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若干探索

来源 :教育界·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tlovele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生物学课程作为基础教育课程的一部分,承载着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在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起到关键作用。课程思政对课堂教学起到价值引领的作用。积极探索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以思政元素“活化”生物学课程,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优势,让生物学课堂飘出“思政味”。
  【关键词】生物学课程;思政元素;挖掘与利用
  青少年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也就是说青少年的心智、思维都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对青少年的发展非常重要[1]。“蒙以养正,圣功也。”“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之魂、立校之本,在教书育人的主渠道中为各门课程指引价值方向。思想道德教育不再仅是思政课程的标签,而是代表了教育的方方面面。2004年以来,上海市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开启了学校思政课程改革的探索之路,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成了新时代热点话题。基础教育课程是党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思想的集中体现,在立德树人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将爱国主义、科学探究等时代精神融入教育体系,渗入至课堂教学,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精神情操和文化素养,达到全课程“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
  “物质能量观”“结构功能观”等作为生物学课程的精髓,指引中学生认识自己,认识世界,探索未来。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还要注重学生价值观、必备品格的培养。在生物学教学中揉入思政元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而且能丰富学生的思想,使其确立正确的价值观。
  一、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
  从中国古代的“六艺”教育到现在的“五育并举”,道德教育一直处于核心地位。“德育为先”作为“立德树人”教育事业的根本原则,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挥教育创新,将新理念、新思想融入国民德育全过程。这样,我国的教育事业才能长久发展。
  高中思政课程系统地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基本理论,以科学的方法、严谨的态度指引学生获得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等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2]。思政课程不是德育的唯一方式,加强各学科的“价值引领”,才能真正发挥出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优势。
  “课程思政”作为时代新词,是指寓德育于各门课程之中,发挥各门课程的思政作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内在德性,转化为自己神经系统的有机构成,转化为自身素质或能力,进而形成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本能力。生物学课程思政是指生物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秉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在发展学生生命观念、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思想启迪,上升至社会责任层面,使“立德树人”在生物学课程和思政课程中形成同频共振的效果。
  二、生物学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路径探讨
  生物学课程是研究生命现象及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充分挖掘生物学教材中具有时代精神、思想内涵和科学体验的重要资源,在重视理论知识和提升实践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延伸,将思政元素融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生物学科核心素养,强化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生物学课程中所包含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可引领中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形成科学的态度,参与并指导生产实际活动,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2]。因此,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加入思政元素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而且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作为“立德树人”主阵地的作用[3]。“课程思政”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因此,高中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要坚持围绕教材,以生物学知识为根本,多渠道挖掘和总结课程思政资源[4]。
  本文以实际教学为基础,以挖掘高中生物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为切入点,对生物学课程思政做出以下思考。
  (一)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关键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因素。
  首先,教师作为传道者,在扎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做到识“道”、信“道”,并积极学习新思想,筛选一些既有教育性又有新鲜感的时政素材让生物学课堂与时俱进,满足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其次,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本领,而且必须先确立育人意识。学生具有“向师性”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身正为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评估自己的影响力,以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态度及模范的行为影响学生,在“教书”的同时实现“育人”。
  再次,“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设计中,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维护多元一体的多民族统一教育等视角,创造性挖掘生物学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最后,课程思政还要讲究教学艺术,以恰当的方式巧妙地把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糅合在一起,达到草靡风行、“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各学科课程教学作为实现教书育人的主渠道,须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加强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协同效应就显得尤为重要。2020年8月,华中师范大学举办的3场千名教师“云端”同备一堂课的成功案例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众人拾柴火焰高,不同院校的教师同备一堂课,不仅能发挥专家名流的帶头引领作用,而且能激发年轻教师的潜力,使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为立德树人教育事业服务。这种跨校、跨地区、跨学科的集体备课模式,扩大了课程思政的范围,使教育影响最大化。
  (二)利用现有资源,充分挖掘思政元素
  高中生物学教材的设置板式新颖,内容丰富,包含多个模块,如生物科学史话、生物科技进展、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等,这些模块中蕴藏着时代精神、科学精神等思政元素。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好这些现有资源,发挥其对学生思想启迪的作用。
  比如在讲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这一节内容时,蛋白质的层级结构是本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对复杂的蛋白质空间结构难以形成认知结构。教师在讲解此知识点时,结合教材第33页生物科学史话模块中“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蛋白质的诞生”的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消化。   阅读材料不仅通过阐明蛋白质的结构层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强调了我国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可以人工合成蛋白质的国家,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了希望,还体现了科学技术为人类生产实践服务的理念以及我国作为科技发展先驱为世界做出了不菲的贡献。在世界上取得“第一”的成就,获得此项殊荣与我国科学家的智慧和力量是分不开的。教师可以将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链过程的计算作为切入点,从17种、51个氨基酸、两条多肽链到最终的胰岛素,这简单数字的背后是我们无法想象的庞杂的实验过程,而我们的科学家怀着为祖国发展做贡献的满腔热情扎根在仅仅能够容纳三人的实验室中,经过一次次失败,在历经了6年零9个月的不懈努力后,终于取得了成功。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研究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想实现祖国繁荣富强,必须要有锲而不舍的科研精神。
  通过本节学习,学生能够培养探索意识和锲而不舍的科学实验精神,以更加广阔的眼界来看待世界,吸纳历史长河中的科学成果,树立生命观念,强化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立鸿鹄志,做创新人。
  (三)让思政元素“活化”生物学知识
  在生物学课程思政中,生物学知识是思政元素的依托,而思政元素可以增强生物学教学的亲和力和说服力,让生物学知识“活化”起来。在高中生物教材选修1的第3章第2节“激素调节的过程”一课中,血糖平衡的机制是本节学习的重点,让学生理解激素对血糖的控制原理至关重要。
  人体中的血糖升高时,如图1所示,葡萄糖分子与胰岛B细胞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接触,给胰岛B细胞一个信号:血糖太高了,需要调节。胰岛B细胞接收到信号后写了一封“鸡毛信”(即释放胰岛素),“鸡毛信”乘坐“豪华大游轮”(血循环)来到肝脏细胞,与肝脏细胞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经过一系列复杂反应,使得在肝脏细胞细胞膜上形成蛋白质载体,为葡萄糖分子提供了进入细胞的通道,葡萄糖分子进入细胞后在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被吸收、转化和利用,从而达到了血糖平衡。
  鸡毛信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体现,主要作为调兵遣将的书信,羽毛的数量表示信件的紧急程度。杜甫在《秋兴》一诗中写道:“直北关山金鼓振,征西车马羽书驰。”这里的“羽书”就是鸡毛信。“鸡毛信”的发明,是当时人们智慧的体现。抗日战争时期,著名小战士海娃不顾危险,机智、勇敢地给八路军送鸡毛信,帮助八路军战士打了胜仗。
  教师在讲解血糖平衡调节机制过程中创造性地引入思政元素,将枯燥难懂的理论知识活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进行精加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了认知策略中的精加工策略,为后续学习以及其他学科的学习提供了学习方式的范例,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成为真正会学习的人。
  杜甫的《秋兴》一诗,让学生体会到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精神以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有助于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扎根于心,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让学生产生热爱诵读古诗词的热情,增强文化自信。“鸡毛信”的故事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是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的和平、百姓的安居乐业无私奉献,中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使学生更加热爱祖国,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会更加繁荣富强。
  三、结语
  目前课程思政在高校的實践正火热进行中,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探索还较少,课程思政的普及需要从娃娃抓起,因此基础教育课程思政的发展势在必行。高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应以正确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各门课程携手思政课程共同营造思政氛围,打造全科课程思政体系,培养有思想、有知识的全面发展的人。
  生物学研究的范围小到一个细胞器,大到整个生态系统,在微观和宏观层面的发展对政治、经济以及人类的生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来势汹汹,对我国乃至全球的政治、经济、教育等领域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经历了这场梦魇,全社会、全世界对生物科学的发展以及医学技术的发展都产生了更高的期待。因而,作为生物学教师,我们有责任竭力培养创新的科学人才,在困难面前不仅要做到文化自信,而且要做到人才自信。
  【参考文献】
  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J].内蒙古宣传思想文化工作,2020(10):4-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1-6.
  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效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43-46.
  张彬.“课程思政”视域下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以函数主题为例[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20.
其他文献
【摘要】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不断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协同合作的学习态度。信息技术的普及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也深深地影响着教育工作的发展。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手段,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工具。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既能够有效地改善课堂教学氛围,又能够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本文对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并提出些许建议
【摘要】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展开的过程中,形成有效的英语阅读评价对于学生阅读兴趣、阅读效果的培养和促进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课外阅读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况,充分重视并落实优化阅读评价的有效实施,以评促读,帮助小学生养成英语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评价  作为英语课程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学评价是否科学有效,不论是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还是对教育培养成果来讲,都具有
在《体验式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一文中,我们总结了初中语文教学现存的三大问题,并提出了教师需要根据课程标准设计创新性的情境式教学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传统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语言的解析,增强学生的体验;注重学与用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本文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体验式学习在中学语文课堂中的有效实施策略。
【摘要】问题导学法是将问题和导学法有机结合,有效促进教师不断学习,也能最大化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数学是比较难的一门科目,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数学教师应积极将教育理论真正应用到实践中,这是问题导学法的本质所在。  【关键词】问题导学法;初中数学;教学分析  一、引言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陶行知认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教学生学,而教师教的方法要根据学
【摘要】许多学校的美术课总课时数很少,并且从美术教材的编排上看,美术课的每一个课时基本是一个独立的美术门类,课时短缺,课堂教学容量过大,致使中小学美术课堂教学陷入困境。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是值得每一位美术教师反思的课题。  【关键词】美术教学;绘画手工课;欣赏课;设计应用课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刻认识到美术教学常常面临课时短缺,课堂容量大,学校领导对美术教学存在偏见,
【摘要】幼儿时期的最基本活动就是游戏。合理利用正确的游戏,不但可以帮助孩子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成长,而且能让孩子在模仿与创作中融入成人世界中,提高认知能力,为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打下基础。基于此,应充分采用游戏的方式来治疗与干预儿童存在的问题,全方位落实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游戏活动;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探索  近些年来,心理健康教育逐渐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对幼儿来说,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不但
综合性是地理学科的一个重要特征,在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对于提升地理学习的有效性有重要意义。基于综合思维培养的需要,对专题复习中综合思维培养进行分析与讨论便有了突出的现实意义。文章以河流专题复习为例进行了初中生地理综合思维培养策略讨论,旨在为实践提供帮助和指导。
【摘要】高中物理教师应当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探究式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物理学知识点,掌握解题思路和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高中物理教师应当注重对学生实践探究能力的培养,积极展开物理探究式学习活动,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全面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质。  【关键词】探究式教学;高中物理;实施方法  一、引言  在全国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高中阶段的教学将探究式教学法作为
【摘要】阅读应从娃娃抓起,语文是小学低年级的重要课程,对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少,理解能力较差,影响了他们阅读能力的发展。开展绘本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种困扰。文章基于绘本对小学语文低年级阅读指导策略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绘本阅读;小学低年级;指导策略  一、引言  小学低年级绘本是以图画为主,以文字作为辅导,帮助低年级学生进行理解阅读。绘本中的每幅图
【摘要】小学英语教师应把握语篇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设计,引入多元教学方法,致力于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小学生今后的英语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文章简要分析了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现状,对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具体路径进行了深入探究。  【关键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阅读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天水市2019年度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批号: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