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地对高校师范生的视觉素养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宏观、微观两方面提出可行性的培养方案。
关键词 师范生;视觉信息;视觉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33-0056-02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Visual Literacy//Peng Wenxiu, Lai Sujun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analyses round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visual literacy, then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cultivation schemes from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way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visual information; visual literacy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China 434023
1 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笔者通过网上在线和面对面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以此获得高校师范生视觉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访谈分析所得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以长江大学在校师范生为主,年级覆盖大二、大三和大四,专业分布在教育技术学、物理学、历史、中文和美术等师范类专业。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访谈了解到:访谈对象对视觉素养都不甚了解,有很多人甚至没听说过这个概念,能够理解视觉素养内涵的只有2个,但也不能很清晰地准确表达;在课程开设方面,各专业每周基本安排2节以上有关视觉文化方面的课程,开设课程根据专业不同而各有差异,其中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像编辑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据访谈了解,很多学生对这些所开的课程兴趣并不大。
2.2 问卷统计分析
1)各年级、各专业视觉素养现状的共性分析。
①视觉素养的基本认识不足。调查显示,75.8%的高校师范生连视觉素养的概念都没有听说过,足见高校师范生对视觉素养的陌生与不解。24.2%的人听说过视觉素养的概念,但是对其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即使个别视觉素养表现较好的人,对视觉素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了解。
②视觉信息的偏好表现强烈。在调查问及爱读什么样的书时,53.2%的人选配有插图的书,37.9%的人表示无所谓,仅有8.9%的人选了无插图的书。对于网络新闻的阅读喜好,3.2%的人选择文字新闻,8.4%的人选择图片新闻,选择视频新闻和图文结合新闻的比例分别是37.4%和51.6%。关于自己喜爱的电子产品的了解方式,调查显示有24.7%的人选择看产品说明书,21.6%的人会听服务员解说,23.2%的人通过看介绍产品的宣传片了解,40.0%的人选择自己操作来了解,还有5.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了解产品信息。由此看来,师范生对视觉信息的偏好表现强烈,配有插图的书、图文和视频新闻更容易得到读者或网友的青睐。
③视觉信息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在问及对交通路牌的识别情况时,只有58.4%的人正确选择了表示街道只供步行的标志。之所以不会看路牌,22%的人表示从未接触过路牌之类的图示,18%的人归为没有受过教师或家长的指导,44%的人说是路牌标识不清,还有14%的人嫌看路牌麻烦。由此反映出学生的视觉想象面较窄,对于路牌标识等日常视觉信息的教育和普及有待加强。
④视觉信息的评价能力相对微弱。调查显示,对于网络中浏览新闻真实性的判断,70.5%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几乎没有人持完全相信的态度,这说明大家在当今鱼龙混杂的视觉信息面前能够保持比较冷静的态度。当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时,选择追根溯源,查询图片源头和向内行请教的比例都是15.3%,7.4%的人会根据专业软件进行测试,41.1%的人选择根据常识判断,还有34.7%的人表示不太会选择措施进行验证。对待确定有造假痕迹的新闻图片,有53.7%的人表示自己知道就行,37.9%的人会告诉亲朋好友,还有13.2%的人会将图片发布到网上,而反映给监管部门或发布图片的媒体的微乎其微。这说明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批判能力相对微弱,人们不屑或不愿去理会与自己利益不甚冲突的视觉信息。
⑤视觉素养的应用能力表现较好。当被问及“你能够使用哪些计算机软件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据统计能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比例分别是18.4%、13.5%和80.5%,有6.3%的人表示不会制作课件,还有3.2%的人表示会用其他的软件(如Premiere)来制作课件。由此可见,高校师范生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软件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的技术能力。
2)各年级、各专业视觉素养现状的差异性分析。
①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差异分析。调查显示,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差异性较大,高年级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媒介接触时间长度和使用频率都明显高于低年级和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
②视觉文化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差异分析。不同专业师范生对视觉文化相关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尽相同。每个专业针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但课程开设的层次性无从体现,略显杂乱。
③视觉素养培养方法意向的差异性分析。针对个人视觉素养的提高,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通过自己学习——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育软件的制作实践——顺其自然”,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很重视自身视觉素养的提高,希望对视觉素养课程有系统地学习。
3 培养方案的展望
3.1 宏观方面:促进整体环境的构建
首先,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应制定一些宏观机制,增加师资力量,开发提供优秀的视觉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社会、校园文化氛围,使视觉素养培养工作普及开展。其次,学校要加大师范生视觉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视觉素养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设适当的课外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视觉思维,鼓励视觉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此外,家庭对个人视觉知识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营造视觉培育的家庭环境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3.2 微观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系统提高
1)课程设置注重层次性。体现高校师范生视觉素养的指标之一就是对教育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在大学初期应先开设视觉素养培养的基础课程,如大学艺术等,引导师范生系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其开设摄影摄像、平面设计等课程,学会使用一些与课件制作、网站设计等相关的工具软件。除了专业课程的开设之外,更应积极地将视觉素养的培养整合到其他课程中,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同时,学校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具备设计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
2)注重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的差异性。当前高校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因此培养师范生的视觉素养不同于一般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不同类型的教师其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视觉素养的需求和接受水平上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比如:相对于中学教师,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儿童绘画和儿童视觉心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直觉;相对于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在技术图像(如地图、机械图纸等)的解读和撰写能力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而艺术科教师在对艺术图像(如宗教艺术、超现实主义绘画、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等)的解读方面又较普通文理学科教师的要求更高等[1]。
3)加强个人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调查发现,师范生对于加强自身学习意识和实践还是很重视的,这对于提高个人的视觉素养水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师范生在加强自身学习意识的同时,面对林林总总的视觉信息和五花八门的实践活动,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去参加些对自己视觉素养培育有益的活动,比如观摩电视、电影及广告作品等人工视觉信息,参观学校的各项绘画展览、摄影展览等。
参考文献
[1]陈显骏.中小学教师视觉素养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
关键词 师范生;视觉信息;视觉素养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0)33-0056-02
Study on Investigation and Cultivation of Normal School Students’ Visual Literacy//Peng Wenxiu, Lai Sujun
Abstract Through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s, the research analyses roundl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ormal school students’ visual literacy, then puts forward the feasible cultivation schemes from the macroscopic and microscopic ways on this basis.
Key words normal school students; visual information; visual literacy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Computer Science,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China 434023
1 调查方法和对象
本次调查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两种实证研究方法。在研究初期,笔者通过网上在线和面对面的方式对调查对象进行访谈,以此获得高校师范生视觉素养现状的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访谈分析所得结果有针对性地进行问卷设计。问卷调查共投放问卷200份,回收193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5%。调查对象以长江大学在校师范生为主,年级覆盖大二、大三和大四,专业分布在教育技术学、物理学、历史、中文和美术等师范类专业。问卷所得数据采用SPSS1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2 结果统计与分析
2.1 访谈结果分析
通过访谈了解到:访谈对象对视觉素养都不甚了解,有很多人甚至没听说过这个概念,能够理解视觉素养内涵的只有2个,但也不能很清晰地准确表达;在课程开设方面,各专业每周基本安排2节以上有关视觉文化方面的课程,开设课程根据专业不同而各有差异,其中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Flash动画制作、Photoshop图像编辑以及多媒体课件制作方面。据访谈了解,很多学生对这些所开的课程兴趣并不大。
2.2 问卷统计分析
1)各年级、各专业视觉素养现状的共性分析。
①视觉素养的基本认识不足。调查显示,75.8%的高校师范生连视觉素养的概念都没有听说过,足见高校师范生对视觉素养的陌生与不解。24.2%的人听说过视觉素养的概念,但是对其认识存在较大的偏差。即使个别视觉素养表现较好的人,对视觉素养也没有形成系统的了解。
②视觉信息的偏好表现强烈。在调查问及爱读什么样的书时,53.2%的人选配有插图的书,37.9%的人表示无所谓,仅有8.9%的人选了无插图的书。对于网络新闻的阅读喜好,3.2%的人选择文字新闻,8.4%的人选择图片新闻,选择视频新闻和图文结合新闻的比例分别是37.4%和51.6%。关于自己喜爱的电子产品的了解方式,调查显示有24.7%的人选择看产品说明书,21.6%的人会听服务员解说,23.2%的人通过看介绍产品的宣传片了解,40.0%的人选择自己操作来了解,还有5.8%的人选择其他方式了解产品信息。由此看来,师范生对视觉信息的偏好表现强烈,配有插图的书、图文和视频新闻更容易得到读者或网友的青睐。
③视觉信息的解读能力有待提高。在问及对交通路牌的识别情况时,只有58.4%的人正确选择了表示街道只供步行的标志。之所以不会看路牌,22%的人表示从未接触过路牌之类的图示,18%的人归为没有受过教师或家长的指导,44%的人说是路牌标识不清,还有14%的人嫌看路牌麻烦。由此反映出学生的视觉想象面较窄,对于路牌标识等日常视觉信息的教育和普及有待加强。
④视觉信息的评价能力相对微弱。调查显示,对于网络中浏览新闻真实性的判断,70.5%的人选择视情况而定,几乎没有人持完全相信的态度,这说明大家在当今鱼龙混杂的视觉信息面前能够保持比较冷静的态度。当新闻图片的真实性值得怀疑时,选择追根溯源,查询图片源头和向内行请教的比例都是15.3%,7.4%的人会根据专业软件进行测试,41.1%的人选择根据常识判断,还有34.7%的人表示不太会选择措施进行验证。对待确定有造假痕迹的新闻图片,有53.7%的人表示自己知道就行,37.9%的人会告诉亲朋好友,还有13.2%的人会将图片发布到网上,而反映给监管部门或发布图片的媒体的微乎其微。这说明人们对视觉信息的批判能力相对微弱,人们不屑或不愿去理会与自己利益不甚冲突的视觉信息。
⑤视觉素养的应用能力表现较好。当被问及“你能够使用哪些计算机软件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据统计能使用Authorware、Flash、PowerPoint制作课件的比例分别是18.4%、13.5%和80.5%,有6.3%的人表示不会制作课件,还有3.2%的人表示会用其他的软件(如Premiere)来制作课件。由此可见,高校师范生具备一定的使用计算机软件表达自己的视觉感受的技术能力。
2)各年级、各专业视觉素养现状的差异性分析。
①媒介接触和使用情况差异分析。调查显示,不同专业和年级的学生对媒介的接触和使用情况差异性较大,高年级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媒介接触时间长度和使用频率都明显高于低年级和非计算机专业类学生。
②视觉文化相关课程开设情况差异分析。不同专业师范生对视觉文化相关课程开设的情况不尽相同。每个专业针对自己的培养目标而设计不同的教学课程,但课程开设的层次性无从体现,略显杂乱。
③视觉素养培养方法意向的差异性分析。针对个人视觉素养的提高,调查结果按其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通过自己学习——学校开设相关课程——教育软件的制作实践——顺其自然”,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很重视自身视觉素养的提高,希望对视觉素养课程有系统地学习。
3 培养方案的展望
3.1 宏观方面:促进整体环境的构建
首先,政府机关、教育部门应制定一些宏观机制,增加师资力量,开发提供优秀的视觉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社会、校园文化氛围,使视觉素养培养工作普及开展。其次,学校要加大师范生视觉素养培养的力度,建立系统完善的视觉素养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开设适当的课外活动,重点培养大学生的视觉思维,鼓励视觉理论与技能的学习。此外,家庭对个人视觉知识能力的培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构建良好的家庭艺术氛围,营造视觉培育的家庭环境是每个家长应尽的责任。
3.2 微观方面:多方位、多层次系统提高
1)课程设置注重层次性。体现高校师范生视觉素养的指标之一就是对教育资源的设计和开发。在大学初期应先开设视觉素养培养的基础课程,如大学艺术等,引导师范生系统学习相应的理论知识;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之上为其开设摄影摄像、平面设计等课程,学会使用一些与课件制作、网站设计等相关的工具软件。除了专业课程的开设之外,更应积极地将视觉素养的培养整合到其他课程中,贯穿到整个教育过程,多层次、多方面地开展。同时,学校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学以致用,使其具备设计和开发教育资源的能力。
2)注重培养目标、内容、方法的差异性。当前高校师范生是未来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主要力量,因此培养师范生的视觉素养不同于一般学生的视觉素养培养。不同类型的教师其工作性质和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在视觉素养的需求和接受水平上都存在不同的差异。比如:相对于中学教师,小学和幼儿园教师需要对儿童绘画和儿童视觉心理有更深入的了解和直觉;相对于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在技术图像(如地图、机械图纸等)的解读和撰写能力方面应该有更高的要求;而艺术科教师在对艺术图像(如宗教艺术、超现实主义绘画、抽象表现主义作品等)的解读方面又较普通文理学科教师的要求更高等[1]。
3)加强个人的学习意识和实践。调查发现,师范生对于加强自身学习意识和实践还是很重视的,这对于提高个人的视觉素养水平无疑是大有裨益的。但师范生在加强自身学习意识的同时,面对林林总总的视觉信息和五花八门的实践活动,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去参加些对自己视觉素养培育有益的活动,比如观摩电视、电影及广告作品等人工视觉信息,参观学校的各项绘画展览、摄影展览等。
参考文献
[1]陈显骏.中小学教师视觉素养校本培训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