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科学成就 新科学观念——来自“无形学院”学术讨论会上的报告

来源 :哲学动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isiyue520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在美国访问了一年有余,学术观感颇多,从科学的新发现、新成就引发出的科学的新观念尤为值得一提。 我们正生活在一个非凡的时代 我在波士顿大学物理楼访问了著名物理学家A.西莫尼(A.Shimony)。 西莫尼是使贝尔不等式付诸实验检验的第一批设计者之一,与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约翰.F.克劳塞(F.Clauser)齐名。他与其合作者于1996年10月3日发表在《物理学评论通讯》上的论文题目是《检验定域隐变量理论的实验建议》,已成了量子力学发展史上的一篇重要文献。此后的量子力学研究文献中都将其当作经典引用,他又是科学哲学家,在波士顿大学哲学系教授知识论。
其他文献
<正> 被日本学者称为中国翻译家的方昌杰(1929~1979)英年早逝.他留下了一部遗著:《日本近代哲学思想史稿》.几经周折,现在该书终于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方昌杰生前所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东方哲学研究室,于6月25日为此举行座谈会,所内外的30余位学者与会.作者的亲属介绍了这部书的出版经过,与会者对此感慨万千.大家不仅对方昌杰这样的一些早逝的中年学者的奋斗精神表示赞赏,而且谈到目前我国学术著作出版的艰难,对作者的亲属为这本著
<正> 在目前如何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的讨论中,一些论者对民族凝聚力的核心作了概括,就笔者所见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一曰进步、成熟的政治力量;二曰爱国主义;三曰中华民族精神.我认为,这些回答都值得商讨.进步、成熟的政治力量无疑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要素和内容,但是,它始终是以物质经济要素为自己的基础,其性质和状况是由物质经济要素决定的;它也离不开精神要素的指导和支配.物质经济和精神要素并不围绕它而展开,它本身还有赖于其他要素的合理说明.再说,如果以它为核心,能不能说在成熟、进步的政治力量出
<正> 正统数理逻辑实质上仅只涉及了逻辑常项(非范畴词)及其非演算(一),而逻辑变项(范畴词)及其反演算(~)实质上至今未进入数理逻辑学家们的视野.然而,事实上前者与后者之间有正反对称互补关系.缺失后者,导致了前者根本无法克服的单调性;补上后者,正统数理逻辑将会扩展成为非单调性的逻辑——这对发展计算机的推理技术,对解除大批似是而非的逻辑矛盾(悖论),将具有重大的技术意义和理论意义.
<正>普通个人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没有受到足够重视.其实,它是唯物史观的一条重要原理.恩格斯曾明确指出:“人们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期望的目的而创造自己的历史,却不管这种历史的结局如何,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影响所产生的结果,就是历史.” 又说:“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每个意志都对合力有所贡献”.可见恩格斯是肯定普通个人对于整个历史进程的作用的.
自本刊开辟“干部学哲学”专栏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和作者的欢迎和支持,陆续为本刊撰写有关稿件.最近,我们又先后收到了江苏南通市委党校张德清的《哲学使他出奇制胜》文稿,介绍南通国营平潮饭店经理朱骅应用哲学指导经营管理工作,把饭店办成一个先进国营企业的事绩;安徽省安庆市陈张来的来稿,介绍运用辨证法,处理好“以人为本” 的企业管理经验;中共大连市甘井子区区委书记冷明述谈用哲学指导他们发展城郊经济的体会……等.由于篇幅有限,下面仅将冷明述同志的来稿摘要发表,以飨读者,并望大家继续支持我们办好这个栏目.
<正>《生物学思想的发展:多样性,进化与遗传》是厄·迈尔(E·Mayr 1901)的名著.该书初版于1982年,随即被译为多种文字.该书问世以来,不仅在生物学界,而且在科学的其他领域、哲学界和史学界均引起广泛的注意,伯·科恩认为“这本巨著是每一个生物学者和每一个对科学史和科学哲学感兴趣的人必读的书”.作者本人也因此而获1987年萨顿奖.
<正>面对风云变幻的当代世界,坚持和发展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为此,我们不但要研究现实,研究未来,而且还要研究历史,以便从思想史中吸取资料.新近由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何怀远同志著述,黄河出版社出版的《欧洲社会历史观:从古希腊到马克思》一书对这一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正> 由中国逻辑学会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吉林大学、吉林省逻辑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七次中国逻辑史讨论会于8月11—14日在长春市举行.这次讨论会是在中国逻辑史专业委员会诸位同仁共同撰著的《中国逻辑史》(5卷)和《中国逻辑史资料选》(5卷6册)全部出齐之后召开的.与会者提交的论文在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又有新的进步.
<正> 诸葛殷同在《再议辩证逻辑》中说:“弗雷格以后逻辑彻底与哲学分了家,成为一门完全独立于哲学的科学.这促进了逻辑的飞跃发展.现在要求走回头路,把与辩证法、认识论统一的辩证逻辑当作逻辑,再次模糊作为意识形态的哲学与作为工具性科学的逻辑的界限,其必要性何在?”(见《哲学动态》1992年第4期第33页),不知诸葛同志对哲学逻辑(这里是指多值逻辑、时态逻辑、命令句逻辑等等的统称)的兴起怎么看.哲学逻辑的兴起,是以与
<正> “道”是《老子》哲学的核心.“道”与“无”的关系是对《老子》评价产生分歧的焦点.澄清这一问题不仅有益于哲学史研究,而且将会对现代自然科学产生积极的影响.本体论是哲学的最高问题,如果我们认为“无=零=虚空”的等式能够成立的话,那么与“道”基本相同的难题不仅哲学上有,而且数学和物理学中也有.例如:印度古老哲学中重要的“无—空—零位”问题,黑格尔在《逻辑学》中开宗明义提出的“存在=无”的命题.数学的“无穷小”物理学的量子论等等.数学分析各部分的内容,都是不同类型的极限,极限理论的核心是“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