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思维的另一扇窗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even1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设计理念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指出:高中语文课程要指导学生“学习用现代的观念和发展的眼光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新课标特别强调要“敢于领异标新,走进新的领域,尝试新的方法,追求思维的创新、表达的创新”。在写作中运用逆向思维就是从与传统观点相反的角度探索问题,往往能出奇制胜,确立新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新时代需要创造型人才,创新作文渴望创造性思维,当创造性思维的枝蔓不断延伸的时候,必将开出璀璨的创造之花,结出丰硕的创造之果。在创造性思维这棵大树上最具鲜活力的一个分支就是逆向思维。这节课我们就来重点了解什么是逆向思维,如何打开写作思路。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张图片,看看有什么不同。播放幻灯1、幻灯2。
  (图片1,一张白纸上画着一些黑色线条,关注白色时,呈现的是一口井;关注黑色时则是一个烟囱。图片2,一张照片,正看是一张老人的沧桑的脸,倒看则是年轻公主的脸。)
  学生踊跃发言,教师总结:对两张图片关注的重点不同、角度不同就得出不同的结果。这就是逆向思维的方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反弹琵琶。这种克服定式,从问题的相反方向进行思索,从而获得出新的思路、塑造新的形象的思维方式就叫逆向思维。
  这种方法具有挑战性,常常能出奇制胜,取得突破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逆向思维能使文章有新意,那么如何打开写作思路呢?我们借助一些常用熟语进行练习。播放幻灯3-6。
  给下列常用熟语赋予新的含义:
  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飞蛾勇敢;富有挑战性;勇于追求光明。
  教师明确:这个成语我们从正向考虑,往往关注的是飞蛾最后的结果,而从反向考虑更多是看飞蛾本身所表现出的精神,注重其过程。
  关注的侧重点不同,由关注结果到关注过程。
  东施效颦(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坏)——东施敢于向先进学习;对美的执著追求,刻意进取,精神可嘉。
  教师明确:从正向思考,我们对东施的行为持批评的态度,而从反向思考对东施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肯定、一种褒赞。情感发生了变化。
  感情色彩不同,由贬到褒。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的遍数多,其中的意义自然就明白了)——如果没有好的方法,也不会有好的结果。
  教师明确:从正向思考,多读书反复读就能逐渐明白其中的道理,知晓其意义;但反向思考,如果读书没有好的方法这个前提,即便多读也不会产生好的效果,甚至事倍功半。
  增加前提,从无到有。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比喻接近好人使人变好,接近坏人使人变坏)——有好的品质,近墨者也不会变黑。
  教师明确:从正向考虑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接触什么人就会学什么样子;但从反向思考,如果本人有好的品质,即使是和坏人在一起也不会变坏。对结果的判断不同了。
  判断发生变化,从肯定到否定。
  教师总结:通过对以上熟语的逆向思考,我们可以发现看侧重、辨褒贬、设前提、明是否就是打开思路的有效途径。
  (二)深入巩固
  为“撞钟和尚”一辩:和尚尽一份职责,必须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守时准时,应赞美其恒心和敬业的精神。
  弄斧必须到班门:“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班门弄斧是一种学问,探求问题所必需的方法,敢于班门弄斧,不怕贻笑大方,以健康的心态治学,以坦诚之心去叩响“班门”,早晚有一天,鲁班就不是一个了。
  一屋不扫又何妨?大丈夫处世,不能拘泥于鸡毛蒜皮的小事,鲲鹏展翅飞千里,燕雀居檐守茅屋。
  逆向思维是与原先的思维相反的思维,那么是不是对原有思维的完全否定,应当注意哪些问题呢?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总结:首先,要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敢于破除习惯的思维方式和旧的传统观念的束缚,跳出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老框框,大胆设想。其次,立论要经得起推敲。逆向求异要在一定的语言环境或特定的社会背景中进行,只有严格遵循客观规律,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才能避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向思维,虽然不能说没有一点道理,但理论不能算正确。再次,逆向反弹不具普遍性,凡是违反科学道理,有悖于人们共识和伤害人情感的逆向反弹都是不可取的。我们不能把尊老爱幼反弹成欺老骗幼,一定要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成理、言之合理。结合具体材料进行练习。
  (三)拓展练习
  材料一
  壮哉!出发。凡是到达了的地方,都属于昨天,哪怕那山再青,那水再绿,那风再温柔。太深的流连便成了一种羁绊,绊住的不仅有双脚,还有未来。
  以“出发”为话题,自选角度确立两个相反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懂得出发,过多的流连只会让人停滞不前。
  观点二:出发前要细致思考,有充分准备,不要盲目地急于出发。
  材料二
  阳光下,一只油漆斑驳的破旧木船,倾斜在黄灿灿的沙滩上,眼前是蔚蓝的大海……
  结合材料发挥想象,确立两个相反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为梦想而努力的人生是美丽的,付出努力后取得的成功是甜美的。
  观点二:害怕冒险,不敢抗争,宁可苟安一生,老死于岸,即使离梦想只有一步之遥。
  材料三
  水从高原流下由西而东,渤海的一条小鱼不顾众鱼的劝阻,坚持要向心目中最高的地方游去。它冲过险滩,划过激流,穿过湖泊中的渔网,经过了无数水鸟的追逐,它逆行了著名的壶口瀑布,堪称奇迹。又穿行了激水奔流的青铜峡谷,最后穿过山冈,挤过石罅,游上高原。然后它还没来得及发出一声欢呼,瞬间却冻成了冰。
  若干年后,一群登山者在唐古拉山的冰块中发现了它。它还保持着游的姿势。有人认出这是渤海口的鱼。于是感叹说:这是一条勇敢的鱼,因为它逆行了那么远,那么长,那么久。这种精神多么可贵。
  
  全面理解材料,自选角度确立两个相反的观点
  提示:
  观点一:坚持不懈为理想而奋斗,哪怕为之付出生命。
  观点二:做事情要三思而后行,要懂得权衡利弊,学会放弃。
  逆向思维不仅帮助我们写作,而且还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请同学们找找生活中的事例。
  学会发言。(略)
  小结,播放幻灯(反弹琵琶飞天舞)。
  反弹琵琶是敦煌艺术中最美的舞姿,它劲健而和谐,迅疾而舒展是大唐文化中一个美的符号,又跳舞又弹奏,巧妙地将高超的弹奏技艺和绝妙的舞姿融合在一起。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能反弹琵琶,写出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充分调动逆向思维能力,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让我们的生活变得精彩纷呈,与众不同。
  
  (责任编辑韦雄)
其他文献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它与音乐、体育、美术等密切相连。早在2000多年前,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便自觉地把美育列为他所开创的学校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它通过人对美的感受,引起感情的激荡,产生共鸣,在愉悦中受到教育,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美育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还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音乐世界  孔子将“乐”置于学校教育科目“六艺”——礼、乐、射、御、书
作文,首先要审题。因为审题是选材和构思的基础,审题是决定作文成败的首要关键。考场作文更应尽快地确定写作的范围、重点,力争做到符合题意、切合题意。对命题作文,首要考虑的也是审题。其实,命题作文的审题也是有技巧的。命题作文的标题,往往呈现的信息有:文体、字数、人称、范围、句式、情感、修饰词、关键词等。审查题目,分析这些信息,不需要每处都仔细琢磨,有些只需瞄一眼,心中有数就成,时间控制在数秒以内;有些则
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美国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也认为,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精神、态度等情感特征,是学习成功的有效途径。因此,语文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一个独具魅力的情感世界,必须全方位、全过程地实施情感教育行为,使语文教育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呢?笔者通过几年的教学研究和实践,探索
语文学科的科学性、人文性注定了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因为无论是从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来看,还是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过程来看,一切都跟情感息息相关,而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领域,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让我们增强语文课堂教学的情感意识,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创设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用自身积极的情感态度去感染学生,让情感之清泉在教学活动中常流不息!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时,必须以情感
一、引文  说到“箱”,首先要介绍“系统”的概念。所谓系统,就是同类事物按照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形成的一个有组织的整体。亚里士多德说,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说的是系统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有规律地组合并形成了其系统的系统质。我们平常所说的1 1>2也说的是这个道理。物质世界就是由无数个相互之间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因此,世界是系统的。系统分类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大小分,较大的系统叫大系统或
初中英语阅读课通常来说是枯燥无味且比较难教的课,如果要把这堂课上好,上得生动有趣,那就应该讲究方法和技巧,因此英语阅读教学方法就成了中学英语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教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理解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学生的自主阅读?不同的老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尝试了运用“问题阶梯”教学法来实现以上目的,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已经向市教研室申报了
高三怎么复习?复习课怎么上?新课改的方案对高三复习有无影响?这些问题对于已经工作13个年头、在高三8个年头的我来说,按理,不应该成为问题。  2010年秋季学期一开学,随着工作的变动,我接触了新的学生,第一节课下来,我就陷入了深思:课堂上,面对我的启发引导,面对我的滔滔不绝,学生们竟浑然不觉,整整一节课,变成了我的“独角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板书,学生记忆;教师带一张嘴巴,学生辅一双耳朵。这样
英国教育家爱德华德波诺说:“教育就是教人思维。”新课标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存在着心理上的时空距离,因而在阅读中常常会产生思维空白。如果我们能巧妙运用“空白”艺术,以思维训练为切入点,在无疑处布白,在有疑处补白,就可以营造美妙的意境,为课堂注入一汪清泉,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想象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
蔡稷颖:我将第六单元的知识做了一个梳理,并做成了思维导图,这样非常便于我复习。我还画了一個机器人,是不是很酷?
语文新课标提出要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审美情趣与文化品位的提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把发展学生个性特点作为重要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学习教材作品的过程中发掘它们的内涵,用真善美的美好情感洗礼和净化学生的心灵,实现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挖掘语文内在功能,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  初中阶段的语文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