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新课改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而进入课改第一年,我们学校教师的现状是:虽然已经提前一年通过向书本学习,和大师对话等形式进行了新课改相关理论较为全面的学习,老师们从心理上接受新课改、期盼新课改,也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描述新课改,理想化地思考新课改的一些问题,但教师之间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年级之间不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对教师的角色定位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而进入课改第一年,我们学校教师的现状是:虽然已经提前一年通过向书本学习,和大师对话等形式进行了新课改相关理论较为全面的学习,老师们从心理上接受新课改、期盼新课改,也能够依据自己的理解描述新课改,理想化地思考新课改的一些问题,但教师之间对新课改的理解和把握存在着极大的不均衡,在实践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一是年级之间不均衡。一部分处在课改一线的实验老师,由于自身专业化水平的限制,难于寻找到新课标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契合点,从而不能很好地领悟、体现新教材的意图,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处在非课改年级的教师,虽有改革之心,由于受到教材内容和教学任务的限制,也由于缺乏较强的改造、重组教材的能力和勇气,很难在教学中渗透和落实新课标的精神。
其他文献
凡是语文教师没有哪个不想在舴文教学方面有所突破的。可作文,不管是教,还是学,都是“想说爱你不容易”。即使我们使出浑身解数,大部分学生仍然畏作文如虎,交上来的作品也多是“不堪人目”,叫人只能硬性赏识,没法由衷表扬。毋庸置疑的事实是,写作文是需要天赋的,有的人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甚至是“无师自通”,而有的人在作文方面却是“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们应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天分上的差异,正视差异
杜某某和刘某某曾是某小学四年级同班同学。1987年12月29日下午最后一节自习课上(没有教师在教室),刘某某借前面同学的圆规,用完后,交还圆规时不慎用圆规尖刺伤了杜某某的右眼。受伤后杜某某到某县医院治疗,诊断为:眼球穿通伤、外伤性虹膜炎、外伤性白内障,并在该医院做了白内障腺样摘除术。1988年1月24日治愈出院,出院时医生建议定期复查。出院后由某小学主持调解,由刘某某的父母承担了全部医疗费用。
课程标准对实践音乐教学的基本理论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总结出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和完善评价机制等诸多理念。这在体现学科特点的同时,又融进了课改过程中带有共性的教育观念和认识。这些理念,开阔了广大音乐教师的视野。如照此去认真实施,中小学音乐课改必然会生机勃勃。而现实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新课标的实施仍在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中的《天游峰的扫路人》,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自己在登天游峰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刻画了一位质朴而充满自信的老人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老人那种自信、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的赞美。课文语言优美,描写细腻,特别是在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上十分传神。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造就一批批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了一切孩子”的全新素质教育理念正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地推进。然而却有这么一个群体,占有农村学生45%以上的“留守”孩子,他们的受教育状况成了被遗忘的角落。笔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了大量的“留守”孩子的教育状况,其现状十分令人担忧,
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校,对青:少年中的弱势群体——后进生的心理健康普遍不够重视。就拿现在的考试来说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情况的一种重要方式,仍然得到老师们的高度重视。因此,大家固守这一方“圣土”,不敢越雷池半步,评价的多元功能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直到一次单元测试后的反思,才让我顿悟。
赏读是我的语文教育理想,它意味着学生对语言文字中美好的“人情物理”的认同与接纳、欣赏与享受;意味着情感上、心灵上、思想上的沟通与对话;意味着对文本中内容与形式上的“美”的链接与体验……《小镇的早晨》上完了,学生早已蹦出教室游戏了,而我心中却仍然回味着课堂“赏读”的一些细节。现场: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因此,在本课的预设中,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语境,调动学生已有的识字积累,引导学生掌握识字方法,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在自主性的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培养他们独立识字的能力。
片段一:街景1 小组讨论:可以提出哪些问题? 小组讨论后汇报: 生l:每个灯柱上装5盏灯,一共装了90盏灯,可以装几个灯柱?
笔者又寸本地区200多所农村小学校长开展的关于心理压力的调查中,所有的小学校长一致强烈反映现时心理压力很大,其中,普通农村小学校长的心理压力高于农村中心小学的校长,女校长心理压力高于男校长。由于不堪心理压力重负,校长们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焦虑、压抑、易怒、恐惧、健忘、神经衰弱等系列心理问题。长期过高的心理压力不仅影响着农村小学校长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也对其本人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造成了许多消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