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不能忽视审美情感的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reef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文学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记录。作为母语课程的语文,不仅教语言与文字,还是传承民族文学的主要阵地,其中包括民族传统的审美情感教育。这种审美情感教育要从小抓起,小学语文教学尤为重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和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感受、体验这些以教材内容为本的审美情感教育。
  一、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形象,让学生认识美丑的审美情趣
  教师要深入挖掘课文、研究课文,在教学中善于抓住课文中不同人物的刻画指导学生发现文章中美与丑的强烈对比,不断在揣摩、理解的过程中感受到美与丑的形象。
  如《西门豹》这篇课文,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以西门豹和巫婆为代表的两种人和事进行比较分析,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各自从不同角度发表对美与丑的不同看法,通过借鉴、比较,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从而提高对美丑的认识,提高审美情趣。再如《少年闰土》这篇课文,鲁迅笔下的“知道无穷无尽的稀奇事”的少年闰土与“素不知道这一切”少爷公子们的两种形象构成鲜明的对比。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把握住少年闰土“知道海边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与少爷们“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四脚的天空”进行比较,便会发现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而少爷们只不过是一群孤陋寡闻、鼠目寸光的纨绔子弟。在学生心目中,一个健康活泼、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的形象便跃然纸上。诸如此类的优秀形象还有许多,有伟人、有贫民;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美丽纷呈,各具特色。这些形象的美与丑往往通过对立的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因此,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人物之间的外表与内心、客观与主观、形象与本质进行相互比较,让他们在对比中认识美、体验美和评判美,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有空间提高审美能力
  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不断体味文章表达的美的意境。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本身的特点,凭借熟悉的有关情景让学生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让学生进行推理想象,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进行合理想象,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的写景句子,诗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展现了深邃的艺术意境。教师事先加以点拨,为了扩大学生想象空间,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以“假如我就是诗人,那是怎样的情景”的假设进入原有意境,这样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体会这首诗的诗情画意;春暖花开的长江两岸,彩碟翩翩起舞,百花散发着芬芳,江面滚滚的波浪向东流去,一叶扁舟借着长江之水,一直漂到水天相接的地方,最后消失了……这美妙的想象融入学生对美的理解和创造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身临其境。再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站在画面前,面对画面,边听音乐边展开想象的翅膀:巍峨的庐山,瀑布从天而降……一幅气势磅礴、引人入胜的大自然画卷展现在学生眼前,这样,使学生深深地体会到祖国山河的无比壮观,从而产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引导语言欣赏,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小学教材里都是精选的文章,里面有许多美妙的语言。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推敲、欣赏,才能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如课文《鸟的天堂》中作者写道:“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很生动,其中“堆”字用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情景,“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明亮、富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树叶描绘得栩栩如生。
  又如《桂林山水》这一课,句式非常讲究,在写“山、水”这两段中,恰到好处地运用工整的排比和朗朗上口的语感,把水“静、清、绿”和山“奇、秀、险”的特点描绘得淋漓尽致。在教这类句子时,我们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分析各分句之间的结构联系,使学生充分回味其优美韵味,在欣赏中得到美的熏陶,从而激发对美的强烈追求。
  再如《金色的鱼钩》一文中,老班长回忆起指导员对他说的一句话:“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这既是上级对下级的命令,又是指导员对战士的关心,对话言简意明,既反映了指导员的精明果断,又衬托了老班长的责任重大,表现了长征时期红军官兵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又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这样一句话:“四周围黑洞洞的,怎能不碰壁呢?”(告诉我是鼻子碰扁的原因)这含意深刻又不失幽默的话既表现了鲁迅处境的恶劣,又暗示了他藐视反动势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抓住这些富有个性化的语言,可以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四、重视朗读环节,让学生体验美的情感
  首先教师范读或播放录音,这样能激发学生情感,使学生与课文中作者情感产生共鸣。语文教师应当把美的内容融入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中,教学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对美的认知过程,使学生感悟到语文内容是美的。同时,通过范读,学生会模仿一些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水平。接着自读,听了范读后,学生模仿自读,揣摩作者情感,进一步感受到文中的情感熏陶,通过反复朗读体验文章中美的情感。
  如《再见了,亲人》一课,文中刻画的场景、人物充满激情,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诵读,深刻体味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铸成的。小金花、大嫂、大娘、志愿军这些有血有肉的形象无一不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文中包蕴的扬善弃恶的情感给学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形象。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特点,加强小学生审美情感教育。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才能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
其他文献
摘 要: 中职语文教学应当加强口语交际训练,把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作为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重要内容,突出中职语文教学的职教特色,努力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 中职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 能力训练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中职语文教学除了要培养中职学生的一般语文能力外,还承载着培养他们从业就业所需的实用语文能力的任务,适应未来职场生活的需要,中职语文教学的本质在于它的
摘 要: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毛泽东诗词内涵丰富,意蕴深刻,风格绝殊,学生大量诵读,可以丰富文化内涵,提高文学素养,还可以获得某种精神上的启迪,是提高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资源和途径。  关键词: 毛泽东诗词 诵读 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摘 要: 相关研究表明,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的关键。在教学活动中,语文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情商的培养。情感教育无疑是培养情商最好的方式,然而,当今语文教学中的去文学化现象十分普遍,其间不仅有高考考试现状的因素,还有一线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因素。文学的缺失,导致情感教育难以开展。本文以教学经验为基点,对推进语文教学情感教育方法及途径进行探究,以期交流。  关键词:文学 情商 情感
摘 要: 高中语文课学生总是“半推半就,若即若离”,主要原因是课堂太过死板,僵化,教学太过急功近利,忽略语文的人文特色,未能营造令人神往的美好氛围,所以要使学生生活在多姿多彩的精神家园。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脱离学情 长远发展  高中尤其是所谓理科学生之所以还耐心上语文课,重要的是高考150分的分值太大,本该生动活泼、包罗万象的语文课堂显得苍白无趣而又无可奈何。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中生最大的压力不是学习的本身,而是心理压力,放不下,就不能轻装前进,所以每个语文教师都不能光把目光放在教学上,要把教育提到一定高度,过了心理关,才能过好学习关。有一
君子兰烂心是常有的事,并不罕见。烂心以后,无需过分担忧。因为烂心乍看起来是坏事,有时候其实是件好事。之所以说是好事,是因为君子兰有分生蘖芽的特性。一般情况下,烂了一
“少教多学”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它意味着不再依赖于死记硬背的学习、反复的考试和“以不变应万变”的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经验式的发展、自主学习、差异化教学和发展能力的培养。它重视学生思维、态度、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力图通过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创新塑造学生的精神品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传统的语文教学局限于课堂,缺乏相应的探究性研究型学习场所,广泛的课程资源处于被埋没、被搁置的状态,对于与学生关系
摘 要: 留守学生是在城市化过程中,父母外出打工,子女在其出生地随爷爷奶奶生活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在学习资源、学习环境和学习水平上都呈现出弱势,导致高中语文学习出现困难。本文主要在研究留守学生语文学习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留守学生高中语文有效学习的策略分析。  关键词: 留守学生 高中语文学习 困境 出路  一、留守学生高中语文学习的主要困境  (一)留守学生的语文学习资源缺乏,导致语文学习积累少 
摘 要: 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成功的课?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究竟该如何体现?热闹的课堂其实并不是真的象征着学生话语权的获得,很多时候,传统教学只不过换了一种面目出现。撕下假面,真正面对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才是教师必须做到的。其实,学生的精彩才是真正的精彩。  关键词: 评价 课堂 主体 精彩  长久以来,在评价一堂课好与坏的标准上,一直没有十分明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我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重点针对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反思,从转变教育理念、优化教学模式、运用现代手段及注重技巧指导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重视文本知识点训练,忽略情感价值观培养。一些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将全部重心放在文本知识点的训练和巩固上,而忽略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让语文教学成了残缺