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成因与分布规律

来源 :石油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xlt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资源丰富,但探明程度不高,为了拓展勘探领域,对盆地凝析油气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因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油气藏的分布规律,提出了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凝析油气主要来源于石炭系、二叠系、侏罗系气源岩,具有多层组含油气的特点.气藏类型主要为构造-岩性气藏,储层物性以低孔、低渗储层为主.凝析气藏类型按成因划分为油气同源热成因型和油气不同源气侵型.高—过成熟烃源灶对凝析油气分布起着决定性作用,断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起到良好的纵向调节作用,优势沉积相带对油气成藏的规模与分布具有局部控制作用.盆1井西凹陷及其周缘、沙湾凹陷西斜坡、南缘冲断带中段、滴水泉—五彩湾烃源槽及周缘、东道海子—吉木萨尔烃源槽及周缘是准噶尔盆地凝析气藏勘探的有利区.
其他文献
随着深层勘探工作推进,济阳坳陷古近系深层发现了以凝析油气为主的轻质原油油藏,展示了深层巨大的勘探潜力.通过对轻质原油油藏油气来源、储集空间、成藏过程解剖,明确了济阳坳陷轻质原油油藏勘探潜力.研究结果表明,济阳坳陷轻质原油油藏具有低密度、低黏度、低凝固点、高气油比的特征,原油呈黄色—无色,油藏一般呈埋深大、地层压力大、单井产能高的特点.综合分析证实轻质原油主要来自于深部沙河街组四段下亚段—孔店组高成熟烃源岩,具有较雄厚的资源基础;深层酸碱共控有效储层发育模式突破了深层高地温背景下有效孔隙欠发育的认识,证实4
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农业机械公司,美国万国农机公司一直意图抢占中国广阔的农机市场.1945年,时任国民政府农林部驻美代表的邹秉文,向美国万国农机公司提出了在华设立奖学金项目的 请求并获得万国农机董事会主席麦考密克(Harold Fowler McCormick)的慷慨应许.从1945年至1948年,万国农机奖学金共计全额资助了二十名中国农科和工程科学生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爱荷华州立大学攻读农业工程专业研究生并从事专业实习训练.1948年,这些农业工程专业的留学生回到中国,成为了中国第一代农业工程师.194
清代地丁田赋包括名义、应征、实征和实得等多种收入类型,各类型之间数额相差较大.康熙五十一年(1712)至雍正四年(1726)间,江苏实得田赋仅294万两,分别占名义田赋(402万两)的73.1%、应征田赋(362万两)的81.2%和实征田赋(326万两)的90.2%.从长期看,应征田赋从康熙时期的372万两下降到嘉庆时期的322万两,但实征田赋一直维持在307万两上下.应征田赋的降低、赋税征管制度的完善和以仓补税,使田赋完纳率(实征田赋占应征田赋比)明显提高.如不考虑币值变化且从长期来看,实征田赋规模保持
从白鲜皮(Cortex Dictamni)中分离纯化获得的白鲜皮多糖(Cortex Dictamni polysaccharides,CDPS),并经DE-AE柱分离得到两个多糖组分CDPS-1和CDPS-2,对其进行结构表征,同时考察CDPS的抗过敏活性.采用高效凝胶过滤色谱(GFC)、离子色谱(IC)、红外光谱(IR)对CDPS-1的分子质量,单糖组成和糖苷键类型进行分析.采用CCK-8法检测CDPS对RBL-2H3细胞的毒性;以C48/80诱导RBL-2H3细胞发生脱粒释放β氨基己糖苷酶(β-HEX
“水力磨坊案”是指水力磨坊因在用水的问题上与农田灌溉、水运之间产生矛盾而被拆毁的水案,在唐宋京畿是一个颇为突出的现象.水力磨坊的经营者多为官方或权势之家,水案的发生亦往往有帝王的诏令或躬身参与,是故相应的历史记载多见于正史君臣传记、政书或类书当中.“水力磨坊案”的历史书写突出表现在对“圣君良吏”人物形象的建构,而其作为事件的叙事完整性却存在缺陷.这一书写特点既彰显了唐宋王朝所秉承的“农本”政治文化,亦揭示了政治制度与政治行为即实际运作层面之间的复杂面相,从而使得水案本身具备了丰富的政治表达意蕴.在传统政论
农业合作化运动是一场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在运动过程中,各阶层农民呈现各异的心态.在面临入社时,先进群众积极性虽高,但多数带有很大的盲目急躁情绪,表现为热情高,办法少;中间群众口头赞成,但心怀疑虑;觉悟差的群众则误解很大,心里害怕,口里不敢讲.土地按什么标准评产、耕畜农具入社如何补偿、劳动力底分的评价、土地劳动分成收益比例等,是入社过程中各阶层农民最关心的问题.入社后农民则主要关心合作社能否增产,自己能否增加收入.针对农民不同的顾虑,党和各级人民政府,一方面通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另一方面结合小农经济的特点采取
塔里木盆地牙哈凝析气藏2000年开始采用循环注气开发技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但随着注气时间的延长,气油比受气窜的影响呈快速上升趋势.气藏历年的动态监测显示,注入的干气与地下凝析气并不能完全混相.室内多相流体PVT实验证实,干气与凝析气存在明显的界面,明确了驱替作用下干气和凝析气的非混相特征.基于瞬时平衡假设的相态和渗流理论无法准确描述其运动规律.熵增数学模型确定了不同储层物性特征对不同性质流体达到相平衡的影响;微元数学模型确定了重力作用对干气和凝析气渗流规律的显著作用;二维机理模型明确了3种作用力在注气井和
徐州庙台子遗址的浮选工作发现了商晚期至汉代的粟、黍、稻、小麦和大豆等农作物遗存.量化结果表明,以粟、黍和小麦为代表的旱地作物是庙台子聚落农业种植中最重要的部分,水稻和大豆始终处于补充的角色.各时期旱地作物的情况有所变化:商晚期是以小麦的明显优势为特点的旱作农业;西周时期新增了水稻和大豆,形成了多品种种植制度,但小麦的种植规模持续下降,整个西周时期是以粟为最主要农作物的旱作农业模式.庙台子遗址植物遗存的发现和分析为探讨徐海地区商周时期的农业发展和农作物结构提供了重要证据.
清代国家对粮食市场的干预源于传统儒家“养民”和“聚民”思想,其目标是赈恤农民、维持农业生产和平抑价格,具体包括恤赏、减免、缓征、改征、借贷和籴粜等六类行为.清代国家干预粮食市场以蠲恤制度为中心,依托于田赋制度、关税制度、漕运制度和仓储制度等诸多制度.其中,漕运和仓储制度提供了坚实的物质保障,奏报制度提供了高效的信息支持.清代对恤赏、减免、缓征、借贷、改征和籴粜等国家干预粮食市场行为的适用条件和实施方式都有非常详细的规定,在乾隆朝前后已形成定制,成为影响市场发展的正式制度,对粮食市场产生了长期影响.通过对《
抗日战争后期,苏中抗日根据地进行了乡选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共产党采用现实主义的政治策略以及细致入微的动员手段,塑造公民身份,开展竞选决选,成功地进行了一场深刻的民主实践和一次生动的民主教育,使根据地的农民得到了民主启蒙,继而形塑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包括主人意识、平等意识与参与意识.中共的乡选运动,并非一种选举主义,而是一种行动的民主主义,其为当代中国的基层民主建设提供了启示,即通过民主实践形塑民主意识,形成强烈的民主政治心理和普遍的民主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