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外国诗歌教学探讨

来源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ong1989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为适应未来高校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课程中的诗歌教学应文史哲贯通,适当结合自然科学的知识,及时更新、完善诗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同时还应与现代信息新技术融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
其他文献
大数据时代下,如何运用大数据、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推动高校智库实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智库建设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议题.文章在阐释大数据赋予高校智库建设发展新内涵的基础上,从引领运行管理新理念、创新科学研究新范式等方面探讨了大数据对高校智库建设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进而从重塑建设发展理念、创新运行管理机制、搭建协同创新云平台、引进培养大数据人才等方面提出高校智库建设发展的具体路径.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为英语视听说课程制定思政教学目标提供了操作性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在该理论指导下,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的思政教学设计,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观为内容,以探讨东西方文化差异为载体,以“讲好中国故事”为落脚点,有利于促进思政教育与英语视听说课程的紧密融合,实现全方位的育人目标.
现阶段,在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视度不断提升.油画教学是我国高校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多元化的教学法应用其中,可以激发学生对于油画学习的兴趣,提升油画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率.该文分析多元化教学在中国高校油画教学中的应用,并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应用对策,旨在提升我国高校油画教学的整体效率.
期刊
基于跨文化视角,以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象”观照西方空间理论,研究李安电影的意象空间叙事,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西方空间理论的独特跨文化阐释;另一方面对研究李安电影意象空间叙事及空间叙事有着独特的文化意义.
大学英语课程是非英语专业学生大学期间的必修课,具有普及面广,学时学分多,涵盖学期长等特点.文章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实践,指出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可采取内容驱动、任务驱动、问题驱动等方式与路径,将人文关怀、哲学思辨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英语教学当中,实现大学英语“工具性”与“人文性”功能的融合.
随着高中历史新统编教材的修订及使用,历史学科教育教学领域出现一个热门词即历史大概念.为了更好地进行深度教学,历史学科引入大概念理念,将一本书、一个单元、一节课的知识进行结构化串联,在突显价值观的同时落实核心素养目标.以《中外历史纲要》中的《两次鸦片战争》为例,浅谈何为历史大概念以及在大概念理念之下如何将知识结构化从而确立目标进行主题教学.
如何利用有限课时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其课下的探究实践是教好历史文献学这门课的重中之重.为此,要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背景,课堂讲授时首先明确学科性质,其次结合现代教育技术,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同时,还要结合学术史、思想史、传统文化的讲授,言简意赅,注意古今演变.
高等教育以培养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但目前较多的大学生表现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对专业的专注力较差.为了培养大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突出自主学习的地位.以《史料学》课程为例,让大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对史料分析和理解,对历史问题进行自我研究,可提高大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效率.
《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是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核心课程,在学院大力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课程思政改革背景下,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三依三融双轨”原则,融情怀态度、职业素质、职业伦理、科学的思维方法于一体进行课程思政整体设计,依托“三类五育载体”潜移浸润、润物无声,厚植学生的乡土情怀、职业道德和科学素养,校企共育德才兼备岗位人才,坚守本门课程“守好一道渠、种好责任田”的使命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