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 NaCl分离皮肤的免疫荧光法在表皮下大疱病诊断中的应用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0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介绍1M NaCl分离皮肤免疫荧光法诊断表皮下大疱病的原理和优越性。同时介绍了盐裂正常人皮肤IIF法以及盐裂皮损周围皮肤的DIF法对表皮下大疱病诊断与鉴别诊断的价值。

其他文献
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临床表现为发热、消瘦、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凝血障碍、贫血、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减少。大约20%的患者有皮肤损害,常见脂膜炎和紫癜,多数报道是组织细胞吞噬性脂膜炎,HPS发生于细菌、真菌、寄生虫和病毒感染的免疫缺陷性患者,也可伴发恶性肿瘤,尤其是网状淋巴系统肿瘤。现已表明HPS是继发于细胞激活素产生过度,这种细胞激活素可刺激组织细胞。作者观察了10例HPS的皮肤损害,共采
杆菌性血管瘤病(BA)首先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中描述.表现为皮下和皮肤血管性损害酷似Kaposi肉瘤.受累组织(皮、骨、淋巴结和脑)的组织学检查可见血管增生.Warthin-Starry银染色或电镜可见许多杆菌存在.肝和脾的杆菌性紫癜(BP)的实质性血管损害中也见到这些杆菌.
该项为期16周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目的是确定inocoterone对男性痤疮的作用.该试验限于18岁以上男性共126例.参加试验者的标准为面部痤疮损害数在10~60个炎性丘疹/脓疱及不超过5个结节.不包括严重结节囊肿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
生殖道支原体与许多疾病特别是性传播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有紧密联系.本文讨论了生殖道支原体在非淋球菌性尿道炎、前列腺炎、盆腔炎症性疾病、不孕症、绒毛膜羊膜炎及低出生体重儿等疾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并概述了某些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
对近十年来发现的药疹(如药物诱发的色素沉着、化疗引起的淋巴细胞复原的皮肤发疹、肢端红斑、皮肤白消安效应、中性粒细胞性汗腺炎以及汗腺的鳞状化生等)以及炎症性药疹(如角层下脓疱性药疹、天疱疮样综合征、假性卟啉症、光敏性发疹、巨噬细胞性苔藓样皮炎、假性蕈样肉芽肿综合征以及注射维生素K1引起的假性硬皮病等)作了临床与组织病理变化的详细描述.
患者81岁,男,就诊前有腹主动脉瘤修复手术史,以后因发生肾病综合征而日服强的松60mg和呋喃苯胺酸(速尿)240mg.3周前右手指节处出现3个点状损害,可能是玫瑰刺扎伤处.随即损害扩大为小溃疡,接着发展为隆起的红斑水疱性皮疹,边缘清楚,累及整个手部及前臂,曾怀疑是接触性皮炎继发某种感染,但在用丙酸氯倍他素和氟氯青霉素治疗后未能控制.
银屑病病灶的形成,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IL-6、IL-8,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G-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α、β等有关.为了解机体如何调节细胞因子的产生,作者测定了寻常型银屑病不同时期血中IL-1α、TNF-α、IFN-γ,GM-CSF和IL-6的浓度.
性激素与SLE发病的关系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调控体内性激素水平,可使某些SLE动物模型及SLE病人的病情缓解。但性激素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尚处于探索阶段。该文从性激素和雌激素受体两方面,简述性激素与SLE关系的研究进展。
泌尿道感染(UTIs)是一项全球性致病的重要原因。在过去的10年中, UTIs的治疗发生了较大变化, 改善了患者的医疗条件, 在大多数情况下, 既减少了直接的医疗费用又降低了因丧失劳动能力的固定花费。其主要进展可归纳如下:①单剂量或短程疗法治疗妇女急性膀胱炎或无症状细菌尿的疗效;对于大多数妇女, 3日疗法是最佳治疗方案, 较长疗程方法仅用于有其他危险因素, 提示有上泌尿道感染的患者。
成纤维细胞在硬皮病纤维化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体外培养的系统性硬皮病皮损成纤维细胞发生了基质合成和生长增殖的异常以及粘附力的改变。能够合成高产量胶原及其它基质的成纤维细胞亚群在硬皮病皮肤纤维化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硬皮病皮损中表达细胞间粘着分子Ⅰ型和HLA-Ⅱ类抗原的成纤维细胞数目增加可能与局部炎症或免疫反应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