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试整合】
三上《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云”的描写很美。回顾学生学过的《秋游》《云房子》这几篇课文中,均有对云的描写。能否以“云”为主题来展开教学?我陷入了沉思。那么,切入点应在哪里呢?再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突然发现“云姿态”和“云变化”均是训练的点,就这样,以“云”为主题,整合教学的设计就逐渐清晰了。我又结合人教版的课文《火烧云》,让整合跨越不同的教材版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唱《云》,跨学科导入
师:我听到同学们音乐课上学唱了一首《云》的歌,能再唱一遍吗?(生边表演边唱)
师:同学们喜欢天上的云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喜欢天上的云,音乐课上可以开心地唱,美术课上可以美美地画。今天,这节语文课上,我们要用阅读想象来表达我们对云的喜欢。
二、 整合描写云的片段,说“云姿态”
(出示《秋游》《云房子》《北大荒的秋天》中三段描写云的片段)
师:这些描写“云”的文字,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三段描写云的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运用了比喻。
师:这样一比喻,云变得——
生:云变得更美了,更可爱了。
师:请同学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非常动情地、美美地朗读)
师:天上的云各有各的姿态,由此你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生: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师:(出示课件)你能用上这样的比喻,也来说一说云的姿态吗?
生:天上的云像一朵棉花糖,在空中飘。
师:你说得真好,用上了句式:“云像,在。”把云的姿态说得很生动,也很形象。
接着,学生又分别用这种句式练习了两幅云的画面表达。三年级的学生,说“几句话”是训练的重点,于是,我出示了一幅满是云的图画,这幅画上,云的姿态万千,让学生展开想象,选出其中的三朵云来说几句话。在同桌两人互相练说后,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云说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三、 阅读《火烧云》,想象“云变化”
天上的云,除了有静态美,还有动态美,我选取了《火烧云》中三段文字(略)。(出示学习任务:认真阅读这三段文字,在写云的变化时,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有了以下的发现:
生:每一段的开头都写到了“云的出现”,后面都写到了“云的消失”。
师:的确,云的出现和消失速度很快,你们看,“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学生插话: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著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天上的云在不停地变变变,突然有一朵云变成了一匹马,这时你会怎么说?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师:真不简单,刚才是书上的句子,现在,你会用了,就成为你自己的了,这就是“学以致用”,同学们掌声送给他。
之后,我们又练习了云变成了“一只鸟”“一条鲸鱼”“一只老虎”等。学生除了用“一会儿”“忽然”“接着”,还用上了“突然”“一瞬间”“刹那间”等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并把它们记在书本上。同样,对于云的消失,学生也积累了“无影无踪”“一干二净”等词语,一位学生总结说:“每种云的描写都写到了‘样子’‘动作的变化’。”此番交流都是学生阅读所得,教师相机表扬,激励了他们,并为接下来展开想象进行表达,做好充分的铺垫。随后,教师播放“云变化”的视频,然后问学生:“不断变化的云像什么?”尽管云在快速地飘动,学生还是很快捕捉到自己眼中“变化的云”,暂停下来,让他们观察,展开想象,同时,继续播放慢镜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云的消失过程。之后,让学生学习《火烧云》一文积累到的方法,练习说自己观察到的那朵云的变化。有了前面阅读、交流、积累到的方法,实现了有序表达,更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单位:徐州市公园巷小学)
三上《北大荒的秋天》一课中,“云”的描写很美。回顾学生学过的《秋游》《云房子》这几篇课文中,均有对云的描写。能否以“云”为主题来展开教学?我陷入了沉思。那么,切入点应在哪里呢?再关注语言表达方式,突然发现“云姿态”和“云变化”均是训练的点,就这样,以“云”为主题,整合教学的设计就逐渐清晰了。我又结合人教版的课文《火烧云》,让整合跨越不同的教材版本,进行了大胆的尝试。
【教学过程】
一、 表演唱《云》,跨学科导入
师:我听到同学们音乐课上学唱了一首《云》的歌,能再唱一遍吗?(生边表演边唱)
师:同学们喜欢天上的云吗?
生:(异口同声)喜欢。
师:喜欢天上的云,音乐课上可以开心地唱,美术课上可以美美地画。今天,这节语文课上,我们要用阅读想象来表达我们对云的喜欢。
二、 整合描写云的片段,说“云姿态”
(出示《秋游》《云房子》《北大荒的秋天》中三段描写云的片段)
师:这些描写“云”的文字,同学们一定很熟悉,自己读一读,想一想:这三段描写云的文字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发现了吗?
生:运用了比喻。
师:这样一比喻,云变得——
生:云变得更美了,更可爱了。
师:请同学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吧。
(生非常动情地、美美地朗读)
师:天上的云各有各的姿态,由此你能想到哪些四字词语?
生: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形态各异……
师:(出示课件)你能用上这样的比喻,也来说一说云的姿态吗?
生:天上的云像一朵棉花糖,在空中飘。
师:你说得真好,用上了句式:“云像,在。”把云的姿态说得很生动,也很形象。
接着,学生又分别用这种句式练习了两幅云的画面表达。三年级的学生,说“几句话”是训练的重点,于是,我出示了一幅满是云的图画,这幅画上,云的姿态万千,让学生展开想象,选出其中的三朵云来说几句话。在同桌两人互相练说后,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这样的句式,把云说得生动有趣、栩栩如生。
三、 阅读《火烧云》,想象“云变化”
天上的云,除了有静态美,还有动态美,我选取了《火烧云》中三段文字(略)。(出示学习任务:认真阅读这三段文字,在写云的变化时,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通过思考、交流,有了以下的发现:
生:每一段的开头都写到了“云的出现”,后面都写到了“云的消失”。
师:的确,云的出现和消失速度很快,你们看,“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学生插话: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接著又来了一头大狮子。)
师:同学们想象一下,天上的云在不停地变变变,突然有一朵云变成了一匹马,这时你会怎么说?
生: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
师:真不简单,刚才是书上的句子,现在,你会用了,就成为你自己的了,这就是“学以致用”,同学们掌声送给他。
之后,我们又练习了云变成了“一只鸟”“一条鲸鱼”“一只老虎”等。学生除了用“一会儿”“忽然”“接着”,还用上了“突然”“一瞬间”“刹那间”等表示时间快的词语,并把它们记在书本上。同样,对于云的消失,学生也积累了“无影无踪”“一干二净”等词语,一位学生总结说:“每种云的描写都写到了‘样子’‘动作的变化’。”此番交流都是学生阅读所得,教师相机表扬,激励了他们,并为接下来展开想象进行表达,做好充分的铺垫。随后,教师播放“云变化”的视频,然后问学生:“不断变化的云像什么?”尽管云在快速地飘动,学生还是很快捕捉到自己眼中“变化的云”,暂停下来,让他们观察,展开想象,同时,继续播放慢镜头,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云的消失过程。之后,让学生学习《火烧云》一文积累到的方法,练习说自己观察到的那朵云的变化。有了前面阅读、交流、积累到的方法,实现了有序表达,更充分发挥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单位:徐州市公园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