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巢上皮性癌组织和细胞中BRCA1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与其mRNA和蛋白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s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献报道,90%的家族性卵巢上皮性癌(家庭性卵巢癌,指有家族史的卵巢癌患者)与BRCA1基因突变有关[1],而BRCA1基因突变仅发生在极少的散发性卵巢癌(指患者的一级和二级亲属中未发现卵巢癌患者)中[2],但无论是在家族性还是散发性卵巢癌中,约90%的患者其癌组织中的BRCA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下降[1].除基因突变外,引起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另一个机制就是DNA甲基化[3].在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BRCA1基因的DNA甲基化已有报道[4],然而对于散发性卵巢癌组织中BRCA1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与BRCA1基因表达下降的关系仍不是很清楚.本研究对42例散发性卵巢癌组织和7株卵巢癌细胞,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技术、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RCA1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和其mRNA及蛋白的表达,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卵巢癌组织中BRCA1基因的DNA甲基化程度,及其与BRCA1 mRNA和蛋白表达的关系。

其他文献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和人型支原体(mycoplasma hominis)是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的两种常见致病支原体[1].随机扩增的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可对基因背景资料缺乏的物种进行基因组DNA水平的研究。RAPD技术通过对所得到的DNA多态
对白细胞介素-1(IL-1)、脑啡肽、β-内啡肽及即刻早期基因c-fos、c-jun与癫痫发病机理的研究。结果显示IL-1、IL-1受体拮抗剂、β-内啡肽、抗β-内啡肽抗血清、亮脑啡肽(LE)均能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fos、c-jun mRNA表达,但IL-1受体拮抗剂、抗β-内啡肽抗血清促c-fos、c-jun 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IL-1、LE及β-内啡肽的作用,并能部分抑制后者的作用;
以宋内氏痢疾菌无毒株S7作为受体,将含有编码霍乱弧菌O抗原及霍乱毒素B亚单位基因的质粒转移入其中,构建成重组菌株S7 COB。质粒电泳图谱显示重组株中存在被转移的外源质粒。重组株的生化特性和毒力表型与受体相同。菌体凝集和全菌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证明在重组株的菌体表面同时表达了霍乱弧菌和宋内氏痢疾菌的O抗原。GM1-ELISA表明该重组株能在细胞内表达霍乱毒素B亚单位。以5亿、10亿的重
如今,以iPad为代表的智能电子产品,正从婴儿时期改变着人的思考和行为方式。正如一名网友评论:“技术正在代码化我们的思想,改变我们自身的‘操作系统’。”  新闻背景  硅谷精英将孩子送进“零科技”学校  2011年,上海一些小学开始试验“电子书包”:孩子们在数学、英语和科学课上用学校发的iPad和笔记本电脑来回答问题、做课堂练习。  当中国部分大城市的学校开始用iPad代替书本,用投影仪代替黑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