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性:写人散文的生命内核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azy9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人散文怎样才能将人物塑造得惟妙惟肖,展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实现人物的形神兼备呢?“典型性”的选材和描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不二法门。只有选择人物生活中最具鲜明个性的“典型性”事件以及人物身上颇具标志性的外貌言行等内容加以记叙描写,才能成功塑造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体现写人散文的精妙。汪曾祺先生深谙此道,在《金岳霖先生》一文中选取典型性的事件,描写典型性的特征,塑造出一个独立自由的典型的西南联大教授。
  一、选材的典型性
  写人散文重在选材,关于材料的取舍,不是材料本身重要与否的问题,而是与所刻画的人物形象关系重要与否的问题。叶圣陶先生说:“选择材料的标准:一是适切题目,二是注重特色。”“如果将不适切题目,缺乏特色的材料夹杂进去,文章就有不适切的毛病。”因此,只有选择适切题目和颇具特色的典型性材料,才能刻画出典型性的人物形象。
  《金岳霖先生》从肖像、工作及生活三方面进行选材,由表及里、由感性到理性、由平面到立体地向读者展现出一个相对完整而独特的金岳霖先生。关于金先生的肖像,汪曾祺主要选择了金岳霖先生“样子有点怪”的典型材料——“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为什么选择“黄夹克”?因为“除了体育教员,教授里穿夹克的,好像只有金先生一个人。”所以教授里穿夹克的,金先生是独一无二的。为什么选择“微仰着脑袋”?因为“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习惯成自然,金先生的这种姿态有别于其他教授,让他在人群中显得独特而醒目。学生写老师,经历最多、印象最深的自然是师生的交往,而交往中最能体现老师特征的自然是学习的课堂。那汪曾祺选择了金先生哪些典型的教学瞬间呢?典型的提问方式:“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典型的交流方式:面对林国达的“怪问题”,金先生以怪治怪——“林国达同学,我问你一个问题:‘Mr·林国达is perpenticular to the blackboard(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这什么意思?”典型性的学术观点:做“小说与哲学”讲座时,不顾沈先生的面子,论断“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一语惊人,满座愕然。这些教学瞬间的选择,足见金先生的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关于金先生的生活,汪曾祺抓住了“金先生是个单身汉”的典型身份,从三个方面来写金先生单生生活。一是老有所乐的典型趣事——“他养了一只很大的斗鸡。”“他到处搜罗大梨、大石榴,拿去和别的教授的孩子比赛。”足见其率性真实;二是老有所念的典型爱情——“今天是徽因的生日。”足见其对“林徽因的谈吐才华,十分欣赏。”也回答了他为何单身的原因;三是老有所为的典型事件——积极响应毛主席的号召“你要接触接触社会”。“他就和一个蹬平板三轮车的约好,每天蹬着他到王府井一带转一大圈。”体现其晚年生活的独特别致。
  肖像、工作及生活是写人物散文普遍的选择角度,但每一个个体在这些方面的表现却是独特而差异的。作者从这普通而典型三个方面入手,选择体现金先生“有趣”的典型性材料,有层次,有步骤地塑造出具有典型特征的金岳霖先生。正如夏丏尊先生所言:“作文学的记事文,虽然要依作者自己所感受的记述,但局部的琐碎记述,不但不能使光景活现,并且不能使人得到所记述的事物的深刻印象;所以必须捉住特色,舍弃其馀,任读者补充。”
  二、描写的典型性
  描写人物,可选择的角度很多。然而,哪个方面是人物最该描写的地方?从哪个角度描写最能体现人物的典型特征?叶圣陶说:“把他的眉毛、眼睛、鼻头都记上几百字,分裂、琐碎,令人看了就要莫名奇妙,不能使所记的人物的状貌在读者心中活现了。”因此,唯有抓住人物在肖像、動作、语言等方面最典型的标志性内容,才能塑造出人物最典型的形象。那么,汪曾祺抓住了哪些方面来描写金先生的呢?
  写肖像,汪曾祺重点通过金先生的眼睛和穿着两个典型性的角度来描写“金先生的样子有点怪”。金先生“每一学年开始,给新的一班学生上课,他的第一句话总是:‘我的眼睛有毛病。’”因为眼睛有毛病,所以“常年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他的呢帽的前檐压得比较低,脑袋总是微微地仰着。”“他后来配了一副眼镜,这副眼镜一只的镜片是白的,一只是黑的。”“但那微微仰着脑袋的姿态一直还没有改变。”作者借“戴帽子”“配眼镜”“仰脑袋”这些外在的“怪”相来写其眼睛内在的“怪”病,所要表达的是金先生眼睛害病的时间之长、病情程度之严重以及疾病留下的后遗症。借帽檐压低、脑袋微仰等典型的特征写出了金先生因眼疾而带来的怪特表征。而穿着上最能体现金先生典型性特征的自然是他“经常穿一件烟草黄色的麂皮夹克”的打扮了。正如闻一多穿一件“领子很高,袖口极窄”、“式样过时的灰色旧夹袍”、朱自清穿“云南赶马人穿的蓝色毡子的一口钟”一样,金先生也是“教授里穿夹克的”唯一一个。通过典型的肖像描写,一个外相可怪、行为独特的金先生形象就展现在读者面前——“他就这样穿着黄夹克,微仰着脑袋,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联大新校舍的一条土路上走着。”写人物语言,必须做到“语言性格化”。汪曾祺抓住了金先生典型性语言,体现了金先生逻辑学家和哲学家的身份。金先生的开场白“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简单的四句话环环相扣,严谨准确,不仅把逻辑的因果关系表述得滴水不漏,又将逻辑的判断、推理、归纳表现得炉火纯青。金先生的提问由“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就从概念的内涵角度对回答对象明确了特有的属性:性别上是女性,颜色上是红色,材质上是毛线。又从外延的角度准确地限定了回答的对象。另外,金先生关于“小说和哲学没有关系”的学术判断,对学生林国达的回答“林国达君垂直于黑板”,对学生萧珊逻辑枯燥问题的回答“我觉得它很好玩”等简单精炼的语言,无不体现了一个逻辑学家的判断和哲学家的思考。此外,作者还抓住了金先生典型性的动作,“他把右手伸进后脖颈,捉出了一个跳蚤,捏在手指里看看,甚为得意。”“伸”“捉”“捏”“看”四个连贯的动作,不仅刻画了金先生毫不顾忌的生活姿态,也刻画出他骨子里的自由与率真。   因此,刻画人物的典型形象,必须挑选印象最深、特点突出的内容来写,抓住状貌、服饰、特定情境中表情、言行等方面,刻画出其人的品格、气质的代表性特征,写出活泼生动的那一个人。
  三、形象的典型性
  写人散文塑造的人物形象必然是人物骨子里最独特、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特征。《金岳霖先生》中的金先生并不仅仅是有趣、奇怪、重情义、关爱学生、境遇悲凉的形象,更是一个秉持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典型的西南联大知识分子形象。
  西南联大的很多教授有着留洋的经历,他们的新思想在西南联大自由绽放,独特的性格也渗透在工作和生活中。从而形成了西南联大特有的校园文化——“独立、自由、民主”。冯友兰先生在《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中说:“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获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写道,“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以及他在《七载云烟》中所写:“学生接受了民主思想,呼吸到独立思考,学术自由的空气,使他们为学为人都比较开放,比较新鲜活泼。”由此可见,西南联大的校园文化、学习氛围都彰显着“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因此,汪曾祺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写先生穿着皮夹克,不仅体现了留洋归国学者的绅士风度,也体现了他身上特立独行的特征;写先生课堂上自由的提问方式、交谈方式,以及先生独特的治学态度、治学观念,无不体现了金先生所崇尚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写先生一生单身,独特的生活乐趣、情趣正是他骨子里绽放的自由与独立。作者写作此文时,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思想解放”是当时最响亮的口号。西方思潮的涌入极大地冲击了国民的思想,大家挣扎于理想追求与物欲侵蚀的怪圈之中,理想的缺失、信念的丧失、人文精神的匮乏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如何去改变这一现象?汪曾祺在《要有益于世道人心》一文中说:“我有个朴素的古典的中国式的想法,就是作品要有益于世道人心。”“我想把生活中真实的东西、美好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人们,使人们的心灵得到滋润,增强对生活的信心、信念。”那么,在这样的形势背景之下,汪曾祺突然寫《金岳霖先生》,其目的显然是要以金先生为代表的西南联大教授们身上体现出来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来净化民心,为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态提供参照体系。
  基于此,金岳霖先生身上所体现的“有趣”的典型特征,并非表面上的好玩,而是借此表达对金先生独特自由性格的赞扬,对西南联大“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缅怀以及为改变当下社会现状所做的努力。就像张勇老师所言,“文章表面上写了金先生的许多趣事,实际上却是以此为触发点,由外而内地展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示人物所处的西南联大这一‘精神圣地’上所呈现出的那种精神生态和政治生态——个性的独立、教学的民主、生活的自如和政治的自由”。
  “所谓好文章,就是达意表情,使读者读了以后能明了作者的本意,感到作者的心情的文章。”而写人散文,唯有抓住典型的人物细节,典型的人物经历,才能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
  参考文献:
  [1]丁帆,杨九俊编.高中语文必修二·教学参考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4.7
  [2]汪曾祺.汪曾祺全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8
  [3]夏丏尊,叶圣陶.《文话七十二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7.8
  [4]张勇,《金岳霖先生》文本内涵的文化解读[J].语文教学通讯,2014(12)
其他文献
随着目前中国图书市场上规模空前且历久不衰的“红楼热”和“红学热”,“红楼续书热”亦随之升温,成为当今中国文化的一道独特风景。  对于《红楼梦》这样一部至今难以超越又分明残缺不全的经典名著,究竟能不能续,该不该续,又该如何去续,是一个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老话题。在此,我再表明一下自己的观点:首先我举双手赞成续写《红楼梦》,就像赞成续写其他一切文学经典一样;其次是我相信,真正有才华有勇气的作家,是完全可
综合性学习是统编教材极为重视的学习模块,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教师组织综合性学习时,应当围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体验来展开,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重信息摄入、轻视生活体验,注重知识汲取、忽视素养提升,注重碎片化阅读、漠视整体性建构”等倾向。由于广大教师惯于阅读教学,长于建构知识,对于统编教材中综合性学习重视不够,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和误区。下面笔者以统
陈乐民先生是1983年初夏调入中国社科院欧洲所(时为西欧所)的,任法国南欧研究室主任,是我的直接领导。在我受命创办《西欧研究》(后改名《欧洲》,现名《欧洲研究》)杂志。并组建编辑部后,陈先生是主管科研的副所长,继而担任欧洲所所长,兼《欧洲》杂志主编,仍是我的主管领导。直至1993年陈先生届满不再连任,我在陈先生的领导下工作长达10年之久。  其实,认识陈先生还远在他来所之前。先是听北大张芝联先生称
没想到我父亲张友鸾的《古典编余录》竟然有了重见天日的一天。说这话,是因为二十年前父亲还在世时,我就替他把书稿编好了。父亲去世后书稿却不翼而飞。现在我早已年过古稀,在朋友鼓励下,我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它重新编就,文化艺术出版社给了它出版机会,这使我产生了一种绝处逢生的感觉。  《古典编余录》是我父亲关于中国古典文学的文集。舒芜先生在序言中说我父亲是中国第一部加注释的新版古典白话小说《水浒》的注释校点
读书之道的“道”有两层含义:一是具体的道路或方法;二是形而上的抽象之“道”。这两种含义往往互相融合,难以分清。下面我取有关读书的最重要的四个方面来谈这些具体又抽象的“道”。    读书的境界    读书的境界因为读书的目的不同而有高低之分,境界如同山峰,虽然高低不同但都姿态万千各有千秋。现在我指出最常见的三种读书境界:    利的境界:为功名利禄而读书  这是古往今来大多数读书人的读书境界。孔子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微活动”由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延伸而来,指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旨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自主实践活动。它突破了原有语文教学在时空、内容、手段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变被动接受为活动探究,变当堂教授为全程指导,变掌控课堂为帮助自学,变关注成果为关注过程,变急功近利为立德树人。
“做人不仅仅要有才干,还要讲人格。”这是我听时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郭影秋经常说的一句话。我想,所谓人格,应该是指一个人的气质与性格的综合,特别是指人的道德品质。  郭影秋(1909—1985),原名玉昆,又名萃章,江苏铜山人。1932年,他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毕业后当过教书先生,后投笔从戎,参加了革命。他带过兵,打过仗,曾任冀鲁豫军区政治部主任、解放军十八军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后,郭影秋历任川南行
“五四”已经离我们有90周年了。当再度省察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想仅仅从1919年5月4日的角度观照这段历史,而想通过1915年开始的那场“新文化运动”来考察这一时期知识者的心态,以彰显那一代知识分子在现代社会中所承担的角色。  《青年杂志》创刊伊始,“民主”和“科学”便成为那一时代知识分子所倡导的主旋律;同时,这种思想的传播又促成了“文学革命”运动的高涨。“文学革命”成为新文化运动极为重要的一部
《天上的街市》是郭沫若先生的早期诗作,取材于我国古代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这首诗借助联想和想象,颠覆了流传千年的神话,描绘了牛郎织女自由幸福的生活图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追求。诗歌语言质朴、音韵和谐、想象丰富、情感鲜明,是培养学生想象与理解能力,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写作训练的绝佳教材。本文梳理了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三次主要设计方案,结合统编新教材的特点,拟就其围绕“兴味盎然”课堂的构建做一个
张树强,山东省泗水县第一中学教师。  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中的两处“骤得”分别出自必修二《赤壁赋》中的“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读·湘夫人》中的“时不可兮骤得,聊逍遥兮容与”。老师们在备课过程中,学生们在预习、接受知识过程中,对“骤得”二字总有疑问,甚至产生争论。疑问与争论的焦点是:“骤得”的意思是“急得、易得”还是“屡得、数得”。查找资料以明确答案,发现资料上亦是“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