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声衰减和声频散的聚乙烯超声相控阵缺陷检测仿真模型

来源 :压力容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yi8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乙烯(PE)具有声衰减和声频散特性,复合频率超声在PE中传播时,信号频谱向低频方向移动导致波形发生畸变.目前PE超声相控阵检测采用固定的群速度设计延时法则,未考虑波形畸变的影响,当检测深度较大时,聚焦的焦柱直径大,检测信噪比低.在理想波动方程的基础上,考虑声衰减和声频散的影响,提出将复合频率超声信号分解为多个单频信号的数值处理方法,计算并叠加各单频信号的传播规律,建立复合频率超声信号传播模型.利用该模型进行超声相控阵缺陷检测的有限元模拟,结果表明,当模型考虑PE声衰减和声频散特性时,模拟结果与试验检测结果更接近,焦点所在深度的孔洞缺陷信号幅值偏差为11.77%.为验证模型有效,考虑复合频率超声信号传播的群速度随检测深度变化规律,改进超声相控阵检测的延时聚焦法则,并应用于大壁厚PE管超声相控阵检测.检测结果表明,聚焦区域的内壁面回波信号增强了5.1%,非聚焦区域的缺陷信号增强6.1%.
其他文献
目的 对比皮层脑电图监测下前颞叶切除术(ATL术)与颞下入路选择性海马杏仁核切除术(SAH术)在颞叶内侧癫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术后并发症及神经心理学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6月我院98例颞叶内侧癫痫手术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术式不同分为ATL组53例、SAH组45例.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依据Engel\'s分级统计两组癫痫控制情况,并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评价手术对患者神经心理学影响.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比
低共熔溶剂作为一种新型溶剂,具有高导电性、电化学窗口宽、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其成本低廉,在室温下就可以进行金属的电解沉积,且得到的金属质量好,在作为氧化物的电解沉积溶剂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概括了近年来用于氧化锌电解沉积的几种低共熔溶剂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体系中氧化锌的溶解情况;总结了氧化锌-低共熔溶剂体系的电导率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综述了氧化锌在低共熔溶剂体系下的电化学行为研究进展及该体系下电化学行为的机制问题;重点论述了金属锌在低共熔溶剂中电解沉积的制备工艺发展现状,并综述了各类因素对制备工艺的影响;
研究了巯基功能化埃洛石纳米管(SH-HNTs)对硫代硫酸盐溶液中Au(Ⅰ)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溶液pH值、温度、硫代硫酸盐浓度和初始金浓度对SH-HNTs吸附Au(Ⅰ)的影响.采用N2吸附-解吸、X射线衍射(XRD)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法对SH-HNTs吸附前后的结构和表面性质进行了分析.初步探讨了SH-HNTs对溶液中Au(Ⅰ)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在SH-HNTs用量20 mg、溶液pH值10、吸附温度25℃、硫代硫酸盐浓度0.1 mol/L和初始金浓度为10 mg/L条件下,吸附12 h
采用三辛基甲基氯化铵(Aliquat 336)与薄荷醇组成的疏水性低共熔溶剂(DES)为萃取剂,从硫氰酸钠溶液中分离Co(Ⅱ)和Ni(Ⅱ),考察了SCN-浓度、温度、酸度等条件对萃取分离性能的影响,研究了Co(Ⅱ)和Ni(Ⅱ)的反萃行为,并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析了疏水DES萃取Co(Ⅱ)的机理.结果表明,Co(Ⅱ)和Ni(Ⅱ)的分配比随着SCN-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温度和酸度对镍钴的萃取分离性能影响很小,优化条件下Co(Ⅱ)和Ni(Ⅱ)的分离因子大于400;萃入有机相的Ni(Ⅱ)可采用0.1 mol/
黄磷电尘灰作为黄磷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是一种回收镓的潜在资源.采用水洗—酸浸两步法回收电尘灰中的镓,首先通过水洗去除电尘灰中KH2PO4等水溶性物质,以达到富集镓的目的,其次,通过探究水洗后电尘灰酸浸过程中硫酸浓度、液固比、温度、时间等因素对镓浸出率的影响,确定回收镓的最优工艺参数,推导出酸浸过程的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在水洗最优条件下,电尘灰的失重率为26.40%,镓的损失率仅为4.65%,镓富集了约1.3倍;在硫酸浓度3 mol/L、液固比8:1、温度80℃、时间120 min的酸浸最优条件下
目的 研究非痴呆2型糖尿病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及执行功能,并从认知功能角度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最佳血糖控制水平.方法 纳入2018年7月~2019年7月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309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及同期132例无糖尿病对照人群(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长沙版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形状连线测验(STT)、华山版Stroop色词测验(SCWT)测试,比较两组之间MMSE、MOCA、STT、SCWT的差异.T2DM组根据糖化血红
铜铅硫化矿的高效浮选分离一直是选矿领域的重点和难点.针对铜铅硫化混合精矿,提出采用硫酸预处理—浮选分离新工艺,通过对黄铜矿和方铅矿单矿物硫酸处理前后的接触角测定、人工混合矿和实际铜铅混合精矿预处理—浮选分离试验研究,分析了硫酸对方铅矿和黄铜矿的作用机理,确定了最佳预处理条件.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预处理后方铅矿的表面接触角大幅降低并受到选择性抑制,而黄铜矿的可浮性不受影响;人工混合矿的最佳预处理条件为硫酸浓度2.0 mol/L,温度100℃,处理时间25 min;针对含Pb 15.74%、Cu 11.58%
采用有限元—离散元耦合方法,对黄铁矿和方解石组成的单颗粒矿物进行微波照射数值模拟.在提出解离率的基础上,研究黄铁矿尺寸对微波照射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矿物内电场、温度、裂纹及解离率的演化分布的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微波功率照射下,黄铁矿尺寸越大,矿石模型内部电场强度越小,产生的温度也越高;相同照射时刻,矿物内裂纹数目均随着矿物尺寸的增大而增多;单颗粒矿物的解离率随微波照射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本模型中,黄铁矿半径为1 mm的矿物解离率最小,另外三种半径矿物的解离率均在50% 左右,且最佳照射时间分别为3.0、4
目的 探讨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个体因素对肺动脉达峰时间的影响.方法 收集我院2016年8月~2020年12月采用小剂量团注法行肺动脉CT血管成像(CTPA)的被检者153例,行CTPA检查前10~30 min内详细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待患者静息10~15 min后测量并记录心率、收缩压和舒张压.在气管分叉层面采用小剂量团注法测算肺动脉的达峰时间.分析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个体因素与达峰时间的相关性.结果 153例疑诊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肺动脉达峰时间的中位数为9.07 s,肺动脉达峰时间与患者性别
为了提高岩爆预测模型的精度,以围岩洞壁最大切向应力(MTS)、岩石单轴抗压强度(UCS)、岩石单轴抗拉强度(UTS)、应力系数(SCF)、脆性系数(BI)、岩石弹性能指数(EEI)等参数作为预选预测指标.运用修正散点图矩阵分析指标间、指标与岩爆等级间的关系,筛选指标集中的离群值,确定构成岩爆预测的指标体系.引入并优化随机森林算法,采用Randomize Search CV和Grid Search CV方法寻求最优超参数,运用优化后模型对岩爆实例进行岩爆倾向性等级预测,并将预测结果与神经网络模型(A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