮边坡为研究对象,利用排弃物孔隙度和渗透系数变化规律分析内排土场阻水机理形成原因;根据土力学知识对内排土场边坡垂直及平行层理方向渗透系数进行等效替代;通过GeoStudio软件SEEP/W模块建立模型,模拟内排前边坡内渗流路径及水位线分布情况;对相同边界条件下不同排土高度与宽度引起渗流场变化进行研究;分析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并耦合SLOP E/W模块进行边坡稳定性评价.结果表明:内排土场排弃物阻水性的形成是非工作帮内渗流场变化主要原因.受内排阻水影响,边坡孔隙水压力过渡区域变化范围增加,浅部土壤孔隙水压力基本维持在-10 kPa左右,土体接近饱和,局部为0,表现出上层滞水,坡顶有水渗出.随着滑移面向内排土场逐渐转移,边坡安全系数由初始状态增加至1.834并最终逐渐回落为1.673后趋于稳定,整体稳定性较内排前有所提高.
其他文献
蒙陕地区深部侏罗系煤层开采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矿井在开采期间面临顶板疏水难度大、排水系统压力大、掘进效率低、经济效益差等难题,提出“低位邻面截流、分区防控、层组治理”的水害防控思路,建立近距离煤层顶板水害立体防控方案和以单孔涌水量、钻孔水压力、静储量为指标的水害立体防控效果评价体系.以呼吉尔特矿区门克庆矿井3-1,2-2中煤近距离开采顶板水害防治为例,通过井上下钻探、物探立体探查手段,开展精细探查,建立和完善了井上、井下水文监测系统,在分析研究矿井顶板含隔水层沉积地质展布情况、富水异常区分布范围及层段和地下
专业知识的总结提取是现代信息时代的研究热点,在医疗领域中就诊医生的选择一直是导医系统中的一个典型问题,时常会出现患者在挂号时,无法从系统中上百个医治领域相似的医生信息中,准确地选择到与自己症状与疾病最匹配的医生的情况,挂错号、挂号困难的问题时有发生。针对这样的问题,本文根据一家具体的市级医院的需求为背景进行分析,从实际出发,结合手中的门诊病历数据以及互联网权威网站爬取的数据研究并开发出一套基于知识
对多个目标进行建模是推荐系统的常见需要。例如,用户收听歌曲后可能产生收藏、下载、分享等多种行为反馈,不同行为反馈代表该歌曲满足了用户不同层面的需求,并且每种行为反馈对于不同的用户代表不同的意义。只对某一种行为反馈进行单目标优化的推荐算法难以全面地满足不同用户的需要,所以有必要设计推荐算法对用户不同类型的行为反馈进行多目标优化学习。近年来多任务学习已成为解决此类需求的标准方法。目前提出的多任务推荐模
“以水定城沿河而居”,河流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的推进,出于对城市规划、防洪排涝、生态、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的考量,对城市的部分河道进行了改线。该类项目往往具有影响范围广、投资金额大、工程技术复杂等特点,且涉及征地、移民和拆迁等棘手问题,容易引发社会矛盾。本文从风险管理基本理论和国内外研究情况着手,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并对专家、政府机关及其他企业等开展问
为了确定冲击地压矿井回采工作面合理的回采速度,通过分析冲击地压监测数据、冲击显现与工作面回采速度关联性,研究工作面见方效应、顶板预裂爆破、小煤柱护巷工艺、保护层开采等对工作面回采速度的影响,探索工作面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推采速度的确定方法.结果表明:冲击地压矿井合理回采速度的确定需要坚持“一矿一策、一面一策”的基本原则;在工作面见方等强冲击危险区域可依据实际监测数据及动力显现分析结果,选择动载扰动最小的回采速度作为安全回采速度;顶板预裂爆破、小煤柱护巷工艺、保护层开采等措施有利于降低工作面动载诱冲风险,在确保
煤系中煤层气、致密砂岩气和页岩气叠置组合极具开发潜力,但具有赋存类型多样、成藏组合类型复杂、储层力学性质和工程响应差异大等特点,探索煤系“三气”共探共采技术是实现煤系气经济高效开发的必然要求.研究煤系气储层特征,合理选择目标层位,确定射孔位置,优化压裂施工工艺和参数,实现多类型产气层均衡改造,可最大限度降低层间干扰,充分释放多产气层组的整体产气潜力.本文以鸡西盆地梨树井田HJD1井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煤系泥质岩和煤系致密砂岩互层发育段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煤系非常规天然气储层特征,优选了煤系气开发有利层
含水煤岩层的下向瓦斯抽采钻孔中一般会积存大量的水,造成钻孔堵塞和有效气流断面减小,影响煤层瓦斯运移产出和钻孔孔壁的稳定性,严重制约了瓦斯抽采效果.为解决含水煤岩层下向瓦斯抽采钻孔的积水问题,采用多孔并联自动抽排水工艺,开发了下向抽采钻孔自动抽排水系统,设计了多孔并联的排水管路布置方式,通过将排水管路下入钻孔内,并利用集排水管路实现多个下向抽采钻孔排水管路并联,在矿用隔爆兼本安型可编程控制箱控制矿用电动阀和矿用排水泵协调工作下,实现多个下向抽采钻孔自动循环排水操作,该技术克服了压风排水对钻孔稳定性影响和煤渣
从系统监测和人工检测2个方面对现有综采工作面甲烷监测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工作面现有甲烷传感器体积、功耗大,移动、维护困难和设备成本高等问题,在物联网技术和边缘计算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微功耗甲烷数据采集、微功耗传感终端定位、无线数据传输和终端自供电4种关键技术和开发微功耗甲烷感知终端的思路,并提出了4种关键技术的具体技术指标和性能要求.针对监控系统工作面区域甲烷监测点少,人工检测甲烷数据实时性、可读性和共享性不足的问题,以工作面区域落煤甲烷涌出、煤壁甲烷涌出和采空区甲烷涌出三大主要涌出特征为基础,结合现
针对深埋巷道开挖后煤帮发生的拉裂-剪切式片帮,根据摩尔-库伦准则和片帮体极限平衡方程,建立了深埋巷道片帮体在支承压力、自重应力、后缘拉力及剪切面上滑移力共同作用下的受力模型,并基于片帮体的极限平衡条件推导了片帮体的前缘高度、后缘拉裂深度及水平坍塌宽度等关键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讨论了帮部岩体的黏聚力、内摩擦角、抗拉强度和水平坍塌宽度对片帮体后缘拉裂深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巷道帮部发生拉裂-剪切式片帮时的后缘拉裂深度与帮部煤体的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呈正相关关系,与巷道帮部煤体的抗拉强度和片帮体的水平坍塌宽度呈负相关
随着航线数量的不断增长和机场进离场交通的日渐繁忙,因管制压力造成的离场阶段改平飞行导致了飞机非必需的燃油消耗,为航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上的损失.为了减少平飞并实现快速离场,基于性能的导航(PBN)模式下的连续爬升运行(CCO)成为解决该问题的方式.介绍了BADA飞机性能模型的构建方法,并使用性能模型对CCO进行设计,并提出了前后CCO离场可能产生的冲突和解脱方法,结合实际航线对爬升时间和油耗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显示CCO离场能够缩短爬升时间,减少燃油消耗;在冲突发生时通过速度调整可以比阶梯爬升的方式更有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