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以300M钢的疲劳试验为基础,借助非接触式红外热像仪,观察了疲劳测试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交换定律为基础,综合了G.Meneghetti的单位体积金属热耗散模
【机 构】
:
西北工业大学现代设计与集成制造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300M钢的疲劳试验为基础,借助非接触式红外热像仪,观察了疲劳测试过程中温度场的变化,以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交换定律为基础,综合了G.Meneghetti的单位体积金属热耗散模型;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不同热处理条件下300M钢微观晶粒度对疲劳损伤过程中温度变化的影响,从宏观角度考虑了载荷和循环周次与疲劳过程中试件温度变化的关系,通过多元函数逼近建立了以晶粒度、载荷水平、循环周次为自变量的当量热源模型描述热源.该模型可以通过插值的方法来快速定量确定金属表面的温度场和当量热源大小.最后,数值模拟该热源的效能,
其他文献
荒管壁厚和张力系数是张力减径工艺的重要参数,对成品钢管质量具有直接影响。针对20机架钢管张力减径过程建立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并选择9种不同壁厚的钢管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
记忆讲述 驾驶列车行进在不断延长的轨道上,丁建见证着北京的绿色发展,也将自己的期待与梦想融入其中。 1981年,北京地铁一期工程经国家批准正式验收,在试运营10年之后,正式对外开放。 就在外界对地铁还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时,1982年8月,刚刚20岁出头的丁建来到北京地铁1号线,在这条中国迄今“最古老”的地铁线路上,成为一名学员。 经过几年磨练,1985年,丁建当上了一名正式的地铁司机,开始
通过乳液聚合法制备合有纳米SiO2或纳米CaCO3的核壳结构改性剂、含有蒙脱土的层状结构改性剂,并将这些改性剂与聚碳酸酯(PC)混合,考察其对PC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改性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