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媒介生态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wachsel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电视新闻作为电视生命力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必须结合当前的媒介生态,努力构建有序的新闻传播格局,加强多媒体间融合,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本文以东方卫视为切入点和具体分析对象,试对电视新闻进行相对全方位的分析,以期对构建新媒介生态下有序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有所助益。
  【关键词】东方卫视 电视新闻 媒介生态 传播格局
  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向是追求可持续发展,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将自身最根本的任务做到极致,即围绕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件,能够在时效性上追求第一时间播报,对整个新闻事件的动态发展、整个流程予以关注,并随时报道,为受众进行权威解读,对重要类型事件要有预测、报道、评论等基本流程。
  一、东方卫视电视新闻概况
  东方卫视前身为上海卫视,于2003年10月23日全新开播,是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的旗舰频道。以“新闻立台”为特色和主打的东方卫视致力于打造权威媒体新锐观点,在多次电视新闻改革中引领了我国电视平台新闻传播的新风尚。
  东方卫视以新闻节目为主打,贯穿全天的节目播出,其新闻节目播出时长位居各卫视之首,平均每日新闻播出量超过285分钟,自2011年6月各档新闻节目改版至今已形成多档风格多样、各有侧重、大容量、常态化的直播新闻栏目,构成了全国省级卫视中容量最大的电视新闻节目。
  1、东方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构成
  主张“新闻立台”的东方卫视在新闻节目的整体架构上既考虑到节目制作规律,又结合观众的收视习惯,根据有序排列、组合的规划机制进行总体策划编排。继开播时对新闻节目的大调整及2011年6月对整体新闻节目的改版,东方卫视电视新闻节目一直领先于其他省级卫视,并在节目形式、节目风格、主持人个性方面都率先进行个性化创新和有益探索。
  新闻现场直播节目是电视新闻节目最具生命活力的一种形态。东方卫视节目加强了演播室和现场直播量。新闻节目全部直播,重大事件尽可能现场直播。
  东方卫视的节目主干分工明确,各有侧重。《看东方》是其在晨间时段倾力打造的大型新闻直播节目,依托SMG强大的内容资源和制播力量,历时120分钟,是新闻直播时间在全国最长的新闻节目,多种新闻兼容,娱乐资讯并举。《东方新闻》是其主打的品牌新闻栏目,选择在每天的黄金时段直播一小时,秉承“聚集重大事件、直播新闻现场”的特色,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版面一等奖。《东方直播室》则是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有机结合的新闻专题节目,关注当下热点新闻事件,以直播转型中的中国为理念,节目形式新颖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现实性。
  2、东方卫视电视新闻节目改版
  继2009年改版后东方卫视于2011年6月又进行了一次全新改版,这次改版后东方卫视各新闻栏目以全新的面孔展现在观众面前,同时它也再一次的开创了新的节目播出形式。
  (1)新闻节目及播出时间固定化。改版后,东方卫视新闻节目全天滚动播出,依旧是全国卫视中容量最大的新闻资讯,共有九档新闻节目,并且两年来已经形成了固定化的播出模式,播出时间也相对固定。具体包括7点档《看东方》、12点档《东方午新闻》、18点档《东方新闻》及23点档《东方夜新闻》。
  (2)新闻节目样式追求多样化。改版后新闻节目的样式仍然多样化,既有《看东方》一类的大型晨间新闻直播节目,又有力求打造立足上海、放眼世界的定位为“准确、锐利、大气、平视、生动”的专业新闻节目《东方新闻》,还将《东方夜新闻》的单一资讯改为杂志化编排,并且增加了评论,追求“第一解释”,常邀请相关专家、重要人物直接对话。
  (3)全新主持人组合与特色播报方式。黄金档主打品牌《东方新闻》在改版后推出全新的主持人组合,由主持人合作共同播报并不是改版重点,重点在于节目的播报方式发生了变化。东方卫视大胆创新,一改往日主持人正襟危坐的播报形式,不再局限于播报台后的固定空间,而是或者一坐一站,或者轮流“坐站”,甚至可以走动来播报新闻,将演播室划分为主播区、讲解区、立播区、互动区及访谈区,为播报方式带来了新生机,使观众有了耳目一新的感受。
  (4)重视并强化直播连线的使用。直播连线自东方卫视2003年开播以来就成为该台的一大特色,经过不断的改版,这一特色被进一步强化,主持人在演播室通过大屏幕来与现场记者直播连线,与现场记者“当面”对话,让观众有参与到整个事件过程的感受。新演播室的启用,使东方卫视新闻节目联合采用卫星直播、记者连线、电话采访等多种方式,致力于用最快的速度、最抢眼的镜头、最独特的视角第一时间播报新闻。
  二、东方卫视电视新闻传播格局的构建
  1、以固定化的新闻节目为前提
  固定化的新闻节目是构建有序的传播格局的基本前提。
  (1)新闻节目相对固定。固定的新闻节目即每天播出的新闻节目是固定的,新闻节目的个数和板块类别是固定的。以东方卫视为例,7点档《看东方》、12点档《东方午新闻》、18点档《东方新闻》及23点档《东方夜新闻》就形成了基本的新闻节目格局,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都有对应的新闻节目,而所对应的新闻节目又是有所区别、有所侧重的。
  (2)节目时间和时长相对固定。节目时间和播出时长的相对固定是为了形成固定的播出模式,由此培养固定的受众收视习惯,形成收视粘性。固定的播出时间与播出时长也方便受众收看,同时也能同其他台进行公平的收视率竞争。如果经常出现节目播出时间和时长的不确定,不仅会损失固定受众,还不利于新闻节目品牌的建立。当前,东方卫视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播出模式,除重大或突发事件临时插播外,新闻节目的播出时间和时长也基本固定。
  2、以节目样式的多样化为追求
  只有节目样式做到多样化,各具特色,在和同级卫视竞争时才会更有竞争力。
  (1)节目构思的创新性。节目样式的改变得益于节目构思的创新性。电视新闻节目的构思活动是节目孕育过程中一系列多维思维的体现,需要整个新闻团队多侧面、多角度的认识事物,为节目的基调、内容、形式、整体架构做准备。以《东方直播室》为例,在节目构思上充分体现了其创新性与多维性,是一档将电视手段、网络媒体、短信直播等方式有机结合的新闻专题节目。通过关注当下热点新闻事件以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值得讨论的社会现象来“直播转型中的中国”,具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2)以特色的节目风格为依托。鲜明的节目风格是电视节目尤其是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与其他新闻节目进行有效区隔的有力武器,节目风格是节目样式的组成部分。在媒介联动方面,充分突出电视的媒介优势,用直观的方式将事件呈现在受众面前,并且将矛盾原生态再现。东方卫视通过巨幅LED屏幕连接热心网友参与互动,现场观众投票团通过投票表决表达民意;电视、网络、手机三屏合一,以上都充分反映了电视新闻要充分运用多媒介融合的方式来进行节目运作。
  3、以节目整体的类型化为基本
  构建有序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必须以新闻节目整体的类型化为基本,在整体架构上要有频道意识、品牌意识,根据整个频道的主题、定位,将所有的新闻节目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侧重;同时,电视节目结构布局必须考虑受众的收视习惯,根据新闻制作播出规律对节目整体进行有序排列组合。
  (1)以个性化的主持人为节目区隔。主持人是电视新闻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个性化的主持人为新闻节目提供更多的节目特色,尤其是思辨性新闻节目,主持人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主持人是节目的灵魂。骆新是上海东方卫视的优秀主持人,他冷静、独到、犀利的主持和点评,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得到国内同行的高度评价。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及鲜明的观点,也引起了舆论界的广泛关注。观众对他的主持风格的评价为:犀利而不失亲和,关照而不失独特。
  (2)对媒介技术进行优化整合。电视新闻的变革,首先依赖于信息技术的进步,技术引起变革,进而带动观念的更新。东方卫视电视新闻理念的不断改变,和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无关系。当前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带来了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电视作为一种传统媒体必须加强媒介融合,突出自身媒介优势的同时综合利用多维媒介格局。在新闻资源越来越开放的今天,如何报道新闻成为各卫视台争夺收视率的重要途径。新技术的使用为新闻演播室向高精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新闻理念与操作实践相结合,共同为构建有序的传播格局服务。
  结语
  在媒介生态复杂多变的今天,传统媒体更应该在突出自身媒介优势的同时加速融合多种媒介形式,在全媒体、自媒体时代提高自身竞争力。电视新闻作为电视的生命力和重要组成,在面对挑战和机遇的同时要从大局出发,面对传播格局不断扩大的趋势,从新闻节目本身出发,争取第一时间,多角度的塑造媒介核心竞争力。在开办固定新闻节目的前提下,保证节目播出时间和时长都相对固定,不断追求节目样式的多样化和节目整体构成的类型化,凸显节目风格并培养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从节目的每个细节入手,从当前具体运作模式上总结实践方法,以对构建新媒介生态环境下有序的电视新闻传播格局提供经验支持。
  参考文献
  ①杨凤娇:《中国电视新闻传播格局的变迁》[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
  ②高有祥,《新媒体环境下的电视新闻传播》[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2(7)
  ③CTR央视市场研究发布2012年度全国省级卫视综合评估调查结果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新闻学研究生)
  实习编辑:韩沂瑾
  责编:周蕾
其他文献
【摘 要】中国的县域约占国土面积的93%,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平衡性特征,本文基于后发优势理论的视角,选择安徽省西部欠发达地区霍邱县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分析后发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探讨后发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后发优势 县域经济 霍邱县  一、后发优势理论概述  1、后发优势的具体表现  所谓后发优势,是指后
【摘 要】政务报道的改革和创新一直以来就是各级党报改革和创新的主要着力点,党的十八大以后中央出台的“八项规定”,为政务报道的改革创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宽松环境,各级党报工作者改进政务报道文风更加具有紧迫性。作为深圳市委机关报,深圳特区报地处改革开放前沿地区,在政务报道改革创新方面积极探索,从精简政务报道着手,强调政务报道要“删繁就简”,突出重点、突出一个“新”字,最终回归新闻本源,更好地发挥其作为党
【摘 要】都市报热线版面,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传统媒体的热线及其版面要继续保持良性发展的态势,应更加注重新闻性、服务性,更好推动操作理念、操作手法的创新求变,更大范围拓展新闻线索源头。只有通过机制保障,做到新闻更快、服务更优、贴近性更强,都市报的热线才能更好地焕发生机和活力。进而,在受到读者认可的同时,也为政府和民众搭建良好的沟通桥梁,源源不断为社会发展传递更多正能量。  【关键词】新闻热线
【摘 要】 财务治理作为公司治理的一个子系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股权治理效率上。但对银行债权参与财务治理的分析却很不够。本文主要探讨了财务治理中银行债权治理的理论基础和现状,提出了银行债权人进入董事会、监事会、审计委员会的建议。  【关键词】 银行债权治理; 现状; 建议    财务治理作为一种规范、完善企业财务制度的创新组织和契约机制,它通过一定的财务治理结构、机制和行为
8月29日至9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在内蒙古调研时强调,宣传思想战线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牢记使命任务,坚持守正创新,切实转变作风,打牢基层基础,把统一思想、凝聚力量作为中心环节,把增强人民精神文化获得感幸福感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开创宣传思想工作新局面。  调研期间,黄坤明深入呼伦贝尔、兴安盟等地的苏木、嘎查
【摘 要】益智类节目在十年前是我国电视荧屏上最热门的节目之一,但如今却逐渐淡出人们视野。本文主要通过对老牌益智类节目《开心辞典》和益智类节目新秀《一站到底》的比较,分析国内益智类节目的形态变化,试图探索益智类节目“重整旗鼓”的途径。  【关键词】《开心辞典》 《一站到底》 益智类节目  一、益智类节目在我国的发展  益智类节目起源于美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引入我国,国内当时盛行的知识竞赛节目就
【摘 要】“走转改”,走是基础,是新闻的本义。要在“走转改”中寻找创作灵感,以受众视角,聚焦民生,提升新闻品质。  【关键词】“走转改” 民生新闻 新闻品质  “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是继承和发扬党的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最美丽的风景在基层,最感人的故事在基层。到了基层,就有了报道的素材,有了写不完的故事,“走转改”是提升新闻品质的法宝。  一、走基层是新
【摘 要】2010年以来,湖南卫视、江苏卫视、浙江卫视三大卫视之间的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综观卫视之争,说到底是娱乐节目的竞争,尤其是在2010年唱独角戏的相亲节目,引发了人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新思考。  【关键词】卫视竞争 相亲节目 娱乐化  2011年10月21日国家广电总局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婚恋等七类节目将被限制;同时规定
“我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我拒斥网络天书的庸俗化。”一个温暖冬日的早晨,在申城中心城区地标莱福仕广场二楼的一家茶馆,笔者“遭遇”了叶氏的“愤青告白”。眼前这个风尘仆仆、语速急促的大男孩,显得激情而深刻,尽管有些偏执,但此刻更容易让人想起“只有偏执狂才能成功”。    EEmap:分享地图,分享生活      叶群峰有两个“孩子”,网络天书和EEmap,前者使他在国内WIKI领域名声鹊起,后者使他赌上自
【摘 要】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