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是否要摒弃语文味

来源 :教师·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716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常在听公开课或评优课的时候,听到有权威老师点评时讲到要创建高效课堂,可是在讨论如何创建高效课堂时,结果听到的往往是将课堂问题化、将答案模式化。这种教学方式确实可以暂时提高学生的成绩,但是语文课堂的味道却逐渐消失。创建高效课堂是否要以语文味的缺失作为代价呢?
  语文味的缺失在诗歌教学中尤为明显。老师讲解一首诗词,总是要设定几个题目,然后再探究诗歌鉴赏题的答题模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慢慢地走上了正轨,掌握了每种题目的所谓答题技巧,可是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那些激荡人心的诗歌成了训练答题技巧的工具,逐渐地失去了它的味道。原本喜欢诗词的学生在经过这样一番“狂轰滥炸”后,再也提不起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了。
  在文言文教学中,老师常常把实虚词作为教学重点,这是因为考试的重点是掌握文言文中的实虚词,当然学生也就功利性地紧抓文言字词。大部分人认为高效课堂就是老师通过学生自主研究文中的知识点,学生提出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老师在课堂及时解惑并对知识点进行检测,这样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但是我对此存在两点疑惑:一是学生提出的往往是一些偏僻的词语,老师讲解这些词语,学生固然有所得,但是往往容易造成一种极端,忽视了文中最基本的词语;二是学生学完了文章之后,对文章好在哪里,学生语焉不详。千古佳作就这样在字词总结中悄然结束,文章真正的内涵、真正的韵味学生却一点都不了解。如果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学生确实能掌握每一篇文章的词语,可是它的精髓,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都会被这种教学冲淡,学生失去了原有的阅读兴趣,觉得索然无味。长此以往,语文失去了它的味道,学生便慢慢地厌弃了语文。所以当我们在抱怨学生不喜欢语文,不舍得在语文上花时间时,我们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我们做了什么,是否是我们亲手将语文送上了“断头台”。
  现代文阅读教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好好的一篇现代文,被肢解成供学生应付考试的阅读材料。学生课文还没来得及读熟悉,就忙着回答老师设定的问题,至于文字的韵味,文字里包含的形象、情感、情节以及文字背后的想象空间全都烟消云散,摆在学生面前的只是文章的“骨架”。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怎样才算是真正地与文本、与学生对话呢?我认为教师与学生对话来自教者本身对文本研读的程度。一节有效的语文课首先要看教师对教材理解的深度、宽度和广度,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成为一个谙熟一切的向导,在前边引领着,提示着,点拨着;学生才能既看到文本表面的风景,又领略到文本背后的绚丽。语文课堂如何做到既高效又不失语文味呢?
  一、备出语文味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要想真正地上好语文课,必须要学会解读文本,走进文本,要深入挖掘教材,不能片面地停留在文本的表面,要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只有钻研出语文的味道来,才能上出带有语文味道的课来。”作为语文老师,首先在备课时不能过分依赖教参,还要让各种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应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和字面上的文本及文本后面的作者认真对话,静心凝神地加以研读,做好解读文本的第一人。教师的高屋建瓴,方可引导学生正确解读课文,让阅读教学回归语文教学的本真状态——让学生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下,主观能动地“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
  二、读出语文味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体验品味。可见,朗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好语文的重要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但是这优美的语句、丰富的情感,不会无端地自己植入学生的心田,也不会单凭教师的教来达到目的,而要靠学生自己用心体会,在教师教的基础上,自己领悟、体验出来,而这领悟、体验最基本的途径就是“读”。因此,对于情趣盎然的文章,一定要“读”占鳌头,要充分地读,多样地读,逐层深入地读。叶圣陶曾经说过:“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教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
  三、品出语文味
  字词教学——咬文嚼字咀嚼语文味,文本教学——入情入境体会语文味。文章中的好词好句只有细嚼慢咽才能品出芳香的语文味,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赏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学生才能更好地读出味道来,才会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文本教学要让学生入情入境,推敲感悟课文语言,培养学生锤炼语言的良好习惯,浓化课堂教学的“语文味”。品读词句和赏析语言不仅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走进作者内心,获得与作者、文本的感情共鸣,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还可以在对语言文字进行揣摩、推敲、咀嚼、鉴赏的过程中获得美感与语感。同时,品味语言的过程,也是学生学习语言,规范语言表达,内化文本语言的过程。
  创建高效的语文课堂绝不能因为高效而失味,也绝不能因为有味而无效。充盈语文味的高效课堂是我们追寻的理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州中学)
其他文献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巧妙地设计提问方式,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设计
浙江省教育学院省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充分利用现有国际交流平台——中德教育研究所、浙派名师名校长培养项目扎实推进国际学术交流。3月23日,台湾屏东教育大学的徐伟民
本文针对北部湾地区社会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的调查以及培养目标的审视,依照新的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就社会体育专业的培养目标重新定位和设计,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0 引言心房纤颤(AF)是引起老年人脑梗死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其能够增加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故将我科10年来收治的127例老年AF患者,其中28例伴发脑梗死的临床表现、ECG
本试验通过对液体苗床肥应用,结果表明施用液体苗床肥处理苗期茎基宽比对照宽0.03厘米,液体苗床肥具有壮苗,增加水稻分蘖,促熟、较好地增加水稻产量作用。 The results show
Sahara沙粒综合征是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削术(LASIK)后发生于角膜板层间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通常出现于术后1~6天,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据国外研究其病因与手术环境的污染有关
本文结合工程实际,利用平面弹塑性有限元对边坡进行分析,引进能量准则评价边坡稳定性,解决了用弹塑性有限元研究边坡稳定性的评价方法,是颇具有意义的尝试。
矿山储量动态检测是掌握矿山地质条件和储量变化情况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矿山企业珍惜和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推进国土资源管理职能全面到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重介绍了矿山测量在储量动态检测中的实际运用,客观详细提出了搞好此项工作的新的理论、新工作方法。
本文扼要介绍了锡矿山矿务局矿石损失贫化管理工作的发展与现状、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及其取得的经济效益、并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摘 要:诵读国学经典,能让小学生体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在诵读中感受中华美德的熏陶,明礼立德。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语文课堂及国学经典诵读社团活动,通过增厚教师的文学底蕴、用故事导入、借助多媒体渲染、形式多样地诵读等途径,带领孩子们走进经典作品,品悟古典文化,寻找适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方法,让快乐诵读伴随孩子的成长。  关键词:国学;诵读;快乐  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