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支架式教学,培养语文阅读能力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egoo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若能利用支架展开教学,则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利用影像式支架能促使学生进入阅读情境,利用问题式支架能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利用探究式支架能促使学生迁移,利用实践式支架能让学生加强语用。这些支架的合理运用都能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语文;支架式教学;语文阅读能力
  心理学家布鲁纳将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建筑学的脚手架结合在一起,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的理论。该理论认为要将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作为根本目的,用教师的辅助和支持作为手段,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思考和探索,促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建构,展开自我生成。笔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活泼好动,对于未知事物充满好奇等特点,尝试构筑了各种适合小学生的支架,进而引导学生展开自主阅读,促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一、影像式支架,浸入情境
  小学生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同时对于图像、视频等也十分感兴趣。笔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这个特点,构筑了影像式框架,将学生带入到课文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更真实地展开体会。多媒体课件能让学生的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都充分运动起来,进而获得更真实的体验,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展开阅读,自然会有水到渠成的好效果。
  在指导学生学习一年级下册第10课《端午粽》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激发阅读兴趣,笔者给学生展示了多媒体课件。在课件中,展示了包粽子的过程,同时还展现了划龙舟等端午节的风俗,展示了屈原的形象。在播放视频的基础上,笔者还用语言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大家是否知道端午节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呢?大家是否也曾经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包过粽子呢?包粽子的过程是怎样的,大家还记得吗?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包粽子的过程的吧。”这一番话和影像资料结合在一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我鼓励学生先说说自己包粽子、吃粽子的经历,然后再阅读课文,对比一下课文中的内容,说说两者有什么不同之处。有学生提出:“课文里详细介绍的是红枣粽,但是我们家包的都是鲜肉的粽子。和其他的粽子不一样,包鲜肉的粽子必须要将糯米用酱油拌过。这样的粽子咸咸的,味道更加好吃。”
  学者何克抗将支架式教学分成五个环节,分别是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思索、协作学习和效果评价。利用影像式支架能更好地促使学生进入到特定的情境中,在丰富多彩的画面的促进下,学生会更积极地投入思考,其合作学习的效果自然也会得到提升。
  二、问题式支架,高度适宜
  问题式支架充分利用了小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通过一个或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思考,让学生在理解文章的过程中从中获得问题的答案。在设置问题式支架的过程中,我充分考虑到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一些能帮助其稳固根基、难度适合的问题,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从泛读走向精读,最后尝试总结作品的主题和思想,提高阅读的效率。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12课《坐井观天》是一篇耐人寻味的小故事,通过阅读这则寓言故事,能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为了让学生自主感悟其中的道理,笔者采用了问题式支架的方式展开教学。先鼓励学生比赛朗读小鸟的话语和青蛙的话语,尝试读出该人物的语气,看看谁能表现出青蛙的自信和傲慢,体现出小鸟的诚恳劝告。此后笔者又鼓励学生展开思考:“大家觉得小鸟说的话是不是有道理呢?天到底是小鸟说的那么大,还是青蛙说的那样,只有一点点小呢?”学生认为:“小鸟的话是正确的。”“那么青蛙为何一直都觉得小鸟的话说得不正确呢?”学生认为:“青蛙是一个盲目自信的家伙,只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你觉得青蛙这种看待事物的方法是否正确呢?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否也偶尔会成为青蛙这样的人呢?”这个问题促使学生深入到作品的内部,深入体会寓言故事的主旨。
  设置问题式支架的过程中,笔者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起点,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困惑,这样提出的问题才更为有效。除此以外,笔者还考虑到了将问题式支架和课文的学习目标结合在一起,这样学生就能找到文本阅读的重点在哪里,阅读会更有针对性。
  三、探究式支架,实现迁移
  针对小学生思考能力不强,不太懂得怎样自主迁移这个问题,笔者尝试设置了探究式支架,利用支架引導学生展开自主探究,促使学生实现迁移。在探究式支架中,设置了一些探究的主题,学生尝试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入手展开思考,或借助搜索查询,或借助集体思考,尝试立体化地展开探究,进而解决问题。在探究式支架的辅助下,学生并不只是明白了一个问题的答案,而是借助该主题的探究了解了怎样展开学习,能促使学生实现有效迁移。
  二年级下册第2课《找春天》是一篇很美的文章,文章从春天的景物入手,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展现出了春天的美。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写作手法,笔者采用了探究式支架的方式,鼓励学生展开主题探究:“这篇文章是怎样展现春天景物的呢?”学生就此问题展开自主思考,有学生发现文章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认为文章将小草、野花等比喻春天。该学生和其他的同学进行交流后,发现其他的同学发现作者还运用了比拟的手法,在比喻的同时将春天拟人化,使其成为一个活泼的女子。该学生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认识到自己之前的思考过于简单,这样就促使学生掌握了更多阅读方法。
  在探究式支架的辅助下,学生展开独立思考,并借鉴了其他学生的思维方式,自己的眼界和思路都得到了拓展。这样学生能更好地整合自己的知识体系,构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品味作品的美感。笔者还鼓励学生将自己探究到的知识运用到写作中,这样就有效地实现了知识迁移,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了提升。
  四、实践式支架,加强语用
  小学生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所以我在设置支架的时候也考虑到了学生的这个特点,常常设置实践式支架,组织学生参与到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中。在实践式支架的辅助下,学生亲手去触摸、去感受,通过实践获得更为真切的体会和感受,和课文中谈到的事物进行亲密接触,这样就能更好地感受到作者的思想,体会到作品的主旨和内涵。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上册第5课《玲玲的画》的时候,笔者构筑了实践式支架,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只要动脑筋,坏事往往会变成好事”这个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展开“超级变变变”的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遇到了哪些糟糕的事情,并思考该怎样弥补。有的学生提出:“我擦橡皮的时候将本子擦破了,我该怎么办呢?”有的学生提出了建议:“我也会这样,我会用一张透明胶将它粘贴起来。”还有的学生提出:“我会将本子拆开,将擦坏的纸拿出来,将好的纸替换进去,这样本子就和新的一样。”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体会到了作品的主题思想。
  在实践式支架的辅助下,学生认识到书本并不是自己获得知识的唯一方法,若要真正获得知识,还要大胆质疑,在实践生活中去感受。这样的教学更注重学生的真实体验,能有效地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促使学生联系生活实践进行阅读,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促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多种阅读方法,有良好的语感,发展其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限,要想提高其阅读能力并非易事,笔者在教学中尝试通过构筑支架的方式辅助学生展开阅读,促使学生逐步提升阅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胡玲.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中),2016(12):53.
  [2]戚丽丽.例谈语文课堂“阅读支架”的构建[J].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2017(8):64.
其他文献
【摘要】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语文都是一门不可替代的基础学科,多数教师在教学时过分依赖教学大纲,忽略了教材内容本身的教学意义,导致学生虽然能够逐字逐句分析教材课文内容,但是对课文内容涉及到的生活现象、科学原理等一知半解。在语文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利用生活化教学方式,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知识转化能力。因此,本文主要以2018部审人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为例,通过探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
【摘要】新课标实行后的古诗文课堂教学研究内容是目前进入我国,是大城市和农村地区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活动中的重点之一,被教育部选入新课标教材的古诗文内涵丰富,具有相当高的文学艺术感染力和美学价值,但这只取决于老师说、学生听,老师灌输,学生记住,既削弱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又不利于提升学生古诗文的素养。通过实践与研究发现,教师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方法来培养学生对古诗文学习兴趣和提升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摘要】基于中职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浓等特点,本文在大量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一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方法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主要在创设情境模式、创建数学模型、引入竞争模式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并对未来中职数学教学课堂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 趣味性;有效性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教育目标是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建设培养应用
一、计算思维及其特点  计算思维是人类在使用计算工具中形成并发展的思维,并在人类文明中与人类共存长达数千年。从古代的算盘到现代的手机,每个人都受到计算思维的影响。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指出,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概念进行的一系列涵盖了相当广度的思维活动,例如问题解决,系统设计和人类行为理解等。可见,计算思维虽然在计算机科学中从朦胧走向明晰,却不仅仅应用于科学领域,它连结计算机科
就当下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的教学要求,教师占主体地位的教学模式及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于新时代的教学需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如何创新已变得非常紧迫、重要。本文结合目前的教育教学经验,浅谈一下“自主探究、先学后教”模式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会。  一、“学导式学习化课堂”的研究  2014年2月,高州市教育局教研室大力推行“学导式学习化课堂”。“学导式学习化课堂”是以“学生学”为教学的中心点,以“教师辅
【摘要】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有人说,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本身就很直观了,学习和研究空间与图形,还有几何直观什么事呢?那么几何直观在《观察物体(三)》单元中,对培养空间观念能起到什么作用?同时,在本单元学习中,在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的同时,对学生初步几何直观能力培养又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笔者尝试分享几
【摘要】数学是一门来源于生活的知识,它能帮我們解决很多生活中实际的问题。一直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受到学校与家长的重视,数学教学是教师的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是数学创新意识教学成功的一半,可见兴趣对于学习来说是一股“兴奋剂”,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从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无论是数学还是其它科目,“兴趣学习是最好的教学老师”,每当学生对数学题目产生兴趣的时候,都是爱问“为什么
【摘要】本文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概念来分析学生的写作兴趣,并结合叶圣陶、黎锦熙、于漪等语文教育专家们有关写作方面的教学理念分析学生的作文兴趣。接着,本文针对小学生的特点说明了激发小学生写作兴趣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以上理论、概念基础和重要意义,本文提出了几点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以创设情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把改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来引发学生作文兴趣,以鼓励进步的方式激发学生作文兴趣,阅读课堂
【摘要】批评,是指教育者针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正确的行为,恰如其分地运用语言对其进行说理感化。通过情感链接帮助学生强化分辨是非能力,引导学生深刻反思自身行为并勇敢面对积极改正,有利于加强学生主动规范自身思想行为的意识和能力。本篇文章就批评的艺术性展开深入探讨,进一步明确批评的适当环境、恰当时机以及有效方法。  【关键字】批评;方法;艺术性  当学生犯下错误后,倘若教师并未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而是一
【摘要】研学活动课程是深化教育改革关于课程构建的重要举措,其从内容丰富到形式多样深受小学生喜爱。落实研学活动课程不仅扩展学生视野,增值生命体验,磨砺意志品格,还极大地丰富着国家课程内容。尤其在新时代教育革新的大背景下,利用研学活动课程积淀小学生核心素养不失为一个重要育人突破口。  【关键词】研学活动课程;小学生;核心素养  随着我国课程改革的深入,伴着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内涵变化,教育者从扩宽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