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幼苗活力相关性状的QTLs定位和上位性分析

来源 :作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籼粳交IR64/Azucena的DH群体109个株系为研究材料,在黑暗条件下,通过适温(25-28℃)和低温逆境(16-19℃)对该DH群体的种子进行发芽试验,测定幼苗中胚轴长度,芽鞘长,根长,苗高等幼苗活力的相关性状。采用QTLMapper统计软件检测控制这些性状的加性效应QTLs和加性×加性上位性QTLs,共检测到24个加性效应QTLs和17对上位性QTLs,定位在除第9染色体以外的所有染色体上,其中4个加性效应QTLs对上位性效应控制中胚轴长度;9个加性效应QTLs和5对上位性效应控制芽
其他文献
以大田条件下两个花生品种为材料,研究了施氮后对叶片多胺含量、乙烯释放速率及其它一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多胺含量与衰老状况有关,随叶片衰老多胺含量下降;施氮提
研究了6人小麦亲本材料和它们的15个杂交组合F2代籽粒品质性状的遗传特点,探讨了育种早代品质选择方法。结果表明,籽粒硬度,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的遗传均符合加性-显性模
本试验以耐低锌水稻品种IR34、IR36、IR8192和锌敏感水稻品种IR26、测64-7(Ce64-7)、二九丰(Erjiufeng)为材料,采用HEDTA螯合缓冲营养液培养法,在中锌离子活度(pZn^2+9.7,10.3,10.6,1
本文旨在采用NCⅡ遗传交配设计,通过在武汉的两年试验研究10份CIMMYT群体与我国骨干玉米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优势关系,以探讨利用外来种质拓宽我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途径,试验结果
本文利用矮孟牛中一种新型小麦-黑麦复杂易位IRS·7DS,1BL·7DL与1BL·1RS易位所构建的一套重组自交系(包括109个F6株系)和8个矮孟牛衍生品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10
采用人工模拟水的试验方法,研究了五个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6个冬小麦品种光合作用和经济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时期根际土壤淹水对产量影响的相对受害率(RIR)差异及
筛选出适宜小麦转化的优良基因型扬麦158和扬麦10号,以扬麦158幼胚愈伤组织为受体,利用基因枪介导法将含有小麦黄花叶病毒复制酶基因(WYMV-Ni68)的p^ubiNib8质粒转入了小麦。T0代
研究了6个水稻品种(组合)的籽粒灌浆特征及其与籽粒生理活性的关系。籽粒充实较好的武育粳3号和9516,强、弱势粒灌浆趋于同步,强、弱势粒的起始灌浆势(R0)、最大灌浆速率(Gmax)、平均
以普通野生稻(Oryza sativa L.f.spontanea Roschev.)和五种栽培稻包括粳稻品种9516(O.sativa L var.9516)、武育粳3号(Wuyujing3)、97-7,灿稻品种NAU303和杂交灿稻 优63为材料系统
在田间条件下,模拟20%平流层臭氧层的减薄,研究了增强紫外线-B辐射(280-320nm)(UV-B)对10个大豆品种生长、发育、色素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强的VU-B辐射使一些大豆品种的物候期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