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化学教学中新课导入的艺术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w66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好的恰当合理的灵活有趣的导入,不仅给学生美的享受,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
  
  课堂导入是教学的第一环节.它的主要任务是要使学生明确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富有艺术性的导课,能牵引整个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收到先声夺人的奇效.富有情趣的导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动,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新课导入得法,可引起学生的注意,抓住学生的心弦,最大化地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最优化地保证授课效果,同时还可起着新旧课之间的衔接作用.
  
  一、新课导入的主要功能
  
  1.建立师生情感;教师与学生之间有感情学生才会听老师的讲解,才会接受老师的指导,愉快地投入新课学习活动中去,而新课的导入恰恰能起到这种作用.例如,一个老师到外校开公开课,此时师生之间素不相识,教师往往应先说:“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然后自我介绍,再加上夸奖学生聪明、勤奋、有朝气等的话语,来培养建立师生之间情感,使学生乐于接受你和你教的化学,使新课导入的功能充分体现出来.
  
  2.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激发学生的思维.动机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迫不及待的想投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激活学生思维,例如,在学习“物质的量”一节教学中,新课导入:“物质的量是一个整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将使你的计算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
  二、运用导入方法时应遵循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教师在导入新课时,不仅要做到抓联系促衔接,更要以点带面以局部辐射整体,使学生在头脑中对本节课的内容形成大概网络,在学习过程中自然也就将知识横向联系并向纵深发展,有利于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领会知识.
  
  2.趣味性原则.各种典故、时事政治、甚至学生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趣味实验、等都可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只要教师精心组织安排,它们会缩短教师与学生、高深的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的距离.
  
  3.适度性原则.新课的导入不要故弄玄虚,不要过于深奥,要使大多数学生通过教师的导入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初步了解,有兴趣有欲望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更有信心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
  三、导入方法
  
  1. 直观导入法:模型、实物、图片展示
  
  
   实物展示以其直观多变(颜色、形状)的特点,比起教师的说教是更具吸引力的.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一课,教师可事先准备好干电池、蓄电池、纽扣电池等各种各样的电池,在开始上课时展示学生看,并提出问题:这些电池都可以提供电能为我们服务,那它们的内部构造有什么奥秘呢?这些电能又是从怎么来的呢?”学生立刻就被各式各样的电池吸引住了,兴趣也就来了.
  
  教师可利用图片中丰富多彩的内容、美丽景色、鲜艳色彩等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高一胶体的引入,教师可先收集一些好看的图片,如清晨美丽的森林中鸟语花香、万道金光射到森林中的景象图片,有色玻璃等,在上课时展示给学生看,学生觉得有关胶体的知识特别有意思,自然想掌握胶体知识的迫切心理.
  
  化学模型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因此抽象的知识点配以模型讲解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也更易让学生理解.如讲“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时,可向学生展示金刚石的结构模型,同时向学生解说:这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物质-金刚石的结构模型,你想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感觉到金刚石的温柔吗?要感觉到钻石的温柔必须付出怎么样的代价吗?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原子晶体的结构和性质吧,学完了之后你就明白了.
  
  2.新闻导入法:抓住时事,追踪热点
  
  现在大多数学生都会关注新闻和报纸等时事,教师可以运用此特点,先讲述身边最近发生的与本节课的化学内容有关的新、旧新闻,利用新闻来进行导课.如,在上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时,2001年7月7日至9日接连三天,广州市珠江河段上惊现神秘“水雷”.7日早上10点多,漂在水面上的一个铁桶内突然蹿出亮黄色的火焰,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直到中午,这个铁桶又连续爆炸了多次.后来经化学品专家初步认定,铁桶内装的是金属钠.据调查共有8个装满金属钠的铁皮桶漂浮在水面上,其中5个已发生剧烈爆炸,另外3个还未爆炸,怎么处理成了一个很大的难题?由于这样的导入与学生心理相吻合,使学生一开始上课就处于高昂的状态,然后教师再导入正题——金属的化学性质.
  
  3.生活现象导入法:生活知识,探究其因
  
  化学这门学科与生活的关系非常的密切,故身边的某些生活现象都可以利用化学知识来解决,教师可以抓住学生较熟悉的生活现象,进行导课,如,在讲钠的化合物中NaHCO3和Na2CO3的性质知识点的教学时,教师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联想馒头的制作过程,并提出问题:小面团是怎样变成疏松多孔的馒头?为什么要加泡打粉?为什么不发酵直接加小苏打也可以做馒头?在做馒头的时候,碱和小苏打发生了怎样的化学反应?体现了它们的哪些化学性质?学生越听疑问越多,教师故布疑阵,激发他们强烈的探究动机,顺其自然的切入了正题.
  
  4.实验导入法:学科特点,魔术表演
  
  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也是知识和能力的推销员.教师应该像魔术师一般,巧用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故在某些章节,教师可以用化学魔术实验来导课,比如,在讲钠的化合物所具有的性质时,教师可以用水能使棉花燃烧的魔术表演,即事先在棉花中包一些过氧化钠,而后用胶头滴管向其滴加几滴水,可以看到棉花燃烧起来.因为实验现象刺激而新奇,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及求知的欲望,教师提出的问题也是学生急于想弄清的问题,这些问题困扰着学生,他们会自觉地阅读教材,寻求答案.
  
  导课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好的导课,千行万象,婀娜多姿,具有艺术魅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在当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指导下,教师应积极思考探索适应学生的有效的导入艺术,极优化教学结构.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对象灵活运用,灵机应变,更应该根据实际需要探索求新,创造出各种有效的导课方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高中化学选择题中常有一类无数据计算型的选择题,此类题型在未出现一个数据的情况下,要求计算出百分含量、比值、化合价、物质的量浓度等具体数值,往往使学生因找不到数据觉得无从下手.其实此类题型虽未出现数据,但往往在题中暗藏信息或规律,甚至因未出现数据题目往往设置巧妙,使得解题方法更加简单.    一、利用最简式相同解题    例1 取一定量的甲醛气体溶于适量的冰醋酸中,再加入一定量的果糖得混合物甲;
常有学生向老师和家长诉苦,说数学课上老师讲的东西自己全部听得懂,但是到了作业和考试的时候就无从下手了.我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懂而不会”现象.这种现象的成因有哪些,又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呢?笔者反复听课思考并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思考后,确有不少收获,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谈一谈.    一、预习准备不充分    有些教学内容老师会布置课前预习,而部分同学又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认真完成.教师因为课
很多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是逐一进行记忆的,觉得杂乱无章,苦不堪言,而且经常忘,无法找到元素化合物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归纳.本文从中学阶段常见的复分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入手,引导学生如何有效的掌握元素化合物的性质.  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元素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内容繁杂,学生在复习的时候往往是逐条的进行记忆,反应方程式更是反复的默写过关,无疑既增加了复习时
新课程更为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自然也要努力转变教学思维,积极备课,充分备学生,同时依据教学内容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等,这样才能发挥对学生的主导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课堂是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所以,教师要充分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有效的新课导入,能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能激
品种来源湖北省宜昌地区兴山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北斗星”作母本和“康革1号”作父本,1975年杂交育成。原代号:7621—12。1985~1987年参加由南方马铃薯研究中心王持的湖北省
目的 :研究硒代甲硫氨酸(selenomethionine,Se Met)联合5-氟尿嘧啶(5-l uorouracil,5-FU)对人胃癌MKN-45细胞的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S
通过实例剖析,感知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在建立物理知识及解决物理问题中的思维过程,认知分析思维与综合思维的特点,明确分析思维和综合思维对建立物理知识及解决物理问题的作用.    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更要教获得知识的思维方式,学生明白了学习物理的思维方式,有利于明确知识的所以然,有利于学生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有利于学生在运用思维方式去学习新知识,掌握新知识过程中形成学习能力,以达到“受之以鱼更
高中数学知识密度大、抽象性高、独立性强,学生自学的难度大,需要有教师的教导和参与才能完成.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者,在新课改要求学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积极践行新课程理念,探索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激活学生学习化学的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对人类的生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随着九江市人口的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对土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更加凸显了土地的稀缺性。在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