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某高碳氧化铜矿浮选实验研究

来源 :矿产综合利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phi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云南某地高碳氧化铜矿进行浮选实验研究,原矿含Cu 1.52%,氧化率48.06%,含Ag53.1g/t、C0.59%.采用脱碳-浮选和直接浮选对比实验,结果表明直接浮选工艺较合理.闭路实验获得了铜精矿产率4.24%,含Cu 33.46%,铜回收率为82.97%;含Ag 924 g/t、银回收率为73.78%的选别指标.
其他文献
方解石矿是我国重要的非金属矿产.本文对湖南某方解石矿进行工艺矿物学和矿石研磨技术性能实验研究,考察了不同磨矿细度对方解石加工技术性能的影响,评价了不同磨矿细度方解石产品的应用效果,为该方解石矿工业用途选择、产品设计和加工提供依据.
通过对不同跨度、不同初始预张力、不同下部结构形式、不同支座连接条件、不同矢跨比以及不同内弦支结构尺寸的内外双重张弦网壳结构进行数值计算,考察其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响应特点.所有模型的网壳杆件均采用非抗震荷载工况满应力优化设计,并满足多遇地震验算.地震波采用两条天然波和由规范反应谱生成的三向人工波.采用非线性时程法对内外双重张弦网壳进行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基于计算结果,统计了8度罕遇地震作用下上部网壳塑性区域、塑性发展程度和残余变形的发展特点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下部结构形式、支座连接条件以及跨度
透水砖作为透水铺装建材,砖体内部孔隙结构直接影响其透水性能,本文重点研究孔隙特征的变化规律.研究以焙烧尾矿、水泥和粉煤灰为胶凝材料,-4.75+2.36 mm粒级尾矿为粗骨料制备透水砖,探究透水砖实测孔隙率数值变化规律,借助光学电子显微镜从微观上分析砖体孔隙结构,并利用Image-Pro Plus软件统计砖体孔隙等效孔径.研究发现,增加焙烧尾矿用量,透水砖实测孔隙率增大,砖体内部孔径增大,透水性能得到提高;增大水胶比和延长振动时间,实测孔隙率逐渐降低,透水砖内部孔径随之减小,影响其透水效果.本研究为优化透
标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规范经济社会活动的技术依据,正愈发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文分析了国内外矿产资源利用标准建设情况,结合目前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标准研究现状,提出了加强标准化支撑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若干建议.
本文介绍了含油废水的来源、危害以及在水体中的赋存状态,同时阐述了海泡石矿物的结构及其性质特点,分类概述了目前海泡石改性的基本方法,并对海泡石改性后处理含油废水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论述,最后提出了改性海泡石处理含油废水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本文以PMC粉和庙沟粉为原料,研究两种矿粉按照一定的配比所造球团的预热制度和焙烧制度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球团矿的显微形貌.实验结果表明:该球团较佳生产工艺为:预热温度为950℃,预热时间不低于10min,焙烧温度为1280℃,焙烧时间不低于15 min为宜,此条件下生产的球团矿相结构致密、均匀,磁铁矿氧化再结晶发育充分,赤铁矿晶体之间互连紧密成整体,且球团抗压强度满足炼铁需求.
选取了广西贵港市几处典型的含银铅锌矿作为研究对象,对单个样品进行了工艺矿物学研究,确定了矿样中铅矿物的赋存状态及主要脉石矿物成分并采用了优先浮选的方法进行了铅浮选研究.最终实验结果表明:在选铅时石英-绢云母脉型矿适合用丁胺黑药作为方铅矿捕收剂,其他两种脉型适合采用乙硫氮作为方铅矿捕收剂;采用丁基黄药和丁胺黑药联合回收不同脉型的矿样中的闪锌矿都可以获得较好的选别指标;伴生元素银在白云脉型中含量最低,其铅、锌精矿不能得到较好的回收.
通过分析白马选矿厂一期破碎除尘系统现状、存在问题和介绍干雾抑尘技术在密地选矿厂破碎除尘优化改造的应用经验,从而提出采用干雾抑尘技术和布袋除尘器对一期破碎除尘系统进行优化改造的方案,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
原煤中有大量土著微生物,进入浮选体系中与生产用水中的微生物随着水循环富集或死亡,其群落结构变化会对浮选效果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微生物浮选、矿山生物治理以及矿物加工过程中微生物群落演变等方面的研究现状,阐明微生物在煤浮选中的重要影响,寻找现有研究中的共性与差异、空白与瓶颈,对未来做出展望.得出以下结论:①近几十年来对微生物浮选的长足研究可以很好地证实微生物会调控矿物及矸石的表面性质;②矿物也会影响着微生物的生长状况,随着微生物的富集或死亡,抑或是分泌物质的改变,都会影响煤浮选效果;③矿山废水的生物治理结果表
刚果(金)某铜钴矿地处世界第三大铜矿带中非刚果(金)-赞比亚巨型铜钴成矿带的西北部,属大型沉积变质改造型矿床,地质成因复杂.该矿山矿石种类多、氧化率高、含泥量大,同时伴生有一定量的钴金属.本文论述了目前矿山采用的选冶联合工艺回收实践效果,选矿、冶炼铜回收率分别稳定在85%、97%左右,湿法铜回收率91%,钴回收率75%.矿山年产铜10万t、钴3000 t,矿石资源得到了高效回收利用,同时为同类型矿山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