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寒地区高校宿舍夏季自然通风热舒适性研究

来源 :建筑热能通风空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dgb54gh4hg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严寒地区某高校学生宿舍为研究对象,采用现场测试,问卷调查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宿舍内自然通风状态下气流组织状况及室内人员热舒适性进行研究.通过现场测试,测试期间室内平均风速为0.14 m/s,风速低于热舒适标准的要求值.对232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学生对宿舍内热环境总体感觉较不舒适,不舒适的比例达73.2%.通过Fluent软件模拟得出:外窗进口风速v=1 m/s的自然通风即可满足宿舍内通风要求.经过综合分析得出,夏季宿舍内较适宜的平均气流速度为0.28~0.32 m/s.
其他文献
为了探讨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不同连接方式对其冷却性能的影响,搭建了风冷蒸发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模型实验系统,开展了复合型塔在风冷翅片管与蒸发冷光盘管串联与并联时冷却性能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并联式复合型冷却塔冷却性能随着空气流量,喷淋水流量及气水比的增加而增强,与串联式相比,其受这三个参数的影响更小.冷却水流量的增大使得串联式与并联式的冷却效率均减小,其对并联式的影响更大.在其他工况相同的情况下,串联式复合型横流闭式冷却塔的冷却效率比并联式高3.5%~9%.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分析了办公建筑碰撞射流通风的室内温度分布,热舒适性和能耗等热环境特征.结果 表明,碰撞射流送风参数Lm从1.73减小至0.76时,室内温度分布存在从均匀分布到温度分层的变化过程,且Lm越小,温度分层现象更加明显.送风口附近的人员具有较强吹风感,人员工位布置应避免正对送风口,并尽量保证1.2 m以上的送风口距离.此外,本文建立了能量利用率η的拟合公式,可用于评估不同送风参数下办公建筑碰撞射流通风系统的节能潜力.
航站楼等公共交通建筑中,客流特征是影响实际负荷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以某航站楼的历史运行数据为基础,建立了基于随机森林的负荷预测模型,对时间、室外气象参数、客流统计数据进一步拆解得到24 h特征、星期特征、逗留人数、室外空气焓值,结合历史负荷预测空调负荷,并对不同特征组合下的模型性能进行对比.结果 表明:引入逗留人数、前1h内的历史负荷、室外空气焓值作为输入特征对于负荷预测模型的性能有显著提升.在选择恰当的输入特征前提下,随着输入特征维度增加,随机森林模型的训练效率更高,对空调负荷的预测性能更好.
本文通过对河北、河南两个省典型村镇的现场测试和主观问卷调研,对煤炉采暖、空调采暖、燃气炉采暖、土暖气采暖、电热膜采暖5种采暖方式下农村住宅建筑室内CO2、PM10、PM2.5、VOCs、HCHO浓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主观问卷结果,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室内空气品质进行评价.结果 表明以燃煤为主的燃煤炉及土暖气采暖方式室内空气品质最差,室内PM2.5及VOCs浓度超标率达80%、29%,空调、电热膜的电采暖方式室内空气品质较佳.为寒冷地区农村住宅建筑冬季采暖方式的选则提供参考方向.
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通过PHOENICS分别对辐射地板与置换通风(DV),层式通风(SV)和混合通风(MV)相结合的复合系统进行模拟分析.得出不同地板温度,送风方式以及送风参数的室内速度和温度分布.结果 表明在不考虑室内污染物的情况下,通过改变送风温度,速度以及地板温度时,置换通风中由垂直温差引起的竖直不满意率略高于其他通风方式.地辐射与不同通风方式相结合的复合系统均可以达到较好的热舒适.
详细介绍了某改建工程空调水系统的设计要点,分析了本系统的性能特征,以期能作为同类建筑空调系统设计的参考.
根据塔机预埋节施工的特点,利用专门设计的水平度调节工具和调节方法,实现对预埋节水平度进行简便、精确的调整,通过对预埋施工全过程的有效控制,将预埋节水平度可靠的控制在0.5/1000以内.使塔机预埋节固定式底架结构的优良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杜绝因预埋节水平度超标导致的不良后果的出现.
根据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调度方式和厂房通风流程的特点,提出将进风洞末端的空气温度作为控制电站通风空调系统运行方案转换的参数,按照满足所有场所的温度参数不超过设计值的原则,推导出通风和空调方案转换的临界温度的计算方法,给出了各温度阶段对应的通风空调运行方案.以南方某装机容量为1200MW的抽水蓄能电站为例,根据计算所得的临界温度,将进风洞末端全年空气温度划分为4个温度阶段,得到优化后的运行方案,其年运行费用将显著下降.
本文为探究山坡风对城市街区内的通风状况的影响,模拟了在不同山坡角度或不同建筑物高度下城市街区内的流场,温度场和空气龄分布,并通过与风洞试验对比验证了本研究数值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果 表明:山坡风在不同山坡角度或不同建筑物高度下,对城市街区内的通风状况有极大的不同.山坡角度越大,山坡风对城市街区能起到很好的降温和改善通风的作用.建筑高度的越高,城市街区内会出现大量的热量堆积,街谷内的通风换气速率有明显的下降.由于冷空气堆积区的存在,街区前端的通风状况要始终优于街区末端.
“双碳”背景下,结合上海对现有数据中心节能挖潜要求,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数据中心进行关键节能技术措施的测试验证,总结其适用场景和节能效果,为后续制定节能措施和确定节能目标做好样本积累和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