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包头市稀土高新区南开小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其中2 500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心理角度阐述小学生的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对策。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辞海》中对错别字的解释:错别字即“本无其字而写之”。另,武秀梅认为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是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着增多。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的重视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方法上用心,措施上有力,学生笔下书写出来的汉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的,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会越来越少的。
1.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导致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认知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学生在认字和写字的时候,往往对一些字形相似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2.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
3.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也是学生写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没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四、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无时不刻不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要写错那些字。小学生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纸杂志中,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地要与这样的报刊接触,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六、解决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1.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再者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还可以将猜迷、顺口溜融入识字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2.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3.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尽管老师反复要求、多次批评,也无济于事。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为此,我们要减少作业量,应求少而精。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在示范怎样书写的同時讲清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4.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四角号码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具体方法策略上,语文老师还是要开动脑筋、多想点子,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同时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好行为影响好行为,好习惯感染好习惯,好性格塑造好性格,才能让错别字“无处可逃”。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現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目标中规定小学生要认识常用汉字3 000个,其中2 500左右会正确书写,并且有一定的速度。在小学的识字教学中要求把识字和写字相结合起来。因为,小学生的空间辨认能力差,识了字如果不书写,就很容易遗忘。然而在这个写字的过程中却出现了错别字现象,错别字现象影响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交流和更好地认识客观事物。它亦使识字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受到一定影响。本文主要从心理角度阐述小学生的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及一些解决对策。
一、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辞海》中对错别字的解释:错别字即“本无其字而写之”。另,武秀梅认为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是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是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现象,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也随着增多。
二、错别字产生的原因分析
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的重视和努力。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方法上用心,措施上有力,学生笔下书写出来的汉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的,学生的错别字现象会越来越少的。
1.学生由于年龄小,思维发展还不完善,导致观察事物笼统不精确,辨别、认知事物的能力都比较差。因此,学生在认字和写字的时候,往往对一些字形相似的字产生感知失真,以致张冠李戴、移花接木。
2.小学生的视、听、知觉是有选择的,所接受信息的强弱程度,影响他们的思考。强化了的信息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而这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容易掩盖其他信息。
3.由于年龄特点,决定了学生自控力不强,写作业时浮躁,做完不检查,粗枝大叶,急于求成,也是学生写作业中出现错别字的另一重要因素。
三、错别字的出现与教师的重视程度有关
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大赛中,展示的也都是阅读教学的风采,很少有识字教学的天地。其实,识字教学是写字教学的基础,小学生如果对汉字的音形义没有全面掌握,那么它就成了错别字产生的根源。中、高年级以学生自学为主,课堂上只是简单读读生字,没有重视生字的字形分析与字义的理解,对易混字、易错字的辨析不够,写字的时间大都不超过5分钟,远远达不到学生熟练掌握生字的程度。
四、错别字的出现与新课程要求的识字量的增加有关
大量的识字、写字任务集中在中、低年级。新课程一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就有些许难度。要识的生字缺乏有序性,大量生字是随课文出现的,学生往往要先学合体字,再学组成该字的独体字,这就造成了识字的难度。到了二年级,不仅识字量加大,而且字的结构难度也加大。
五、错别字的出现与当前的社会语言环境有关
人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无时不刻不发生着相互的作用。小学生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那是因为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发现,如果父母或亲密的同伴经常要写错的字,那么小学生极有可能受他们的影响而要写错那些字。小学生在社会的相互作用,也会导致错别字的产生。现在的广告、标志牌及报纸杂志中,出现错别字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教科书上也会出现错别字,而小学生又不可避免地要与这样的报刊接触,势必会对小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
六、解决错别字现象的策略
1.利用汉字的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的字形结构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每个汉字都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利用汉字的结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识记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启迪学生的思维,进行识字教学,巧教、巧记。再者可借助已学过的汉字学习新字,既复习了旧知,又巩固了所学,还提高了学生识字的能力。如熟字加部首组成生字;给熟字换偏旁组成生字。还可以将猜迷、顺口溜融入识字教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知识。
2.幽默是马达,游戏是法宝。低年级学生识字存在的问题是:学得快,忘得也快。如何解决这个难题,通过实践,我发现巩固识字的最佳办法便是让学生进入轻松、有趣的玩耍氛围中记住汉字。低年级孩子年龄小,自制力弱,学习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天性好动,而创设幽默的氛围,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情境中识字,寓教于乐。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3.示范是关键,模仿是习惯。日常教学中,常遇到这样的情形:在写字课上,学生基本上都能一笔一划地认真书写,写出来的字也较规范。但是一到写作业的时候,有一部分学生便龙飞凤舞起来,写的字潦潦草草,难以相认。尽管老师反复要求、多次批评,也无济于事。原因大部分在老师身上,是由于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太大造成的。学生为了按时完成作业,就不得不求快,因为他们的基本功不过硬,如果一笔一画地写就难以按时完成作业,难免龙飞凤舞起来,缺胳膊少腿,张冠李戴,产生错别字。为此,我们要减少作业量,应求少而精。平时,我们教师要以身作则。备课时,对所教的生字先默背笔画位置,搭配比例与整体的字型结构,难写的字先认真练几遍。教学时,对于容易写错的字要在示范怎样书写的同時讲清书写的时候应该注意的地方。
4.培养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的习惯。增强学生改错意识,培养良好习惯。学生在作业中写错别字,一般说来,自己是意识不到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改错意识。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用音序查字法、部首查字法、数笔画查字法、四角号码查字法等方法,更要督促他们养成勤于查字典的好习惯,促使学生养成自我检查、改错的好习惯。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当然,错别字的产生绝非一朝一夕,杜绝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会有很多反反复复。因此,如果要有效地降低错别字的“发病率”,依然是一个任重道远的工作。在具体方法策略上,语文老师还是要开动脑筋、多想点子,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同时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好行为影响好行为,好习惯感染好习惯,好性格塑造好性格,才能让错别字“无处可逃”。只要我们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认真,制度上严格,措施上有力,出現在我们眼前的文字一定会日益正确、纯洁和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