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育中的”欣赏与创造””——以幼儿园音乐公开课《动物狂想曲,终曲》为例

来源 :散文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gzd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欣赏与创造”对幼儿成长有重要意义,随着人们对教育质量的不断追求,音乐活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显露出来.本研究通过对课例《动物狂想曲,终曲》的分析,总结出以下几个问题:音乐表达方式单一,活动的游戏性有待提高;强调知识技能,忽视幼儿的欣赏和感受;偏重模式化结构,制约幼儿的个性化创造.基于此我们应当考虑从促进幼儿教师的音乐教育意识,培养幼儿教师的音乐素养和音乐教学能力三方面加强幼儿园音乐教育.
其他文献
《山河故人》以一个家庭的建构和消解阐述了在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个人命运的挣扎和矛盾.本文从符号语言、叙事策略方面分析漂泊与回归的命题.通过社会发展与个体生存之间的矛盾思考影片中对于真实个体的关切以及贾樟柯导演对于中国社会的人文关注.
在当前信息交流量大、文化载体传播形式众多的情况下,如何让日报文学副刊突破阅读瓶颈,成为激活乡土情怀并为广大地方受众所珍爱的阅读爱好和习惯?这是每一位文艺编辑追求的目标,也是责任编辑应有的担当与使命.本文以党报副刊文艺编辑视角,论述了在多年的编辑实践工作中,与广大读者和作者形成良好互动,努力激活乡土情怀,从而激发读者阅读热情和作者创作热情的有益尝试.
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重要活动以及相关战略部署,是时政类新闻的主要题材.如何适应新时代传播要求,充分发挥和利用新媒体的优势,通过新手段、新技术,实现主题报道的可视化、信息化,无疑是当前新闻报道的着力点.近年,中山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媒体单位积极探索新媒体可视化报道,实现了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使时政资讯报道更加契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同时也营造出了良好的舆论声势.
发展传播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大众传媒在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真人秀节目《了不起的挑战》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发展传播学的核心理念,得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本文将以《了不起的挑战》这一节目为例,分析其内容、形式的独到之处以及其社会效果的实现,为今后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些启示.
本文以模糊美学为切入点,从叙述、视觉、声音三个方面来探索《红海龟》这部作品的模糊美,并希望迈克尔·度德威特作品中的”模糊美”可以为中国动画创作者打开创作思路、探索创作路径的一种借鉴.
本文以”董某自媒体”在公众号的营销传播内容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文本分析法来看企业家个人品牌在社交媒体上的传播策略与效果,不仅在其公众号发布文字内容中抽取了样本内容进行文本内容和词频分析,其次,从点赞、阅读、在看三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并结合格力的实际经营情况来探究企业家个人品牌在受众间的传播效果以及对于企业影响力.最后,文章结合分析结果对企业家个人品牌管理进行了反思.
随着各类视频播放器和短视频APP的崛起,受众有了更加丰富和便捷的观影渠道,使得频道的生存与发展变得越发艰难,因此,快速提升频道收视率,成为了频道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主要途径.文章在参考前人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总结了影响频道收视率的原因所在,并以重庆国际频道为例,提出了几点提升频道收视率的策略,以供各位读者参考.
影视媒介通过视像符号进行意义建构与传播,经典影视作品通过叙事构建典型人物,受众以旁观、移情等参与模式对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遭遇、行为动作、性格转变进行解读,获得良好审美体验,并实现对自我与环境认知的增能.本文以符号互动理论为基础,通过对热播剧《想见你》人物塑造的研究,分析纷繁复杂的多元主题和非线性叙事方式,着力探究编剧是如何通过角色塑造使观众获得”自我认同”.
柏拉图著作中出现的辩证法由人分为两种,其一为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其二是思辨辩证法,后者为黑格尔所继承.本文的研究主要基于柏拉图的《会饮》《吕西斯》《斐多》和《苏格拉底的申辩》这四篇材料,通过考索苏格拉底其人与苏格拉底的对话者,阐释苏格拉底的问答式辩证法.
艺术歌曲的旋律与歌词的完美融合通过演唱者精湛的二度创作,能够直接传递音乐情感和审美意境,引起欣赏者心灵的共鸣.而在纯音乐形式的器乐作品中,音乐的结构、线条、织体以及演奏者的情感把握与恰如其分的表现力则在审美体验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以2021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李云迪演奏的钢琴曲《我爱你,中国》为例,从乐曲的音乐织体、音响编配等入手,浅析改编钢琴曲《我爱你,中国》的审美意境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