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犬管状乳腺癌的细胞学与病理组织学分析

来源 :现代畜牧兽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anq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例12岁腊肠犬后腹部存在肿块,为确定肿块性质,采用血液学检查、影像学检查、细胞学检查、病理组织学检查,并回顾相关文献.X光显示腹部后侧存在中等密度影像;B超显示肿瘤存在低回声区及高回声外围;细胞学显示存在高度堆积细胞团,细胞异型性大、细胞质稀少、细胞核巨大、内部较为粗糙,可见数量不等的核仁,核质比大,细胞边界不清晰;病理组织学显示肿块由腺上皮细胞所组成,排列呈大小不一的管状结构,细胞边界不清楚,具有较大且空泡样细胞核和明显的细胞核仁.细胞呈现中度大小不一,可见有丝分裂相.结合细胞学及病理组织学结果确诊为罕见的管状乳腺癌.
其他文献
璃眼蜱可传播牛环形泰勒虫病.为了解2018~2019年吐鲁番和阿勒泰部分地区牛体表璃眼蜱区系分布特点、种类组成及相对优势度,明确璃眼蜱种群分布和活动范围的变化,试验采用统计学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牛体表媒介璃眼蜱种类及群落结构进行详细的分析.结果 显示,鉴定出璃眼蜱4种,其中小亚璃眼蜱的相对优势度最高,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9250,群落多样性指数为1.2823,优势度指数为0.2994.调查结果对媒介璃眼蜱及蜱传牛环形泰勒虫病的流行和流行区的变化提供参考.
仔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是由某些特定血清型大肠杆菌而引起的仔猪突发性、高致死性传染病.该病夏秋换季时节多发,多见于断奶仔猪饲养阶段,其病程短,常整窝发病,病死率较高.断奶、换料、转群等饲养管理不当均会导致病情恶化,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散户养殖实际案例,阐述仔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的发病情况、临床及病理变化、诊断、防控措施等,以期帮助散养户对该病进行合理有效的防控.
试验通过详细调查患犬病史,结合血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常规检查手段,患犬确诊为肠梗阻或者肠套叠.再通过治疗性诊断,诊断为肠道柔软性异物梗阻.术后禁食禁水,输液消炎,营养供给,配合细心的护理,患犬痊愈.研究表明,胃肠梗阻疾病快速诊断,及时手术治疗,预后均良好.
试验旨在调查研究黑天鹅的死亡原因.试验结合发病情况调查,采用病理解剖、显微镜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的方法进行确诊.结果 显示,死亡黑天鹅胆囊内存在大量寄生虫虫卵,病理变化主要为肝脏变性坏死,肝胆管发炎、堵塞,胆囊肿大及气囊浑浊,肠黏膜脱落.病理组织石蜡切片显示,肝细胞发生变性、坏死;肠道充血,炎性细胞浸润,上皮绒毛脱落.结合栖息环境水体检测、病理剖检与实验室检测等结果综合分析,初步诊断黑天鹅为东方次睾吸虫与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文章为黑天鹅疾病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完善同水域内其他鸟禽的疾病防治措施.
肛周肿瘤对宠物犬正常生活影响较小,危害常被忽略,进而因生长时间久导致肿瘤恶化.文章报道2例肿瘤生长时间差异大的犬肛周肿瘤病例,利用H.E.染色病理组织学检查方法,分别诊断为肛周腺瘤与肛周腺癌,并比较2个病例的组织学差异,为鉴别区分犬肛周腺肿瘤提供参考.
实施兽药全产业链闭环追溯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以辽宁省兽药使用环节追溯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初步统计分析与应用,以期为完善辽宁省的兽药追溯体系推进与建设提供技术和数据参考.
[目的]森林空间结构评价及优化经营是森林质量调控和提升的关键,可为森林经营决策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本研究以马尾松人工林固定样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选择混交度、角尺度、林层差异化、大小比数、密集度等5个典型空间结构参数,基于计算机R语言模拟采伐结合空间结构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构建了一套基于模拟采伐的多目标森林空间结构优化体系,分别确定了马尾松人工林6个样地的采伐木及合理采伐强度.[结果]马尾松人工林6个样地中,样地1共有林木152株,最优采伐强度为25%,最优采伐株数为38.样地2共有林木107株,最优采伐强
试验选择新疆福海县下辖的6个乡镇作为调查点,于2019~2021年利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进行初筛,并进一步通过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复测的方法,对福海县牛羊的布鲁氏菌病发生情况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显示:采集牛血清8455份,阳性血清104份,阳性率为1.23%;采集羊血清5625份,阳性血清60份,阳性率为1.07%.各年份的牛羊布鲁氏菌病感染率均呈现下降趋势;各乡镇的感染率略有不同;牛布鲁氏菌病感染率为0.76%~1.96%,羊布鲁氏菌病感染率为0.77%~1.42%;福海镇牛羊感染率均
抵抗素是一种脂肪组织特异分泌的多肽类激素,对啮齿动物和人类有多效性作用.抵抗素分泌来源和抵抗素功能的多样性有很大差异.随着人们对抵抗素功能的不断深入了解,其在调控动物糖脂代谢与肌内脂肪沉积等方面的作用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文章综述抵抗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对脂肪代谢的调控和肌内脂肪沉积等方面的影响.
苯丙烷代谢途径是一个重要的次生代谢途径的分支,同时也是植物经过长时间进化与适应得来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必需的代谢路径.其中,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是控制苯丙烷代谢途径生物合成去向的首个酶.它由一个小的多基因家族编码,广泛参与植物的生理活动,被称为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之间的“代谢枢纽”.PAL能够直接或间接控制合成一些含苯丙烷骨架的物质,如木质素、绿原酸、花青素、原花青素、芦丁等.此外,由于PAL与木本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抗逆等方面息息相关,所以它既可以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